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元汴名流关系网大公开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元汴所与交游者,或权势显赫、或文化名流、或翰墨时望,他们以鉴藏玩物为中心内容,项元汴等人穿梭其间评鉴真伪、翰墨往来,织起一张绵密有力的社会关系网。
  作为晚明一代收藏大家,项元汴“宿负嗜痂之癖,喜蓄宋元明之三朝佳器”,他不仅收藏瓷器,还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其著作《历代名瓷图谱》记录了他所见所藏的宋、元、明诸窑名瓷83件,并为之逐一图解,图施彩绘,区分类聚,勒成十册,这是中国刊刻最早的一部图谱类窑器专著。
  该书于近代的流传经历,恰如当时命途多舛的国运。原著稿本曾藏怡亲王府,清末散出。1885年初,有人在北京求售于德国驻华公使布兰茨,布兰茨在留审期间偷偷誊写副本后,将原稿返还;于是英国人巴谢尔博士购得此书带回伦敦,但该本不幸毁于火灾,巴谢尔又从替布兰茨临摹书稿的画师李澄渊手上求得摹本。1886年,巴谢尔在北京《东方学会报》上对此书作了简要介绍,1908年于英国牛津出版名为《中国瓷器——十六世纪着色图画与项元汴汉文稿本》(即《历代名瓷图谱》),附英译文。
  巴谢尔是19世纪末西方研究中国陶瓷的先驱者,1868年至1900年间任英国驻京大使的医生,他修正了较早法文版《景德镇陶录》翻译中的错误,并把《陶说》译成英文。受大英博物馆及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委托,巴谢尔在北京搜购中国文物。1897年出版的《东方陶瓷艺术(陶说)》,是其研究东方陶瓷的代表作。巴谢尔与收藏中国瓷器的国际大收藏家、美国巨富摩根等人交好,1907年与人合著出版了《摩根藏中国陶瓷图录》。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明代收藏家项元汴著《历代名瓷图谱》,是其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书。
  1931年,中国收藏家郭葆昌与美国人福开森合作,将1908年巴谢尔版《历代名瓷图谱》与另一摹本相互参照,对部分图画重新着色,加入校注,并改正了部分译文,由北京觯斋书社出版了《校注项氏历代名瓷图谱》,彩色版本、线装加封套,当时定价300大洋,堪称民国第一精品书。此书更正了原著和巴谢尔版本中的不少错误,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在《项氏历代名瓷图谱》中,记述了项元汴以瓷器鉴藏为纽带,结成一张绵密有力的社会关系网,主要分为以下几重:
  乡里缙绅及姻亲之间
  项元汴所居乡里缙绅中收藏家人数众多,他曾鉴赏过的“宋龙泉窑乙花鸡足灯,灯制仿考古图中款式也,釉色青葱,制度奇古,灯盘之内,灼以酥油,光辉满室。书斋夜读,得此良宜,但世不多有耳。余见于吾乡潘子铭太学家。”(图1)所藏“明弘治窑娇黄葫芦壶,壶制不知何仿,高低大小如图。孝庙一朝窑器,以娇黄为贵。亦有五彩傅色者,与成窑并驱。此壶之类是也,壶可贮酒一升四合。余得于吾乡诸博士家。”(图2)在项元汴同乡的儒绅群体中,不但藏家人数多,且藏品精好罕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内府公藏向江南富庶地区流散的密集程度,成为项元汴尽藏天下宝物的客观条件。
