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依。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实际,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具体做法的角度,阐述了教学中应抓住课程的本质特征,体现语文特色,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践行生本理念的观点。在探索中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构建有效课堂。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特色;生本理念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立足于语文课程基础之上,通过学生自主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促进其语言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学习方式。”因此,开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从而建立一种实践、探索和创新的学习方式。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中,真正用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有些教师忽略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究其原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依,教材上的活动设计又过于笼统,不够清晰具体,需要语文教师探索和创新,因此要真正上好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势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前期准备。
下面就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尝试,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古诗重读”为例,谈谈中职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具体做法。
一、抓住本质特征,体现语文特色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是语文听、说、读、写、思能力的综合,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归根结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的一种学习方式。
“古诗重读”的教学设定,是在学生学习了江苏省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千古流芳一诗心”、第二册第二单元“心灵的歌吟”和第四册第二单元“大珠小珠落玉盘”中的十二篇古诗词之后的提升与拓展。围绕着“语文性”这一本质特征,循序渐进地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
1.诵读
古诗词文辞优美,意境深远,诵读古诗词含英咀华,妙趣横生。不管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体现了诵读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设计“诗歌朗诵会”环节,学生可以选择不同方式诵读这些经典诗词,不仅弥补了由于受课堂课时的限制在诵读方面的不足;更重要的是,通过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加知识积累,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
2.写推荐语
如果说诵读表达的是学生对诗词最直观的感受,那么经典诗词推荐语的写作则是学生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一次提升。有如下教学情境:
学校要组织开展“走近经典”的诗歌朗诵会,现征集朗诵篇目,请就我们学过的这十二首诗词,推荐一首给组委会,并附上200字左右的推荐理由。
学生通过学习诗歌,就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写推荐语,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对诗歌进行初步鉴赏,从而提高自己品读诗歌的能力。
3.诗歌鉴赏
在写推荐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要求,教师指定学生课后完成《山居秋暝》的诗歌鉴赏,并准备课堂交流。教学大纲中规定,要培养中职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而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最能体现中国文学的特色,因此诗歌鉴赏能力是中职学生的能力之一。学生在写诗歌鉴赏的过程中,会受熏陶并获得美的享受,同时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4.学写赠言
“古诗重读”应该在“重读”一词上下功夫,古诗中的一些诗句往往被后人赋予了新意,所谓“重读”就是要读出这种新意。据此,在学生完成对《山居秋暝》的鉴赏阅读之后,选择了当代作家潘向黎的一篇散文《红尘之上》让学生自学,并仿照文中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一诗句的解读,选择古诗中的名句,根据不同的对象,学写赠言。本环节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知识的迁移拓展过程中,提高写小作文的能力。
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学设计上,始终以语文活动贯穿始终,是由听、说、读、写等领域整合而成的一次涉及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学习。
二、重视学习体验,践行“生本理念”
所谓“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积极高效的课堂。
1.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课堂”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前准备中的重要环节,组建各学习小组,兼顾各组之间的均衡性,选出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从而保证各小组能够有效地完成各项活动。
例如:在第一课时的“诗歌朗诵会”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讨论之后自行拟定古诗词的诵读方案,画出相应的宣传海报,并在组内先进行预赛,选出朗诵优秀的学生参加班级的“诗歌朗诵会”。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各项才能,尽可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
2.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
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上不仅可以拓宽人文视野,而且以兴趣与情感的需要为出发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與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也是生本理念的很好体现。
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能说会道、表现力强的特长,从诗歌朗诵开始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自发地准备了配乐,有些小组甚至将课本剧搬到了朗诵会的现场。在诗歌鉴赏环节,学生也能从诗歌的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并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3.采用多种评价机制
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发掘学生的潜能。
从教学中,采用了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手段。例如:在各小组朗诵结束之后,教师给每小组发放朗诵比赛的评分标准,从而选出最佳朗诵者。在对各小组的汇报交流进行评价时,教师除了评价学生的个人表现之外,更要突出整个小组的学习成果。
以上是笔者在实践中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思考。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全新的课型,其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实践等方面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
