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想 舞动生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o78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蹈教学中的示范法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演示,为学生提供范例来学习舞蹈。在传统的学生舞蹈教学中,它是学生掌握技能的主要方法。随着注重学生创造性发展理念的热起,示范教学法逐渐被大家所摒弃。在教学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舞蹈教学活动出现了新的失衡现象: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担心被学生模仿,教师不敢示范,示范的运用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学生因缺乏必要的引导而不知所措,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合理有效地运用示范,仍然是小学舞蹈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之一。只是这里所说的“示范”已不是传统纯粹的“示范”。它在教育的不断发展中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活力。
  
  一、示范体现典型性
  
  众所周知,舞蹈体系庞大、种类繁多,不同的舞蹈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小学的舞蹈活动内容广泛。风格迥异,牵涉到国内各个民族的舞蹈,如:汉族、蒙族、藏族、维吾尔族等,甚至还有一些著名的外国舞种。而舞蹈的“风格”是一个抽象的词,光用语言描述来引导儿童创造想象是非常困难的。对这类舞蹈,“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如西班牙的《斗牛舞》,它的风格是“挺”。如何让学生了解“挺”的含义?于是,我翩翩起舞,用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拌着热情欢快的音乐,充分展现了斗牛士英勇飒爽的风姿。我感觉到用动作来表现“挺”,比用语言来表现更形象。学生看了舞蹈示范,一目了然,一下子抓住了舞蹈的风格。对小学生来讲,视觉直观指导比语言指导更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学效果明显。
  
  二、示范呈现多样性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舞蹈教学中的示范越来越呈现出现代化、多样性的特点。“示范”可以是教师自己声情并茂的表演,也可以是来自学生同伴的表演;可以是录制好的动感影像作品,也可以是静止的照片或图像;可以是教师随手捻来的一组简笔画,甚至是一段生活体验。多样性的“示范”让孩子们对舞蹈充满了新鲜感,也给教师教学更多的选择空间。如,在教学舞蹈“洗手绢”时,我没有把编好的舞蹈全盘托出,而是把水盆端进了教室,当着孩子的面洗起了手绢。熟悉的情景激起了学生的回忆。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动了起来,一些孩子创编的挤手绢、晾手绢、吹肥皂泡的动作夸张而富有童趣令人忍俊不禁。
  
  三、示范运用技巧性
  
  教师在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时都预设了相应的核心目标。“示范”用来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它是突破难点、实现目标的重要策略。不断地探索让教师的智慧闪烁光芒,示范已不是一遍又一遍机械地重复。它融入了多元化的因素,使之更易于学生接受:挽起一只裤脚就能让幼儿分清左右,加一个呼啦圈就能让孩子找到“双晃手”画圆的感觉。比如,在舞蹈“东北秧歌”的教学中,秧歌十字步是活动的难点,舞蹈的变化都围绕秧歌十字步展开。如何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步法呢?我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小脚丫,像画线路图一样画出步伐的方向,并用我的两只手充当小脚在图上反复演示,很快孩子们就掌握了步伐。
  