  江南藏家之间往往互结姻亲,项元汴家亦如此。他的岳父也是藏界中人,藏品精好。元汴藏“宋冬青瓷菱花洗,洗制不知何仿,高低大小如图。釉色青如叠翠,粟文隐起,洗身花文高妙,俨若黄筌等写生之趣,以之蓄水,内供透漏奇石,以作燕几之供,甚妙。或置短叶水仙花及矮菊最佳。余得之外舅庄都谏家。”(图3)一姻亲家藏“宋墨定窑凫尊,凫尊仿宣和博古图录中款式也,高低大小如图。凫尊之说,已见于前篇矣,兹不复赘。定窑白色居多,紫墨之色恒少,至于墨色,尤为罕见。余生平所见定器,白色者百余,紫色者数十,墨色仅见此一种而已。况乎墨色填之首项,而背腹纯白,与凫鸟真者无殊,足称定瓷奇品,腹空可贮酒一升三合。余见于姻家李都谏家。”(图4)
  在江南地区结交的社会关系
  《校注项氏历代名瓷图谱》中记录了项元汴与一些江南藏家进行瓷器鉴赏、流通的情况。凭借广泛的人脉关系,他搭建起一座艺术品交易平台,将经营的多项业务置于良性循环中,使其收藏品更具投资价值。
  文氏父子
  项元汴在收藏圈的挚友中,首推文氏家族。文氏父子对项元汴的收藏事业给予鼎力支持。文征明不但是著名的吴派书画家,在鉴藏界也享有盛名。文征明长项元汴55岁,为忘年之交。明嘉靖三十五年,文征明87岁,项元汴31岁,是年“秋,(文征明)所藏张雨《自书诗册》归项元汴。”元汴在诗册末识云:“张贞居墨妙帖,共计六十二纸。后连名人题跋一册,计三十人,墨林识。嘉靖三十五年秋日,得于吴趋文衡山家。”文征明赠予项元汴的亲笔作品,成为元汴与他人交换藏品的“硬通货”。如其所藏“明弘治窑娇黄葵花茶杯,杯制不知何仿,高低大小如图。釉色嫩黄,如初放葵花之色,外黄内白,宜乎酌茗。余见弘治一窑器皿多矣,要之无过于此杯之佳者,余以文征仲行书千文一卷,于骥沙朱氏易得此杯二双。”(图5)征明二子文彭、文嘉与元汴交情笃好,并成为他的收藏顾问,以致“元汴鉴藏书画,甲于一时,至今论真迹者,尚以墨林印记别真伪。”拥有如此精准的鉴赏力,与文氏父子的全心协助密不可分。如文彭在给项元汴的信岁,项元汴31岁,是年“秋,(文征明)所藏张雨《自书诗册》归项元汴。”元汴在诗册末识云:“张贞居墨妙帖,共计六十二纸。后连名人题跋一册,计三十人,墨林识。嘉靖三十五年秋日,得于吴趋文衡山家。”文征明赠予项元汴的亲笔作品,成为元汴与他人交换藏品的“硬通货”。如其所藏“明弘治窑娇黄葵花茶杯,杯制不知何仿,高低大小如图。釉色嫩黄,如初放葵花之色,外黄内白,宜乎酌茗。余见弘治一窑器皿多矣,要之无过于此杯之佳者,余以文征仲行书千文一卷,于骥沙朱氏易得此杯二双。”(图5)
  征明二子文彭、文嘉与元汴交情笃好,并成为他的收藏顾问,以致“元汴鉴藏书画,甲于一时,至今论真迹者,尚以墨林印记别真伪。”拥有如此精准的鉴赏力,与文氏父子的全心协助密不可分。如文彭在给项元汴的信札中,明确告知他某藏品的优劣及收藏价值:“其元人卷,魏公笔亦精妙,伯温太仆皆以四体,而吴孟思、赵期颐之篆亦表表者,柯九思、康里子山皆可观,但李存及解搢绅欠佳耳。草草奉复,不能尽,彭顿首,墨林尊兄。”文彭不但在鉴赏眼力上对项元汴给予技术支持,还为其赚取最大利润出谋划策。、文彭建议项元汴将四体千文拆分成四本出售,每本可售十两,文人世家出身的文彭,其商业思维的灵活度可见一斑。文彭是篆刻家、书画家,也是涉猎广泛的收藏家,其藏品不拘于书画。项元汴藏“宋官窑雷文爵,爵仿宣和博古图录中款式也,高低大小如图。釉色天青,毫无纹片,而周身文藻华缛细密,绝无一点模糊者,官窑诸器中之杰作也。余得于吴门文博士三桥家(郭葆昌注:名彭,征明长子。)”(图6)如此珍贵难求的宋官窑雷文爵就是文彭转让给他的。   江南缙绅