作者简介:查霞琴,女,在职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职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旅游中等专业学校,职称:讲师(中专),研究方向:中职语文。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特色;生本理念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立足于语文课程基础之上,通过学生自主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促进其语言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学习方式。”因此,开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从而建立一种实践、探索和创新的学习方式。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中,真正用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有些教师忽略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究其原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依,教材上的活动设计又过于笼统,不够清晰具体,需要语文教师探索和创新,因此要真正上好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势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前期准备。
下面就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尝试,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古诗重读”为例,谈谈中职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具体做法。
一、抓住本质特征,体现语文特色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是语文听、说、读、写、思能力的综合,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归根结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的一种学习方式。
“古诗重读”的教学设定,是在学生学习了江苏省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千古流芳一诗心”、第二册第二单元“心灵的歌吟”和第四册第二单元“大珠小珠落玉盘”中的十二篇古诗词之后的提升与拓展。围绕着“语文性”这一本质特征,循序渐进地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
1.诵读
古诗词文辞优美,意境深远,诵读古诗词含英咀华,妙趣横生。不管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体现了诵读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设计“诗歌朗诵会”环节,学生可以选择不同方式诵读这些经典诗词,不仅弥补了由于受课堂课时的限制在诵读方面的不足;更重要的是,通过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加知识积累,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
2.写推荐语
如果说诵读表达的是学生对诗词最直观的感受,那么经典诗词推荐语的写作则是学生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一次提升。有如下教学情境:
学校要组织开展“走近经典”的诗歌朗诵会,现征集朗诵篇目,请就我们学过的这十二首诗词,推荐一首给组委会,并附上200字左右的推荐理由。
学生通过学习诗歌,就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写推荐语,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对诗歌进行初步鉴赏,从而提高自己品读诗歌的能力。
3.诗歌鉴赏
在写推荐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要求,教师指定学生课后完成《山居秋暝》的诗歌鉴赏,并准备课堂交流。教学大纲中规定,要培养中职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而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最能体现中国文学的特色,因此诗歌鉴赏能力是中职学生的能力之一。学生在写诗歌鉴赏的过程中,会受熏陶并获得美的享受,同时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4.学写赠言
“古诗重读”应该在“重读”一词上下功夫,古诗中的一些诗句往往被后人赋予了新意,所谓“重读”就是要读出这种新意。据此,在学生完成对《山居秋暝》的鉴赏阅读之后,选择了当代作家潘向黎的一篇散文《红尘之上》让学生自学,并仿照文中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一诗句的解读,选择古诗中的名句,根据不同的对象,学写赠言。本环节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知识的迁移拓展过程中,提高写小作文的能力。
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学设计上,始终以语文活动贯穿始终,是由听、说、读、写等领域整合而成的一次涉及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学习。
二、重视学习体验,践行“生本理念”
所谓“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积极高效的课堂。
1.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课堂”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前准备中的重要环节,组建各学习小组,兼顾各组之间的均衡性,选出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从而保证各小组能够有效地完成各项活动。
例如:在第一课时的“诗歌朗诵会”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讨论之后自行拟定古诗词的诵读方案,画出相应的宣传海报,并在组内先进行预赛,选出朗诵优秀的学生参加班级的“诗歌朗诵会”。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各项才能,尽可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
2.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
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上不仅可以拓宽人文视野,而且以兴趣与情感的需要为出发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與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也是生本理念的很好体现。
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能说会道、表现力强的特长,从诗歌朗诵开始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自发地准备了配乐,有些小组甚至将课本剧搬到了朗诵会的现场。在诗歌鉴赏环节,学生也能从诗歌的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并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3.采用多种评价机制
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发掘学生的潜能。
从教学中,采用了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手段。例如:在各小组朗诵结束之后,教师给每小组发放朗诵比赛的评分标准,从而选出最佳朗诵者。在对各小组的汇报交流进行评价时,教师除了评价学生的个人表现之外,更要突出整个小组的学习成果。
以上是笔者在实践中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思考。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全新的课型,其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实践等方面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
作者简介:查霞琴,女,在职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职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旅游中等专业学校,职称:讲师(中专),研究方向:中职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