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运用新媒体影响,才能在心理健康的引导中培养出健康阳光心态与突出“慎独”情操,才能使学生坚持提升网络自律修养,形成高中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意识。本文根据高中学生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失范成因分析,进一步提出加强学生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自律基本路径,分别从增强网上辨识能力,坚持理论实践结合。
关键词: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高中学生,自律路径
高中学生在享受上网络乐趣的同时,由于受心智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局限,思想更容易受网上不良思潮侵蚀,造成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行为的缺失。加强高中学生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建设,强化理论法律灌输,注重心理行为引导。不断激发学生内在自律意识的培养,自觉规范网络行为。
一、高中学生在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中具体表现
(一)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异化,价值标准相悖
传统信息往往是以电视、广播、报纸为媒介,传播的主要内容是社会倡导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标准,而当前高中学生间信息传播主要是以社交通讯、视频直播、网络游戏等媒介平台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信息传播碎片化等特征,主流文化正遭遇弱化的危机。在各种思潮的裹挟下,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泛滥,不断侵蚀着高中学生思想防线。使一些高中学生难以做出正确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潜移默化中对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和道德认同产生影响,发生偏差,使个别学生丢失了诚信,甚至走上违法甚至犯罪道路。
(二)崇尚网络自由,责任意识淡化
高中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其现实生活中的言行受社会、家庭等群体约束和监督。而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和隐匿性,完全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媒体来完满足这一需求。网络世界极大程度虚拟了“自由”,相对现实生活,网络更能使高中生放下现实道德约束,可以肆意进行言论,无需用真实身份承担相应责任,往往会出现盲目从众、迷失自我、浮躁空虚等诸多消极社会心态。社会担当感和责任感也随之减弱,逃避现实世界的困难与烦恼,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担当。
(三)心理意志薄弱,传播网络谣言
在网络世界中,高中学生在網络谣言爆炸式特殊时期,很难做出理性判断,易受错误舆论影响,盲目相信并“复制、转发、点赞”,成为网络谣言传播受众和深度传播者。高中学生作为网络新媒介最活跃用户群,由于受自身认知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所限,却希望得到社会和集体关注和认可,受利益驱动,部分青年就会沦为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传播者。
二、高中学生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失范成因分析
(一)青春期生理心理影响“自律道德”生成
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发育特殊年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对价值观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尚未发展成熟,他们逐渐觉醒的自我意识,会伴随着更多的认可和关注的心理需求,逐渐成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滞后形成鲜明的反差,当他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激荡之时,极易产生价值选择困惑,往往自控能力较弱,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造成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二)虚拟网络空间影响“自律道德”形成
网络媒介是数字技术在信息传播媒体中应用所产生新的传播模式或形态,网络特有的开放性、虚拟性和包容性,使人们具有多元化的价值得到广泛展示,加之网络空间监管把控难度不断增大,信息平台飞速更新,愈加隐匿。使高中学生在上网用网时会忽视网上言论的道德性,常常会寻求一时之快而突破道德约束。
三、加强学生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自律基本路径
(一)增强网上辨识能力,坚持理论实践结合
高中院校德育教育往往会因课堂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等局限,所开展教学活动和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道德理论会存在一定差别性,一些学生片面认为书本内容与社会实际道德出入较大,容易对一些伪道德、伪理论、伪科学产生认同。高中德育教育除理论灌输、案例讲解分析外,还应定期采取辩论赛、网上论坛、演讲故事、宣扬典型等方式,对一些社会热点、校园焦点等道德边际问题多进行正确引导,让更多高中学生了解道德与法纪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立身之本、发展之要,从而实现增强网上道德辨识力。通过开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拓展活动,才能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理性道德,在是非对曲直中辨别道德。
(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运用新媒体影响
学校在持续巩固以院园广播、班级板报宣传同时,不能忽视新媒体优势,要突出建好院校微信公众号、微博和短视频平台,利用网络建设职业学校学生网络兴趣小组,把网易公开课,慕课等资源搭建在学校公众号等新媒体、自媒体建设中,通过网络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与感兴趣的活动,喜欢的网络教师信息交流增强学生人文素养。
(三)注重心理健康引导,坚持培养健康阳光心态
根据相关研究,大部分高中学生的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失范是由心理问题所产生,通常可以采取心理干预方式化解。根据需求,学校可以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教育专业教师,围绕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和身心成长规律,组织和实施心理健康工作,突出网络平台优势,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服务,根据不同的时间阶段,有针对性开展多样化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突出新生入学心理筛查、人际交往辅导、文明上网用网等,帮助高中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及时解决成长中的疑问与困惑,最大限度减少网络不良信息对高中学生心理影响,确保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四、结语
网络已经成为高中学生成长环境重要组成,加强高中学生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建设已经成高中教育共识和呼唤,必须尊重高中学生成长规律,坚持“综合施策、多措并举”,运用知行合一、以网治网、心理疏导、直面问题等方法,解决教育手段不能适应新网络时代高中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书本道德与现实价值冲突不能直面、引导代替生硬理论的灌输。使高中德育教育与生活实际结合更加紧密,使德育教育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时代化,确保培养符合新时代标准德技合一的高中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雁玲.叙事治疗模式下社区矫正青少年的个案研究[D].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8.