  项元汴的瓷器鉴藏交流范围还包括姑苏、吴江、宣城等地儒绅。“宋龙泉窑四鹿提梁卣,卣仿宣和博古图录中款式也,高低大小如图。釉色嫩碧如秋苗,菁葱可爱。提梁之上,连环为贵。制作之工,与金桐无异,盖鬼工也。周身花文缛丽,细若牛毛茧丝然,大可珍爱。余见于宣城梅菁父家。”(图7)
  返乡名士与簪缨世家
  “宋龙泉窑蕉叶瓶,蕉叶瓶不知何仿,然其体制亦奇,四周茎叶纷披,中心空洞作管,以之蓄水养花,亦佳器也。且叶茎之色,深浅具分面背,可见古人制器,即此小物,亦不苟简,良可贵也。余见于锡山邹彦吉家。”(图8)此处所记的无锡人邹迪光,万历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湖广提学副使。万历十七年罢归,在惠山下筑愚公谷,与文士觞咏其间,极园亭歌舞之胜。他工诗文,善绘山水,通音律,有《劝戒图说》、《太上诸仙法语补集》二卷传世。项元汴以瓷器鉴藏为媒介,与邹迪光这样的名士来往。
  项元汴所见“明成窑五彩蒲桃把杯,杯制与上杯仿佛,而杯口微撇,高低大小如图。釉色粉白,而蒲桃茎叶,翠碧蒙茸,蒲桃果实如紫英宝石,累累下垂。五彩陆离,描画之工,细入毫发,真异物也。粟文隐起,淡淡穆穆,古色可餐,宪庙窑器中之极品,毋怪其价值之昂也。此杯存金沙王损斋太史家,伊云:‘以大锭十金购之于宣城余刺史家。’”(图9)这件“成窑五彩蒲桃把杯”的主人江苏太仓王世懋,是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的胞弟。王世懋是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时值其父王忬因忤严嵩父子,以误边罪,被斩北京西市。隆庆元年,世懋与兄世贞一起进京讼父冤,为父平反。累官至南京太常少卿,万历十六年卒,有《王仪部集》、《二酋委谭摘录》、《名山游记》、《奉常集词》、《窥天外乘》、《艺圃撷余》等著作传世。王世懋也是活跃在江南鉴藏界的高手,常与项元汴交流藏品。
  新安巨富
  项元汴是商人身份,所以他不排斥鉴藏界的新安巨富,与那些眼力较好、文化品位较高的大商人互有往来。“宋汝窑凫尊,凫尊仿宣和博古图录中款式也,高低大小如图。釉色粉青,夫凫,水鸟也。漂泊河干,喜于浮泛。古人制器喻意,凡饮酒者莫至浮泛如凫,必至沉溺,以此喻戒,故著象于尊焉。然此器所贮酒醴,不过升合,难至沉酣,因所贮有限耳。古人有云:‘涓涓不已,必成江湖’,此尊虽小,可以喻大矣。体制之精,釉色纹片之古,可称古卲酒器中之奇品也。余见于新安商山吴上舍家。”(图10)
  江南官员
  项元汴藏品“明宣窑青花龙松茶杯,杯制不知何仿,大约有似汉玉斗式,高低大小如图。釉色莹白如羊脂美玉,粟文隐起,青花翠光夺目,乃回鹘大青所画也。其松本茎叶,盘屈攫拿,如虯龙蜿蜒舒转之势。若郭熙山水中所写之古松也,松下山石芝兰,咸具种种生趣,决非俗工所能,必殿中名笔所图也。余以十金得此杯四双于吴兴臧敬舆太仆家。”(图11)项元汴把与官员之间进行瓷器买卖的商品名称、价钱、售卖人等交易记录载入图谱。
  此外,在晚明收藏界中,藏品的流转频率较高。如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自叙帖》,是其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晚年草书代表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由该帖钤盖的历代收藏印可知,《自叙帖》历经南唐内府、宋苏舜钦、邵叶、吕辩、明徐谦斋、吴宽、文征明、项元汴、清徐玉峰、安岐、清内府收藏,从其中的晚明藏家印鉴来看,在项元汴入藏前曾流转于徐谦斋、吴宽、文征明手中,他们持有该帖的时间均不漫长就已出手,故《自叙帖》在此时的流转性质不排除商业投资目的。