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霍姆林斯基的自然教育思想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RUIZH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苏霍姆林斯基自然教育思想的分析,展现了其自然教育思想的内涵及演变,归纳了自然教育思想的现代意蕴,这对我们转变教育理念,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自然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自然教育思想始终贯穿在其教育理论体系和教育实践活动中,他肯定了自然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十分重视让学生亲近自然,在大自然中学习思索。
  一、自然教育思想的演变
  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自然教育”,接着这一教育思想逐渐被许多教育思想家接受。教育要适应自然原则是17世纪捷克理论家、教育改革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明确提出的观点,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应该遵守自然规律。到了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出版教育名著《爱弥尔》,在书中他提出了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新人的教育理想,并且详尽地论述了自然教育,其自然教育思想体系由此形成。之后的许多教育家深受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儿童个性与自然教育越来越重视,其中也包括苏霍姆林斯基。
  二、苏霍姆林斯基自然教育思想的现代意蕴
  苏霍姆林斯基不仅仅是一位自然教育理论家,还是一位胜于卢梭的自然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大自然是人类精神文化财富的源泉,也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他任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他强调教师应当将大自然作为教育儿童的内容。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发现,用记忆代替思考,用背诵代替对现象本质的清晰理解和观察,是一种不好的学习方式,这样会使学生变得迟钝,最后有可能会使他失去学习的兴趣。他通过对孩子的观察发现,孩子本来具有鲜明的想象力、敏捷的记忆力,然而在学校学习了几年之后,这两方面的能力都有所下降。在学校学习期间,学校大门将孩子与周围世界和大自然隔开,周围世界和大自然无法以鲜明的形象、画面、概念和印象來给学生的思想意识提供养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就会不断下降。当孩子接触到了校外的世界,他们就可以去感知,而且也可以去描绘、创作与周围世界和大自然相关联的事物。儿童对世界的感知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力。儿童通过自己的想象能体验到很大的快乐。一旦学习成为一种使人快乐的事情,儿童自然就会爱上学习,对学习充满兴趣。
  2. 加强学生道德和情感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把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美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他把针对学龄前一年级的“快乐学校”称为“蓝天下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他经常带领学生与大自然对话,不断地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大自然的美。当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美妙之后,他们就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对那些在家庭或社会中受到伤害的、对生活失去乐趣的、对世界充满敌意的孩子来说,大自然万物永恒的美会让他们的内心世界被美好的事物所感化。当学生一起爱护小动物,一起养护自己心爱的植物时,集体的爱抚和善良的情感将会触动他们。
  3. 增强学生的思维力和记忆力
  以天地为课堂,把大自然作为“思想和语言的源头”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体系的核心理念,也是其教育教学实践的一部分。他认为,在识记中起非常重要作用的是被感知形象的情感色彩。他还强调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不能把知识当成一种死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而要把知识融入生活,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生活中领会知识。学生通过接触大自然,才能观察、比较、联想和创作。如“小溪”“草地”“花朵”等这些必须掌握的词语,都可以作为具有丰富、鲜明的情感色彩的感知对象,只要将它们展现在学生面前,它们就能逐渐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不需要专门的识记训练,学生就能把这些词语化为鲜明的、活的语言来使用。
  4. 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带领学生在大自然中旅行,这除了有助于学生增长见识和陶冶情操以外,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也有好处。他经常跟学生在大自然中度过假期和课余时间。例如,冬天到来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会带领学生在户外进行一些培雪护树等劳动,在新鲜的空气中从事这种劳动有助于学生锻炼身体及预防种种疾病。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毕淑之,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罗爽(1993 — ),女,汉族,江西浮梁人,现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5级教育学原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德育等。
其他文献
摘 要: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方式。本文对校企联合培养LED行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意义、可行性及方式、方法等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LED;校企合作;创新应用型人才  基于校企联合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
期刊
摘 要:本文立足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开展阳光心育,着力从“工作机制、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心理课程、辅导服务、实践活动”六个方面创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服务学生成长与成才。  关键词:高校;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我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和民族素质的重要举措。如何更新心育理念与思路,改革心育形式与方法,提升心育成效,是高校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六位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经典文化逐渐被世人重视,并且运用到教学当中。本文从注重营造经典文化的学习氛围,将经典文化带入课堂等方面出发,对经典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教育实践进行研究。  关键词:经典文化;传统美德;教育实践;研究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到传授知识,也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随着教育的改革,传统美德教育被带入课堂,传承经典文化为人重视。因经典文化是整个民族的灵魂,同时也是社会的精
期刊
摘 要: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张开迎接新媒体时代的臂膀,但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以移动网络为平台,本文提出通过主体性挖掘、主题针对性设置、文本有效性设计、大学生网络免疫系统建构以及反馈机制完善五个路径,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渗透性与实效性提供新的探索思路。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文本建构;网络免疫  社会环境的变迁不断给思想政治教育抛出新的命题。“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较弱,在校期间就业方向不明确。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案例,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让学生学会规划,明确就业方向,赢在未来。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案例  随着社会发展和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加,各大高校乃至社会都在关注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一、大学
期刊
摘 要: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人才競争将在未来城市间的竞争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本文分析了沈阳高校大学生留沈工作的重要意义,简要阐述了影响其留沈就业的几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留沈就业;影响因素  一、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多个二线城市出台的吸引人才的政策颇为抢眼。沈阳作为辽宁省的省会城市,中国的二线城市之一,在辽宁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期刊
摘 要: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下,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基地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分析了“双创”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现状,初步分析了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高校建设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基地的方式和方法,为高校建设创新型大学,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长久以来,高校按照国家高等教育工作目标的相关
期刊
摘 要:听课与评课是教师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校园听课与评课建设是青年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听课;评课;评课方法;影响因素  听课与评课是教师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助于青年教师教学业务向专业化方向成长。探究校园听课与评课,应该从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做好听课与评课活动前的教师组织工作  听课与评课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教师听课前学校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不断转型。本文从教师角色的内涵、教师角色转型的内容,教师角色转型的原因以及教师角色转型的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为当代社会的教师角色作清晰地剖析,更好地指导教师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教师角色;转型  一、概念界定  1. 新课改  21世纪以来,我国开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传统课程相比,新课改在师生关系上有着几个突出转变:  第一,以往课堂上,教师以讲授法为主
期刊
摘 要:异地办学模式下的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新生事物,其发展时间短、文化底蕴薄弱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探索培育大学精神的过程中将面临诸多困境。对异地办学模式下独立学院大学精神的培育路径进行考察,有助于独立学院在异地办学过程中实现全面深入、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异地办学;独立学院;大学精神  当前,异地办学模式下独立学院大学精神的培育工作面临诸多问题与困境。对异地办学模式下独立学院大学精神的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