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教学形式多样化和教学手段多元化已经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制胜法宝。在小学教育阶段中数学素养的培养对后续高阶数学的学习有着重要铺垫作用。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的高效性和"问题解决"教学方式进行有效融合,已经成为课堂效率提高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人教版三年级教材,主要对整合措施进行探索,以期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6-302
随着新课改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小学数学的考核中不在仅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而是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长期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解决问题"教学在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积极优势与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的目的不谋而合。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两者并未有效融合,这就严重影响了两者积极作用的有效发挥。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发挥出1+1>2的效果,这是值得广大教育从业者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的,也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师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所在。
1 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极度单一,受限于数学的抽象性,单纯的"教与学"根本无法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时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就显得极为重要。信息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数学知识用信息化的形式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立体的一种教学方法。大量的实践和教学成果表面,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将复杂难懂的数字符号性质的数学知识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这种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不但降低了教学的复杂程度,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将这种教学方式渗透在自身思维之中,那将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2 “解决问题”教学的优势
“解决问题”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并解答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其行为主体是学生,途径是分析、提炼和解答,关注点是问题解答过程,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应用"解决问题"教学形式,有助于教师全面把握学生的解答过程。对解答过程的全面分析能够让教师深刻剖析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达到针对性教学解答的目的,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 两者融合的原则
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问题解决"教学中不应该是盲目的,应该遵循以下三方面的原则。
3.1问题性主导原则
在教学开展过程中,首先要以"问题"为导向来进行教学的开展。然后再开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形象性、创新性、趣味性等多方面特性,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以及创造力的提升。问题的导向性能够使教学目的更具方向性,让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通过数学问题的逐个击破,实现数学内容由点到面的系统性学习。
3.2以生为本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个体能动性和参与程度较低,无法全面的拓展思维。虽然当前的教育形式已经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了改变,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解决问题"教学模式进行了整合,但是如果在整合过程中背离了"以生为本"的核心素养培育初衷,那么其融合作用的有效发挥将受到极大制约。
3.3避免形式主义
受当前考核体制机制的影响,部分教师难免被功利心所驱使。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主要方式。为了所谓的课堂效果,盲目地采取信息技术手段,会极大地降低信息化技术手段的高效辅助性和工具性。这种形式化的融合不仅不能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反而挤占了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
4 两者融合的措施
增強信息技术手段与“问题解决”教学融合的不断深入,是一个持续性的长期过程,现主要基于当前形势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4.1问题情境的生活化创设
问题的生活化能够极好地消除学生对问题的恐惧感,为了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真切感,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取信息技术手段在数学问题引入时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化情境。通过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来提升学生的关注度,增强教学内容的真切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这种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例如在解决"长方形和正方形问题"时,就可以用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长方形的桌子、正方形的凳子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物品形状的印象。
4.2问题情境的动态展示
实践证明,对儿童而言动态内容往往比静态内容更具吸引力。相比于枯燥的数学书本数据和文字,动态的画面更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数学内容进行动态改造,动态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加形象的展示课本知识。例如在解决"时分秒问题"时,就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制作出颜色差异明显的时针、分针和秒针。通过观察这个特制时钟的指针运动,让学生充分明白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4.3问题情境的实操性解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不二法门,没有实际动手操作就想顺利的解决问题,那是不切实际的。小学生的亲自操作能够加深他们的教学印象,提升他们的课程体验感。例如解决"位置与方向问题"时,就可以考虑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可以通过在电脑上绘制方位图的形式加强他们的方位感,也可以让学生口头指挥教师绘制图案来提升学生方位的表述能力。
5 结束语
信息技术手段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的应用能够让小学数学教师如虎添翼。问题的产生是人类思考过程的结果,良好的问题意识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填补传统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片面性、苍白性的缺陷。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塑造,对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手段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强强联合,能够促进数学课堂教学丰富性的提升,让小学数学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从本质上促进数学教学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2012.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6-302
随着新课改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小学数学的考核中不在仅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而是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长期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解决问题"教学在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积极优势与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的目的不谋而合。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两者并未有效融合,这就严重影响了两者积极作用的有效发挥。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发挥出1+1>2的效果,这是值得广大教育从业者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的,也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师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所在。
1 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极度单一,受限于数学的抽象性,单纯的"教与学"根本无法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时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就显得极为重要。信息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数学知识用信息化的形式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立体的一种教学方法。大量的实践和教学成果表面,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将复杂难懂的数字符号性质的数学知识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这种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不但降低了教学的复杂程度,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将这种教学方式渗透在自身思维之中,那将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2 “解决问题”教学的优势
“解决问题”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并解答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其行为主体是学生,途径是分析、提炼和解答,关注点是问题解答过程,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应用"解决问题"教学形式,有助于教师全面把握学生的解答过程。对解答过程的全面分析能够让教师深刻剖析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达到针对性教学解答的目的,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 两者融合的原则
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问题解决"教学中不应该是盲目的,应该遵循以下三方面的原则。
3.1问题性主导原则
在教学开展过程中,首先要以"问题"为导向来进行教学的开展。然后再开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形象性、创新性、趣味性等多方面特性,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以及创造力的提升。问题的导向性能够使教学目的更具方向性,让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通过数学问题的逐个击破,实现数学内容由点到面的系统性学习。
3.2以生为本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个体能动性和参与程度较低,无法全面的拓展思维。虽然当前的教育形式已经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了改变,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解决问题"教学模式进行了整合,但是如果在整合过程中背离了"以生为本"的核心素养培育初衷,那么其融合作用的有效发挥将受到极大制约。
3.3避免形式主义
受当前考核体制机制的影响,部分教师难免被功利心所驱使。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主要方式。为了所谓的课堂效果,盲目地采取信息技术手段,会极大地降低信息化技术手段的高效辅助性和工具性。这种形式化的融合不仅不能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反而挤占了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
4 两者融合的措施
增強信息技术手段与“问题解决”教学融合的不断深入,是一个持续性的长期过程,现主要基于当前形势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4.1问题情境的生活化创设
问题的生活化能够极好地消除学生对问题的恐惧感,为了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真切感,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取信息技术手段在数学问题引入时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化情境。通过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来提升学生的关注度,增强教学内容的真切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这种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例如在解决"长方形和正方形问题"时,就可以用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长方形的桌子、正方形的凳子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物品形状的印象。
4.2问题情境的动态展示
实践证明,对儿童而言动态内容往往比静态内容更具吸引力。相比于枯燥的数学书本数据和文字,动态的画面更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数学内容进行动态改造,动态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加形象的展示课本知识。例如在解决"时分秒问题"时,就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制作出颜色差异明显的时针、分针和秒针。通过观察这个特制时钟的指针运动,让学生充分明白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4.3问题情境的实操性解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不二法门,没有实际动手操作就想顺利的解决问题,那是不切实际的。小学生的亲自操作能够加深他们的教学印象,提升他们的课程体验感。例如解决"位置与方向问题"时,就可以考虑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可以通过在电脑上绘制方位图的形式加强他们的方位感,也可以让学生口头指挥教师绘制图案来提升学生方位的表述能力。
5 结束语
信息技术手段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的应用能够让小学数学教师如虎添翼。问题的产生是人类思考过程的结果,良好的问题意识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填补传统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片面性、苍白性的缺陷。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塑造,对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手段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强强联合,能够促进数学课堂教学丰富性的提升,让小学数学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从本质上促进数学教学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2012.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