带着问题去学习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什么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才是有效问题?笔者认为,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能勾起学生生活经验的问题,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问题就是有效问题。笔者将针对有效问题的设计展开论述。
  关键词:有效问题;问题设计;思考
  课堂中,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在一次校内教学研讨活动上,有一个三年级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年、月、日”的教学中,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看:三年级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刚处于萌芽阶段,尚不能离开具体事物或场景来进行思考问题。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和与自己有关的事情很关心。而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不能寄托于具体的事物之上,那么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我想,通过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欲望,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联系自己的生日引入课题
  新课伊始,首先让学生相互说一说各自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再在教师提供的年历上圈一圈,借此让学生感受年历所能提供的基本信息,从而引入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明白用不同的月和日才能表示各人的生日,感受到月份和日期的作用。
  为什么在这里要选择“生日是几月几日”这个问题来引入“年、月、日”的教学呢?主要是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年龄大概在9~10岁,迫切地盼望过生日,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这也是他们自发地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一个原因。这样设计问题有两点好处:一是学生对此感兴趣,二是学生对此有生活经验。相信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应是一个有效的问题。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也有的教学设计用儿童节、植树节、国庆节来引入,虽然三年级学生也能知道这些节日,不过感受不深刻。在提到这些节日时,不容易想到与之相对应的表象,而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认为这样设计问题情境不利于其思维活动展开,同时这些节日和学生生活关系不大,所以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到底谁的年龄大——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在学生理解年历中的有关知识后,教师又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小刚3月18日生日,小明12月15日生日,这两个人谁的年龄大一些呢?估计学生会有两种答案:小刚大;无法判定谁更大一些。由此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通过讨论就会明白,年份数也是某一时间的关键参数,从而明确,表述一个日期,我们不仅要知道月和日,而且还要知道是某一年,要从年、月、日三个维度上才能确定一个日期。比年龄大小,也是学生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事,所以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有效的问题。
  三、怎么找不到我的生日——突破平年、闰年的教学难点
  平年和闰年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由于学生平时几乎不会接触到这一点,所以学生掌握起来非常难。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创设有效问题,我把这个知识点分成两步来解决。
  第一步,首先让学生发现不同年份二月天数有所不同,为此,我这样来设计问题:某位同学在年历(2015)上没有找到自己的生日那一天,同学们知道怎么回事吗?他是哪一天生日?学生经过探究发现不同年份2月天数可能不同。
  第二步,探寻闰年规律。教师接着提问,他今年(2015)11岁,他是在哪几年份中过生日?让学生在连续的几年中去寻找、观察,从而发现规律。在这一环节,我仍然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过生日这一话题来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有效问题引领下展开学习。
  四、设计原则
  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有效的问题,我认为应该符合这样的原则:
  一是有关联性,要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是趣味性,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且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具体表象。
  三是思考性,有学生能够展开探索的空间。
  四是冲突性,能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发学生思考。
  在课堂上设计问题是教师的基本功,要让问题更有效,需要教师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充分发挥问题的有效性。教无定法,教师应该走进学生,去寻找那些有效的问题。
其他文献
摘 要:职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较低,革新写作教学方法已迫在眉睫。“仿写”作为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提升学生写作自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写作创新能力的关键。本文结合“仿写”教学的案例,探讨“仿写”对职高语文写作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职高学生;仿写;写作教学   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通过模仿写作,假以时日方可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在职高语文教学中,
期刊
摘 要:高三政治复习要引导高三学生按照系统论的原理,把原有零散的知识按中心辐射发散法、课题归纳法、单元重构法、模块整合法进行“成网连片”的建构,做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自主复习的兴趣,活化知识,从而达到复习的效果。   关键词:知识网络;高三政治复习;解题能力   每当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在平时的课堂检测与考试中,教师会经常发现这样一种情形:相当一
期刊
摘 要:“以学定教,同伴互助”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那就是“教育走向生本”。“生本”,顾名思义即以学生为本,相对的是“师本”。师本教育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教学,生本课堂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思路,只有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课堂才称得上生本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才能走出教育困境。所以,教育应当走向生本。   关键词:教育困境;生本教育;以学定教;同伴互助   “
期刊
2013年9月10日,教师节。   白天在学校,学生们的祝福带给我一丝喜悦,下班回到家,依旧是一身脱不去的疲惫。然而,一个已毕业的学生给我打来的祝福电话,让我的疲惫一扫光,思绪回到了五年前……   一、案例描述   那时,新一轮初三分班刚结束,小王分到了我的班。他是一个个子高高、皮肤白净、满脸自信的男孩。各科成绩都十分优秀,工作能力也很强,与其他班干部配合融洽,在年级里知名度很高,做班长他当
期刊
摘 要:好的提问能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把,使之放射出光彩夺目的火焰。这是教师的使命,也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本文阐述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优化策略  陶行知在他的创造教育理论中指出“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语文教育的核心是教学生会学,让学生在练习中养成习惯,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提问就是沟通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
期刊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采用对教员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教员备课中的备学员环节,在更新教员观念、学员特点、学情分析、因材施教等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分析和准备,以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授课效果。  关键词:更新观念;认知规律;学情分析;因材施教  随着全军人才战略工程的加速推进,岗位任职教育成为军队院校教育的主体,应岗位任职教育特点,我校很多课程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层出不穷,开卷考试已经成为初中政治考试的趋势。本文探讨了在初中政治考试中使用开卷考试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初中政治;开卷考试;持续发展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已经经历了数次改革,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开卷考试已经在不同课程、不同学段、不同科目中进行了实践应用。在初中政治教育考核中,应用开卷考试的可持续发展展开一系列讨论。
期刊
摘 要:生物学的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要结合学生现实的生活背景学习生物,在生物的学习中探讨生活中的问题,并深刻记忆生物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让生物的课堂生活化。本文以苏教版的生物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结合生活实际以及有关生物的知识来探讨生物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生物教学  为了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这节课中体现生物教学的生活化,首先在课堂中引入与
期刊
摘 要:小说教学如何创新设计,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当前,中学语文小说教学中普遍存在“陈旧”和“跳出”两种问题。从本质上来讲,最重要原因是没有从“小说体式”这一本体性认知的高度来解读小说。本文拟从“言语体式”“结构体式”“意蕴体式”三个维度来进行小说体式教学的创新设计,把小说当成小说来教,从而实现小说教学“不变味、不走调”,也保证了中学小说的学习“接地气、有活力”。  关键词:小说教
期刊
摘 要:虽然音乐和美术的概念、形式不同,但两者存在着统一性。本文结合教学活动,提出音乐课程与美术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探讨如何利用两者的相容性,把知识技能与人文主题相结合,使学生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共同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小学美术;教学整合  2015年10月,我参加了“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苏式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观摩了王萍、张洁老师共同执教的音美整合课——“化装舞会”。此次活动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