  四、示范拓展创造性
  
  学生在舞蹈活动中,最常见的障碍就是技能与思维创造之间的脱节。教师的任务就是激活他们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把自己对示范的理解、所学的舞蹈知识与技能迁移和应用,用到自己的创作中,通过重新加工与组合,形成新的具有创造性的表现,激发学生进入更大的创作空间。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采用半示范的方法:即教给学生重要的舞蹈技能,又给孩子留有创作的余地。如,在舞蹈“新疆舞”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学掂步、进退步的步伐,而手部的动作及方位的变化则留给孩子们去创编。在活动中,我又发现孩子们虽然创编了一些动作,在实际表演时却很容易受教师和同伴的影响。于是,我鼓励幼儿用画“舞蹈小人”的形式将自己创编的动作在图谱上记录下来,看着图谱来表演,就像乐师们看着乐谱演奏一样,孩子们觉得即新鲜又有趣。几次尝试后,孩子们即使不用图谱也能坚持自己的动作了。
  运用示范教学法进行小学舞蹈教学活动,教师要有良好的舞蹈素养,要时刻注意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观察力和积极的创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新型”的示范,让学生在舞蹈活动中相互学习、探索发现,不断积累舞蹈活动的经验,领悟舞蹈语言的表达方法,逐渐提高学生对舞蹈的热爱和表现能力。
其他文献
一、调查的背景    师本研究要求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主体意识与作用,以教师发展为本,以教师工作现状与状态为本,以教师心理需求为本,以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使教学研究回归教师的生活,从而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生命价值的实现过程,达到充实和强化校本研究之不足。  为了切实寻找并纠正目前师本研究中的偏态行为,真正使教师在依托于自己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师师本研究的规范性和实效
在语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我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首儿歌时,注重从朗读入手,促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的协同作用中提高朗读水平,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这首儿歌的内涵,悟出诗歌的情感。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节奏韵味,心通其声,意会其理,能产生无穷的美感。精彩的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情趣油然而生,相关
班主任一职,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自接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我所负责的班级都是低年级。我校特别重视对低年级孩子习惯养成的教育,因而,日常班级管理及教学中,我都是以孩子习惯养成教育为指导开展我的各项活动。要想管理好班级,离不开好的班级管理制度。每当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和突出表现,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高兴之余进行反思、总结,偶感两点:一是表扬,二是“任重”,而这两点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站在孩子发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也曾强调:“读与写甚有关系,读之得法,所知广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写作练习。”这说明读写结合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可以说读写结合训练蕴涵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是千百年来一直蕴涵在语文教学中的客观存在。笔者认为读写结合训练是多方位和多角度的,既有在课堂上的显性的读写结合训练;又有在课外浸润中隐性的读写结合训练。这里笔者结合近几年“读写结合
长期以来,粗心这个问题总是困扰着不少学生,使他们在数学测验和其他考试中不能取得应有成绩。这些学生往往做完题后感觉不错,但试卷发下来却发现成绩不理想。在解题时不是这里漏了符号,就是那里看错了数字。仔细分析,这些题目都会做,可就是……特别是那些平时反应较快,脑子较活的学生,一些压轴的综合性题目难不倒他们,倒是前面的基础题目、基本概念和运算,由于粗心被扣了不少分,可谓“阴沟洞里翻船”。  “粗心症”的原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已成为教学目标之一。课堂上教师巧妙的教学策略,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洞开了学生的心扉,引领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超文本”的创造性阅读的境界。下面是某教师执教的人教版第六册《惊弓之鸟》中的一个教学片段,试作回味品评。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深入理解了成语故事,请大家说说题目“惊弓之鸟”的意思。  生1:因为大雁受过
一、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作文,必须先积累材料。作文是生活的再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只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才能在写作中“挥洒”自如。  1.留意观察、潜心捕捉。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师要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走向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运用各种感官细致入微地观察。如指导观赏菊花,通过视觉,赏形、色、态;
近年,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自由表达真情实感和创新思想,已越来越得到教育界的认同。甚至有人进一步认为,不应在作文中有任何限制,只要学生思维积极活跃,都应给予肯定。那么,在尊重创造性的同时,究竟该如何正确认识作文中可能出现的“思想创新”与既有思想道德的冲突呢?  首先,小学生较少传统与现实的思想道德规范束缚。是学生作文思想创新的一个优势。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受教育时间短,在既有思想道德的学习与掌握上。还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新课标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其语言既规范,又极富童趣童真,蕴涵着无限的发展语言和启迪思维的空间。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利用教材,搭建发展语言的舞台。引领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模仿中生成,在迁移中创新,夯实语言训练。下面就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一、亲密接触,朗读品味,丰富语感体验 
如何上好音乐课,是每个音乐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目前,音乐课最流行的教学手段,是运用多媒体视听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使音乐课堂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可是,农村学校,音乐专用教室都没有,如何谈得上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那么,在农村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音乐呢?    一、创设室外音乐课    音乐游戏、集体舞都是小学音乐课不可缺少的内容。这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