[2] 陈海娟.儿科护士自我修身浅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0):164-165.
关键词: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高中学生,自律路径
高中学生在享受上网络乐趣的同时,由于受心智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局限,思想更容易受网上不良思潮侵蚀,造成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行为的缺失。加强高中学生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建设,强化理论法律灌输,注重心理行为引导。不断激发学生内在自律意识的培养,自觉规范网络行为。
一、高中学生在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中具体表现
(一)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异化,价值标准相悖
传统信息往往是以电视、广播、报纸为媒介,传播的主要内容是社会倡导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标准,而当前高中学生间信息传播主要是以社交通讯、视频直播、网络游戏等媒介平台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信息传播碎片化等特征,主流文化正遭遇弱化的危机。在各种思潮的裹挟下,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泛滥,不断侵蚀着高中学生思想防线。使一些高中学生难以做出正确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潜移默化中对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和道德认同产生影响,发生偏差,使个别学生丢失了诚信,甚至走上违法甚至犯罪道路。
(二)崇尚网络自由,责任意识淡化
高中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其现实生活中的言行受社会、家庭等群体约束和监督。而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和隐匿性,完全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媒体来完满足这一需求。网络世界极大程度虚拟了“自由”,相对现实生活,网络更能使高中生放下现实道德约束,可以肆意进行言论,无需用真实身份承担相应责任,往往会出现盲目从众、迷失自我、浮躁空虚等诸多消极社会心态。社会担当感和责任感也随之减弱,逃避现实世界的困难与烦恼,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担当。
(三)心理意志薄弱,传播网络谣言
在网络世界中,高中学生在網络谣言爆炸式特殊时期,很难做出理性判断,易受错误舆论影响,盲目相信并“复制、转发、点赞”,成为网络谣言传播受众和深度传播者。高中学生作为网络新媒介最活跃用户群,由于受自身认知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所限,却希望得到社会和集体关注和认可,受利益驱动,部分青年就会沦为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传播者。
二、高中学生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失范成因分析
(一)青春期生理心理影响“自律道德”生成
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发育特殊年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对价值观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尚未发展成熟,他们逐渐觉醒的自我意识,会伴随着更多的认可和关注的心理需求,逐渐成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滞后形成鲜明的反差,当他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激荡之时,极易产生价值选择困惑,往往自控能力较弱,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造成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二)虚拟网络空间影响“自律道德”形成
网络媒介是数字技术在信息传播媒体中应用所产生新的传播模式或形态,网络特有的开放性、虚拟性和包容性,使人们具有多元化的价值得到广泛展示,加之网络空间监管把控难度不断增大,信息平台飞速更新,愈加隐匿。使高中学生在上网用网时会忽视网上言论的道德性,常常会寻求一时之快而突破道德约束。
三、加强学生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自律基本路径
(一)增强网上辨识能力,坚持理论实践结合
高中院校德育教育往往会因课堂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等局限,所开展教学活动和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道德理论会存在一定差别性,一些学生片面认为书本内容与社会实际道德出入较大,容易对一些伪道德、伪理论、伪科学产生认同。高中德育教育除理论灌输、案例讲解分析外,还应定期采取辩论赛、网上论坛、演讲故事、宣扬典型等方式,对一些社会热点、校园焦点等道德边际问题多进行正确引导,让更多高中学生了解道德与法纪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立身之本、发展之要,从而实现增强网上道德辨识力。通过开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拓展活动,才能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理性道德,在是非对曲直中辨别道德。
(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运用新媒体影响
学校在持续巩固以院园广播、班级板报宣传同时,不能忽视新媒体优势,要突出建好院校微信公众号、微博和短视频平台,利用网络建设职业学校学生网络兴趣小组,把网易公开课,慕课等资源搭建在学校公众号等新媒体、自媒体建设中,通过网络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与感兴趣的活动,喜欢的网络教师信息交流增强学生人文素养。
(三)注重心理健康引导,坚持培养健康阳光心态
根据相关研究,大部分高中学生的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失范是由心理问题所产生,通常可以采取心理干预方式化解。根据需求,学校可以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教育专业教师,围绕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和身心成长规律,组织和实施心理健康工作,突出网络平台优势,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服务,根据不同的时间阶段,有针对性开展多样化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突出新生入学心理筛查、人际交往辅导、文明上网用网等,帮助高中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及时解决成长中的疑问与困惑,最大限度减少网络不良信息对高中学生心理影响,确保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四、结语
网络已经成为高中学生成长环境重要组成,加强高中学生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建设已经成高中教育共识和呼唤,必须尊重高中学生成长规律,坚持“综合施策、多措并举”,运用知行合一、以网治网、心理疏导、直面问题等方法,解决教育手段不能适应新网络时代高中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书本道德与现实价值冲突不能直面、引导代替生硬理论的灌输。使高中德育教育与生活实际结合更加紧密,使德育教育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时代化,确保培养符合新时代标准德技合一的高中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雁玲.叙事治疗模式下社区矫正青少年的个案研究[D].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8.
[2] 陈海娟.儿科护士自我修身浅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0):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