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谱写爱民曲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民政工作4年多来,他牢记党的宗旨,倾注满腔热情,挥洒辛勤汗水,让全市“低保”、“救灾”、“双拥”、“优抚”、“支军”等工作结出丰硕成果,用真情谱写出一曲曲清正为民的时代壮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扬,被平顶山市委授予“五好”共产党员称号。他,就是舞钢市民政局局长田兴文。
  
  特困群众得低保
  
  2002年夏,舞钢市委、市政府慧眼识珠,调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受人民群众拥戴的田兴文担任市民政局局长。田兴文不辜负市领导的重托和群众的期望,主持民政工作以来,坚持以“为民”为主线,以“为民解困”为要事,以“求真务实”为要求,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展开工作,使各项民政工作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中,他坚持把好申请关、审批关、收入评定关、政策关和落实关,经过三级审定,把符合条件的特困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达到了上级应保尽保的要求。到2006年,全市共有保障对象8000多人,年发放保障金690万元。
  2006年,舞钢市率先在平顶山市建立和规范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村无劳动能力户、重病户和生活特别困难的群众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从而解决了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全市5510名农村特困群众纳入低保,发放农村低保金136万元。
  
  只愿爱心满人间
  
  田兴文一直把贫困群众、灾民、五保老人和下岗职工挂在心上。每年一入冬,他就不顾严寒、顶风冒雪深入到农户家中,调查摸底,了解情况,还让各乡镇民政所的同志一起深入村组,和农民促膝谈心。对确需帮助和救济的困难户,登记造册,发放救助证,分给救济粮款,以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4年多来,他和他的同事们共向上级争取救灾、救济资金700多万元,发放衣服、被褥2万多套,救灾面粉1.7万吨,较好地解决了贫困群众的生活困难,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有一不”的工作目标。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田兴文对五保老人关爱有加。他把全市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1346人全部纳入五保供养范围。他大胆改革,将全市每年近200万元的五保供养资金实行统一筹集,全部使用现金划拨。按照集中供养每人每年190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年1200元的标准及时足额发放,使五保老人的生活有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舞钢市的五保供养资金标准超过了省定人均1000元的标准。
  
  双拥工作开新花
  
  “当一任民政局长,双拥工作就得每年上一个台阶。”这是田兴文对自己提出的目标。
  为保证“双拥”工作顺利开展,田兴文积极向舞钢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双拥”工作。市委、市政府把“双拥”纳入市工作的总体规划,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各乡镇、街道办年度目标,使“双拥”工作成了全市各级考核的重要内容,由“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各单位都根据自己的灾情,研究制定了拥军优属公约。邯钢集团舞钢公司在开展“减员增效”活动中,首先提出“保证军嫂不下岗”的口号,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受到了《解放军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
  舞钢市每年在庆祝八一建军节、元旦、春节等节日中,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拥军优属活动。仅2006年,就召开拥军优属座谈会18次,参加座谈会的优抚对象480人。走访优抚对象78户,走访驻军8次,发放慰问品、慰问金近10万元。
  