而项元汴藏“宋官窑太平有象砚,砚仿宣和殿御用砚款式,大小长短如图。式作投壶款制,两耳中通有窍,可以绳贯提携。砚面作池蓄水,砚心露骨而不著釉色,所以便于研墨也。而发墨细润,有类端岩,即此可宝。而砚底雕以泰卦,下列一象,砚式与瓶形符合,故名太平有象云。釉色粉青,片纹冰裂,古雅非常,真文房之珍器也。与下至宣窑龙文小砚,并宣窑祭红双柿水注,余并得之广陵徐谦斋参政家。”(图12)此中记述项元汴藏“宋官窑太平有象砚”、“宣窑龙文小砚”、“宣窑祭红双柿水注”均为文房重器,俱出徐谦斋参政一人之手,应属于商业运作。
  结交藩王公侯及皇亲勋贵、权宦廷臣
  藩王公侯
  项元汴曾在藩王宫中欣赏到“宋定窑仿古文王鼎,鼎仿宣和博古图录中款式,高低大小如图。此鼎出自内府,制作之工,雕文之细,如牛毛茧丝然,抑且鼎式方正端平,毫无攲斜高下缺损之病。而色泽晶莹如羊脂美玉,真定器之上乘,应为诸窑鼎彝之冠也,惜乎世多不见。余获观于晋府宫中(郭葆昌注:晋恭王棡,明太祖第三子。洪武三年封,十一年就藩太原府。三传至曾孙庄王钟铉,博雅好古,收藏最富。至项氏获观此鼎,当在万历中叶穆王敏淳时,又六传矣。)。鼎上下皆沉香盖座,碧玉蟠夔顶。”(图13)藩王府上宝物皆绝世佳品,然对方财势双全、又无心售卖,令项元汴无计可得、望洋兴叹,只好按藏品原状画出图样,以作屠门之嚼。
  项元汴与徐国公、保国公也有瓷器鉴赏交流。“宋官窑佛指甲茶杯,杯制不知何仿,高低大小如图。釉色粉青,片纹冰裂,而款制特精,俨然以佛手香柑也。杯口指甲攒平,无一枚参差高下者,内外釉色冰纹如一,毫无玷缺茅蔑之病。官窑诸器中之上上品也。余见于南都徐国公(郭葆昌注:明魏国公徐达之裔)府中。”“明永乐窑脱胎龙凤暗花杯,杯制款式甚佳,可茶可酒。而杯质甚薄,才如纸厚,向明细视,中有绝细龙凤之文,杯底有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款,最精。此杯之存者有数,而鉴家见者鲜矣。今写此图,亦犹虎賁中郎之意耳。傥海内鉴家得见此杯真者,须不惜重值购藏。嗣后好事诸公闻有此杯而不得见者,当觅图谱细观,以当屠门之嚼可乎。余见于京师保国公家。”
  文武廷臣
  项元汴在礼部尚书冯琦家欣赏到一件“明宣窑祭红双鱼洗,洗仿绍兴鉴古图中款式也,高低大小如图。洗身釉色,晃白如凝脂,鱼红如猩血。洗之周身,画以水文,洗中画作双鱼,为游泳之态,活泼如生,真奇品也。余见于冯大司成琢庵家。”(图14)冯琦是万历五年进士,历任编修、侍讲、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卒于官,赠太子少保,谥“文敏”,生平在《明史》中有传,遗《宗伯集》81卷传世。他长期官居显位,曾在《肃官常疏》中痛诉官场的腐败之风。像冯琦这样的国之砥柱,也忙里偷闲与项元汴在家中切磋瓷玩。   项元汴还在南京左军督府朱泓家见到“宋官窑仿古饕餮鼎,鼎仿宣和博古图录中款式,高低大小如图。鼎身作三饕餮全形,面目狰狞可畏,而文画高下空兀,与画笔无殊。饕餮之下,间以雷文,细如丝发。釉色粉青,晶莹如鸦鹘青宝石,周身片纹如冰裂,而为大观官窑诸器重之绝品也,亦出自内府。余见于南京左军督府朱泓公太傅家。”(图15)另外,在兵部尚书郭子章府上观宝时,郭子章还给他讲了一段自己的收藏趣事。“宋官窑兽耳方壶,壶仿宣和博古图录中款式也,高低大小如图。