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870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传统的教育方式被扬弃,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正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热点。化学学科作为当今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其本身恰恰是一门探索创新的科学,更需要富有创新性的人才。为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优化课堂,改进教法,培养创新品质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要构建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教育模式,优化教学结构,使学生在受到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和优秀品质的培养。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笔者采取了“诱导启发→阅读讨论→实验设计→讲解释疑→学生提问和实验→效果检查”的教学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从会学到会做、会用,充分运用实验,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来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重视实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针对化学实践性强的特点,实施创新教育必须重视实验课的教学,要开好开足化学实验课,通过指导学生做实验并对实验现象、结果等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严谨的作风及勇于探索的精神。对于实验教学,笔者采取了“三增加一探究”的教学方案。“三增加”即增加内容、增加实验材料、增加实验方法。如“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一般用木条蘸浓硫酸来验证,笔者诱导学生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法,即在小烧杯中取少量蔗糖,稍加水润湿,再倒入少量浓硫酸,然后用玻璃棒搅拌,可以看到烧杯中的蔗糖变成了碳黑而充满整个烧杯。这样,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尝到了增加实验的甜头,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一探究”即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在学生不知晓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来探究知识、掌握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和逻辑思维、创造思维能力大有好处。
  三、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研究表明,发散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核心。若思考只流于单一的形式和方法,局限于狭小范围,对问题考虑不周,所得结论就将偏离实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集激趣、传情、达意、启智于一体,克服呆板单一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要想方设法诱导学生把知识广泛迁移,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多向思考,促成学生由定势思维向发散思维的转化。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这一问题,如果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输给学生,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了以后也容易遗忘。若反其道而行之,先不告诉结论,而是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反应吗),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即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矿泉水瓶、氢氧化钠溶液、胶头滴管、烧杯、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橡皮塞、玻璃导管、圆底烧瓶等),让学生相互讨论,设计出能够证明反应的实验。结果讨论热烈,气氛活跃,有的同学提出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矿泉水瓶而瓶子变瘪来证明,有的同学提出通过检验反应后的产物来证明,更有甚者,有的同学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材料设计出了美丽的喷泉,赢得了同学们的称赞。这种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实验设计,不仅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书本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索与创新的热情。
  四、解放学生的双手,鼓励学生勇于求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创新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解放学生的双手,鼓励他们独立从事一些操作性活动。事情不在大小,也不在做得好坏,只要学生去做,如自制实验仪器、家庭小实验等。随着学生独立活动能力的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就越来越变得活跃并更具有自发性。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敢于向经典实验挑战,不拘一格,勇于创新,变换条件,大胆设计。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大胆怀疑、喜欢寻根究底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切实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别出心裁、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言别人所未言,敢做别人所未做,不迷信书本和教师,不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框框内的创新品格。例如在做氢气爆炸实验时,有学生提出了在塑料袋中通入一些氢气点燃代替课本原有的实验这一问题。那么教师对于这种“标新立异”的做法就要及时予以肯定。正是这种感情上的支持,学生才敢于有所思想、有所发挥和创新。
  五、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预料并允许学生出现错误。美国心理学家阿维诺曾经说过,教育者一定要能够接受和警觉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高原期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停顿现象。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允许学生有不足之处,也不应该对学生的缺点或错误表示反感,尤其是对成绩落后的学生更不能歧视、挖苦讽刺,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培养意志上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要教育学生勇于战胜错误,树立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当学生因经验不足、操作不当而导致实验失败时,教师不可求全责备,要耐心指导、恰当点拨,鼓励学生勇于承认错误。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一个崭新且内涵丰富的课题,本文只作了一些尝试。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创新教育,还需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任何一所学校而言,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能转变学生的依赖心理,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意识,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并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增强自信心,有利于学生自觉性、独立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责任感、自信心、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本文以渤海实验学校为例展开调查,研究当前农村小学学生生活技能的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促进当前农村小学生生活技能的培
期刊
摘 要:新时期,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水平仍不高,追根究底是因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把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机结合。本文从在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在阅读中模仿写作特色、在阅读中激发学生感情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作文训练 探讨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和写作一直受到重视。然而在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水平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一向是公认的难题。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因为小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把作文当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而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便会感到得心应手。因此,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最基本的。那怎样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让孩子从此爱上写作文呢?  我认为,课堂作文教学就是要想方设法创设不同的交际环境,让学生有机会、有舞台,向交际的对象陈述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希
期刊
当今世界,技术更新快,竞争激烈,创新能力是当今人才的重要标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光有知识而缺乏创新能力,在未来的事业中将难以立于竞争的不败之地。要使我国在未来的世界上能跻身于科学技术的强国之林,培养创新型人才乃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创造性思维,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内容。结合教学实践,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发挥第一课堂的主导作用  1.狠抓双基教学。基础
期刊
摘 要:习作,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表达;习作,是一种真实情感的流露;习作,更是孩子们心中梦想盛开的地方。在今后的习作中,我将继续努力钻研,让我的学生能够真正地享受习作,拿起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梦想。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享受习作  对于习作教学,常常提到的就是“我手写我心”,可孩子们真正做到了这些吗?其实不然,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的习作教学中,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
期刊
摘 要:木文从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构建的重要性入手,对其重要性从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在第二部分论述了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中融入审美教育观念的反思研究,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情趣具体实践。  关键词:阅读 审美 教育 小学语文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达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在整个语文教育当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学生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1)了解词作的背景和内容。(2)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诵读诗词——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总结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反复诵读,逐步体会作者的感情,提高鉴赏诗词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  【教学难点】1.体会词人的感情。2.借景抒情和用典的
期刊
摘 要:提倡“诗教”,其实就是提倡一种美育。在中小学教学中,从诗歌入手,对那些干净的心灵实行“诗教”,意义极为重大,从而选择合适的诗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诵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关键词:审美教育 情感教育 心灵教育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在中国人的心中几乎就是宗教。在中国古代,衣食住行,生死别离,兴观群怨,无一不以诗歌来表达,从诗开始,到诗结束,起点终点都是诗歌。当代的中国亦是如此,几次大
期刊
摘 要:社会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发展,因此教育必须促进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创新人才,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地理学科是一门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与独特的美育功能的学科,长期以来,地理教学驻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常态,平淡乏味,使地理学科缺乏应有的美感与生命力,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文关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重要。我国的教育传统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老师的职业修养与操守,但是现在由于各种原因,功利性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慢慢盛行,老师在教学中往往注重学生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人文关怀的渗透。本文将分析我国小学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发展现状与人文关怀的具体要求,探讨做好小学语文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育 人文关怀 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