  优抚工作暖人心
  
  舞钢市每年都有200多名需要在城镇安置的退役军人。由于机构改革、企业改制等原因,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对此,每年在市政府召开“安置”会议前,田兴文会逐个到用人单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做到退役军人人人有单位,个个有工作,该市的安置率年年都达到100%。
  为保证各项优抚政策落到实处,田兴文和班子成员深入农村,走街串户宣传党和政府的优抚政策。还到优抚对象家中,帮他们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按月足额发放抚恤定补款。乡镇老复员军人定补款由1998年的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现在的每人每月最低182元、最高275元。义务兵优抚,实行了全市统筹,按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0%的标准,户户给予优抚。在乡镇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医疗费实报实销。田兴文常说:“优抚对象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是国家的功臣,我们应该倾尽全力帮助他们,使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寒来暑往,秋去冬来,田兴文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像老黄牛一样不知疲倦地为老百姓默默地耕耘着,他用自己的一颗赤诚之心书写着爱民的华章。
  春华秋实。舞钢市民政局被国家民政部和省政府授予“先进单位”、“先进集体”称号,连续5年保持了省级“双拥模范城”的称号,田兴文本人也被授予“依法行政服务经济建设好领导”称号。
  摄影:王东炜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2006年11月10日,几乎所有的美国报纸都在头版以图片新闻的方式报道了一位新闻工作者去世的消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60分钟》(60 Minutes)的主持人布莱德利(Ed Bradley)因患白血病在纽约曼哈顿西奈山医院(Mount Sinai Hospital)去世,终年65岁。“以报道天下新闻为己任”的《纽约时报》也在头版右下角用较大篇幅加以报道。《华盛顿邮报》头版还加边框突出了这
期刊
1964年夏天,中国举行了首次大型的国际会议——北京科学讨论会。  这次讨论会将在北京西郊新建成的科学会堂举行。为了做好这次讨论会的宣传报道工作,新华社组成了由十几位记者参加的报道组。因为这是在我负责的科学领域里首次举行的大型的国际盛会,因此,编辑部要我负责采写每天的大会综合新闻。除此之外,还要我访问几位中国当代著名的科学家,其中有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  接受采访任务之后,我一面紧张地做准备工作
期刊
7月1日,正值建党85周年来临之际,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政府在线》节目也迎来了3周年纪念日。  从2003年7月1日开播到2005年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从第一期新闻热线直播节目的精彩开播到2006年6月底第1095期节目的成功播出,《政府在线》一路走来、一路收获:做客直播间的领导称它为“政策直通车”,更多的听众说它是群众的“连心桥”……这一路收获又带来一路的思索:一个普通的广播节目为什么既能
期刊
江苏省淮北地区,是我国农村实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后,新崛起的商品粮基地,著名的“粮仓”。可就是这个新兴“粮仓”所在的四个市——徐州连云港盐城和淮阴(现为淮安和宿迁)的广大农村,1989年春天,却发生了人们难以想像的“春荒”,200多万农民缺粮断炊,没有饭吃,不得不转而靠政府发放救济粮,糊口度日。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年3月下旬,我与我的同事孙参一起,对淮北农村所发生的这场“春荒”作了为期近10天
期刊
2004年2月由湖南卫视首次推出的《超级女声》,作为大众声乐文化活动通过电视通信等现代科技和现代媒介迅速走红,如今《超级女声》的喧闹声在比赛结果水落石出后逐渐远去,可是当初与“超女”等一起“暴发”的“PK”一词却在媒体上丝毫不减火爆,成为2005年流行语,我们只要稍稍留意一下报纸杂志网站等各类媒体,就会立即感觉到“PK”的运用之广作用之大。    一“PK”溯源    关于“PK”一词的来源,大体
期刊
随着中美媒体文化的相互渗透以及文化比较的发展与流行,对中美新闻报道的对比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是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高质量报纸,因而也就成为国内新闻界与外语学者作为对比分析的有效语料资源。  随着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及其影响,对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也译为媒介认知能力)的探讨和教育应运而生。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媒介素养主要是指对媒介机构媒介类型与惯例媒介技
期刊
新闻媒体的特许报道权是指新闻媒体所享有的根据权威消息来源进行报道而免除对报道内容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审核责任,并不受法律追究的权利。特许报道权这一概念是舶来品,来自英美法系诽谤法中的“特许权抗辩”原则。  按照国际诽谤法,特许权是指为了公共利益或为保护个人合法权益,可以作诽谤性的陈述而不需承担法律责任。这种特许权分为绝对特许权(abso1uteprivilege)和有限特许权(qualifiedpri
期刊
采访名人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名人有着自身的特点:大多没有充裕的时间接受采访;接触记者多,对采访者的要求较高等。所有这些,都要求记者睿智并在采访中掌握技巧,“七分采,三分写”,采写名人稿件采访过程尤为重要,只有采访成功才能从他们身上挖到有价值的新闻。    采访前的准备:了解名人—准备提纲—打探行程    对名人的采访活动,由于其目的性时间性很强,大多需要一次性完成,故而难度很大,准备工作就显得尤
期刊
神州迎春绿,江山映日红。在舞钢市龙泉湖畔马鞍山南麓,一座座工厂矗立,一颗颗新星升起,一曲曲凯歌奏响,一条条捷报频传。国营民营企业像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举目四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一切,都与院岭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金甫的将旗帅风分不开。  院岭街道地处石漫滩水库上游,马鞍山南麓,紧靠平桐公路,下辖4个村,11个居委会,总人口2.3万人,非农人口2万人,农业人口0.3万人。辖区有邯钢集团舞钢公司舞钢中
期刊
每年一度的中国新闻奖是全中国数十万新闻人倾力角逐的奖项,各大权威媒体的记者编辑虽然占有先天优势,其中很多人仍然与获奖无缘,企业里的新闻工作者要想获得中国新闻奖更是难上加难。河南油田的李士剑以一篇《冰糖葫芦酸又甜》夺得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故事,激励着权威媒体之外新闻爱好者采写精品的积极性。  我和李士剑相识二十多年,亲眼目睹了他的作品一件件获得各个层次的奖励,直至获得中国新闻奖。探寻他成功的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