而壶体端方周正攲,毫无倾偏侧之病。釉色青葱,冰纹折裂,官窑中之名器也。此壶原藏于郭青螺家,始以五十金得壶,而无其盖。青螺偶于颍上渔舟观捕鱼,举网得之,以钱十缗购之。归置壶上,恰原盖也。青螺有诗纪之,余得一见,至今不忘。今青螺下世,不知此壶又归谁主矣。”(图16)郭子章于万历二十七年任右副都御史、贵州巡抚,多次平定播州杨氏土司叛乱。万历四十年,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右都御史,阴一子世袭锦衣卫。万历四十六年卒,赠太子少保,谥文定。
  黄锦衣
  “宋汝窑蕉叶雷文觚,觚仿宣和博古图录中款式也,高低大小如图。汝窑之器,行世绝少,所有者仅仅盘盏之类,亦多残缺不完。若此觚之完好毫无丝发之亏者,鲜矣。况乎觚尊之类,皆簪花佳器,迥非他器可比,如此觚之制度釉色,驾乎官哥之上。无怪其价目之轩昂也。余见于京师黄锦衣家,彼云:‘以百五十千得之于云指挥家。’”另一件“明宣窑祭红凤首壶,凤首壶仿尚方御用玉壶款制也,高低大小如图。宣庙诸窑,以祭红一种为贵,盖釉色以西红宝石为末,烧成之后,殷红灼烁,宝光耀目,迥非他窑所能比并。此壶出自宫掖,非外间所有,价亦甚昂。余见之京师黄锦衣家,云:‘以官钞二百锭得之吴中贵家。’”(图17)
  权势宦官
  项元汴还与京师有权势的宦官鉴赏瓷器。“明宣窑祭红双桃把杯,杯制与上第一杯款制相同,其高低大小如图。双桃之色,深浅攸分,殷红灼烁,如朱樱果实,又如靺鞨宝石,殊光逸韵,出之釉水之内,非后来假作祭红,描烧就如赤土也。此杯之传世者绝少,海内所存,不过三四而已。得者当与玉东西、金叵罗同其贵重而珍藏之可也。余见于京师李中贵家。”“明宣窑祭红三鱼宫碗,碗制甚奇雅,出自宫掖。高低大小如图。釉色白如积雪,三鱼红若凝丹,粟文矗起如縠纹风皱,极可玩赏。以之贮盛江珧柱鲜羹,方能相称,然非寒酸儒士家蓄。余见于京师梁中贵家。”
  皇家医官
  有些为皇家服务的医官,因近水楼台之故,也获得了稀世珍宝。项元汴曾在两位医官家中,购买或目睹了堪称绝品的成窑五彩(作者注:成化斗彩)御瓷。“明成窑五彩甜瓜壶,壶制不知何仿,高低大小如图。宪庙一朝窑器,以五彩傅色者为贵。盖当时瓷窑图画者,皆殿中名笔,故其傅色深浅浓淡之间,迥非俗匠所能措手。如此壶之大小瓜苞,青黄异色,茎叶之背面攸分,实堪珍赏。可贮酒一升六合,余得之云间陆太医家。”“明成窑五彩莲花灯,灯制不知何仿,高低大小如图。釉色敷施五彩,花红叶碧,而傅色浓淡浅深,俨类画家写生傅色,上擎大叶,可以障风。花内贮油,可以照夜。古人用意精微,迥非今人作器,便于苟简也。余见于吴淞朱滋甫医官家。”(图18)这两件成化斗彩器目前均未发现类似的传世品,今人只好望项氏图谱作屠门之嚼了。
  京师官员
  项元汴藏品“宋官窑高峰砚山,砚山高低长短如图,其峰峦秀拔,岩壑廻抱,极似大李将军金碧山水笔法。釉色青翠,若蔚蓝天一色。裂纹冰片,短长匀布,制古色润,迥非前册哥窑砚山可比。余以二十金购之于京师靳中翰家。”
  僧道人士
  随着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流行,文人士大夫将与佛、道人士交往视为风雅表现。晚明时期很多寺观拥有藏品,僧、道人士也有商业意识。项元汴结交了不少僧、道友人,受佛家思想影响,他自称“大乘弟子墨林”,并将自家书房称为“幻浮斋”,他与僧、道友人之间常进行瓷器转让和鉴赏交流。
  项元汴藏“宋龙泉窑兽耳水丞,水丞仿唐朝姜铸,款式最妙。釉色翠碧而晶润,可与官哥二窑争艳,抑且款制大小适中,文房中之佳器也。余得之于宜兴县之善卷僧舍。”
  南都报恩寺为皇家寺院,项元汴与该寺僧官因鉴赏瓷舍利塔而结缘。“明宣窑五彩舍利塔,塔制高一尺五寸,凡七级,每层六面,栏楯廻环而中空。第一层坛上,中安白玉小瓶,高寸许,中置佛舍利三颗,七级之上,顶悬小金钟,长才半寸许,第五层作一格,供小玉佛一尊,高可八分许,相好庄严,坐莲台上,与诸寺院上慈法相无异。寺僧云:‘此佛乃外域所贡者。’塔身本瓷,而五彩傅色,如碧瓦朱栏垩墙黄闼,种种臻妙。而舍利每午夜放光,五彩胜耀。余曾两见放光,深信佛法之弘深也。余见于南都报恩寺巩僧官丈室。云:‘隆庆间内府奉皇太后诏赐寺奉事供养。’”
  项元汴还有藏品得自道士之手,其“明成窑紫玉兰酒杯,杯之制度,外紫内白,填釉甚精。又且碧叶赭枝,深得丹青写生画法,俨若一朵初放之木兰花也,酒器中之妙品。余得之南都朝天宫许道纪丈室。”(图19)此器形制如生,堪称天工妙手乃成,可惜未能传世。
  项元汴的收藏理念和经营策略既有独到之处,又体现出晚明民间收藏家的共性。在藏界风云人物的感染和带动下,各色人等纷纷混杂到收藏队伍当中,这是商品经济时代群体趋利意识的反映。项元汴所与交游者,或权势显赫、或文化名流、或翰墨时望,他们以鉴藏玩物为中心内容,自发形成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项元汴等人穿梭其间评鉴真伪、翰墨往来,织起一张贯穿艺术品上、下游市场,循环畅通的商业网络。这一群体制造了风雅时尚的社会需求,搭建了艺术品交易的平台,从中获利。
其他文献
10年前,著名作家海岩在北京花4万元收藏了一对海南黄花梨圈椅,今天已涨到150万元一对。究其上涨的原因,一是“海黄”资源已枯竭,二是海岩有投资眼光,要玩就玩高端的。  鸿运斋在2005年参与故宫倦勤斋室内装饰工程的基础上,受倦勤斋紫檀镶竹丝嵌玉门窗的启发,创意研制了整套宫廷皇家工艺的奢侈家具,有沙发、大衣柜、床、梳妆台、书橱、写字台、八仙桌、餐桌、太师椅、花架、案几等。2007年,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期刊
7月9日中午11点48分,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播出一则名为“国博百年馆庆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亮相”的报道。报道对中国国家博物馆庆祝建馆100周年的精品展览做了简要介绍,尤其突出了名为“佛罗伦萨和文艺复兴”的展览。报道时,画面中的著名雕像《大卫·阿波罗》敏感部位被打上马赛克,此举随即引发网友争议。  面对网友的争议,央视在新闻首播4个多小时后作出改变。当日15点54分此新闻复播时,大卫身上的马赛
期刊
纸制品收藏的好处,大家说了不少,我最近有一新的体会,每当有文艺名家去世,我几乎都能在自藏的报刊杂志中找到相应的纪念性材料,用以寄托哀思,同时又升华了藏品的特殊意义,譬如已故丁聪、张仃等艺术家,我都能马上找出他们艺术生涯早期的履痕。最近以94岁高龄离开我们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我马上想到了几本老杂志中张瑞芳的老照片,当然我所说的不是很常见的照片,而是抗战初期张瑞芳参加抗敌宣传队时的集体合影,它的历
期刊
上世纪50年代,年画中的新事物多是农业生产上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当时工业不发达,没有新事物可表现;另一方面,年画更大的市场在农村,其内容自然着重表现适合农村的新事物,比如新的生产用具,从最初的新农具的试用,到后来拖拉机的使用,再到后来的现代化机械化,有多少张年画来表现?不计其数。  “敲打”出来的拖拉机  以拖拉机为例,较早的有1952年李琦创作的《农民参观拖拉机》,后来就很多了,笔者粗略地翻过
期刊
成百上千年地经久不衰,这不正体现了“老字号”最突出的“质量第一”的特点吗?  “洋行”、“老字号”并不是我们的印象中应该同时出现的概念,但通过整理研究考证自己的藏品,笔者对“洋行”和“老字号”这两个名词有了更多的思考,且认为有重新认知的必要。如今能提出并探究“洋行”与“老字号”的关系,应该说是个创意。  年少时,笔者并不大关注“洋行”,也不知那里到底卖些什么?还会自然地把洋油、洋火与“洋行”连在一
期刊
今年端午节北京雨水多,因此想起藏书的话题。  在酒仙桥Indigo(颐堤港)“百灵鸽”买了牛津版董桥的《绝色》和《故事》,忍不住在雨中的车里就要阅读,因为《绝色》讲的大抵是装帧精美的英文旧书,诱惑力实在难以抵挡。《故事》此前我已经买了“作家”版,灰色纸封面,不亚于手里的布面精装本。于是想到其实藏书无所谓非那种不可。  90后的孩子常说旧书都让你们买光了,我们没什么可藏的了。我自己的经验则是藏书未必
期刊
凡天下各国,中华各省,金银珠宝、古玩玉器、绸缎估衣、钟表玩物,无不毕集其中。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  每座城市都会有个市中心,即使在百年前也不例外。在这样的繁华地段中,旺铺、字号林林总总,各有特色。这种茂盛的生机似乎具有某种魔力,牵引着人们的脚步难以停歇。如此热闹的生活气息,不仅成为老百姓们纷纷来此购得生活所需的场所,也令不少或是具有商业眼光、或者原本就是为了糊口的人争相希
期刊
“寻城记”——寻的并非美食、并非美景,更并非美女,而是一城一地的收藏历史、收藏文化。近日,北京匡时发起的“收藏寻城记”——中国收藏地理发现之旅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不禁让同事们回想起前几年本刊即开始做的“收藏城市”系列专题策划,收藏本是个大概念,于是我们便开始了城市发现之旅——搜罗中国的城市收藏文化,探寻在不一样的地理、历史背景下,收藏文化的多样呈现。  中国的孩子自小学起,便被教之中国“地大
期刊
京城民间的歇后语中,关于老字号的有不少。比如,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这些听起来亲切朴实的市井俚语,生动地表述了老字号的品牌特色。  什么是老字号?无疑,往细里说,年头长、东西好、讲诚信是最基本的评判标准;拔高了看,它不仅是城市的一道商业景观,更是中国商业历史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万物
期刊
下滑  成绩平平 风头不再  2012年11月25日,张大千《番女掣厖图》立轴在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首场拍卖会上亮相。这件作品作于1944年,上绘两位少数民族女子及一大一小两犬,颇具异域风情,人物与动物的情态、动作极为生动,堪称张大千画作中的精品。这件作品在拍前即被认为是此次保利香港首拍中的“重头戏”,备受瞩目,可说是被寄予厚望,更被业内人士定义为2012年秋季拍卖中最重要的张大千精品之一。  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