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n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尖子生。三大要义将“面向全体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既顺应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体现。根据国家的需要,既要培养高素质的尖端人才,又要为工业农业各条战线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特长,教师要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所以,面向全体学生决不是一句空话,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把它落实在行动上,才能使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要面对全体学生,就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评价一个学生是不是全面发展,不只是看他学科上的成绩是否优秀,还要看他的心理是否健康,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否得到了全面发展。因此,促进全面发展不再是所有学科优势互补的共同完成的一个任务,而是每一个学科自身必须完成的任务。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从不同学生的身上发展巨大的潜能,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有一个纯洁善良的心灵,乐观豁达的态度,友好合作的交往,勤劳质朴的作风,使学生全面发展,将来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意味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学生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并不是学生各门学科成绩优秀,便是得到了全面发展。
  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要针对每一个性格各异的学生实行个性教育,没有个性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做到这点是不容易的,千人一面的教学必须停止,每个学生都有她的特点,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具有独立的主人翁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学生不是勉强机械的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思考,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索知识,防止教师一人独霸课堂,搞一言堂填鸭式教学。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能够自主学习,能够善于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追求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潜能,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能大胆向他人质疑、请教,学生的这些表现正是学生自主性充分发挥的结果。其次,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有的放矢,扬长避短,个性化的人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不能总是凭经验,差不多,那样会误人子弟的。有的学生粗枝大叶,总是写错字,那就让他指出错在哪,罚他多写几遍,对这些字加深了印象,下次还会错吗?有的学生作文用词不当,就让他反复用这个词造句。因材施教,给学生制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一个具备了自主能力的人,能够合理地利用自己的选择能力,有明确的目标,能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在活动中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在生活中能够自我教育。
  总之,为了学生更好的全面和谐发展,课程要不断改革,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我们的教育才能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做为教师,任重道远,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以便顺利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成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和创造者。让我们把每一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用我们的爱心和责任心去培养他们,为祖国造就出更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其他文献
新课改实施以来,许多教师认为现行的新课标教材难教,内容多时间少,于是依然采取“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体会和教参内容“灌”给学生,以达到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但很显然,将教材“教”完不等于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思维品质没有得到锻炼,语文素养没有得到提高,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也没有得到培养。正如教育专家钱梦龙提出:“注入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大敌,至今却没有绝迹。”那么,如何
期刊
新课程标准于2008年秋季在河南省实施,而我正好2008年6月从信阳师范学院毕业进入河南省舞阳县第一高级中学从事高中语文教学,我也就有幸搭上河南省新课程改革的首班车。  新课程到底该怎样进行?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对于一个刚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教师来说,基础的教学工作还没有做好,那么对于新课程改革就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我确实面临着一道难题,但我相信凭着年轻人的聪明才智,勤学苦干,一定会在新课程改
期刊
讲故事是大人小孩都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它可以开启人们的视野,使人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给人们愉悦的审美感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故事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愉悦地接受思想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让学生愉悦地接受思想教育    全国著名教师张万祥说:“德育工作是育德的工作,是塑造青少年美好心灵的工作,它决不等于生硬的毫无感情的说教,更不等于
期刊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作文“发展等级”共有四条: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其中就有三条涉及到对材料的要求,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深刻),“材料丰富,论据充实”(丰富),“材料新鲜”(有创新)。可见,材料的选用在考场作文中的重要地位。然后,近年来,阅卷场中反映的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考生或以叙代议,或缺乏材料,架空分析,也有考生选材老套,人云亦云,甚而生编硬造,自欺欺人。  写作如同酿酒,要酿出一缸
期刊
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是一个商人,在经营着自己的人生,经营着自己的生活。作为教师,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所以教师应该学会经营课堂,提高课堂质量,也就等于提高了生命质量。那么如何经营课堂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足够的资本。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人格、体魄等等。过去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不断汲取更
期刊
我还记得上海一青年教师的一节观摩课。授课内容是《大堰河——我的保姆》。课堂教学几乎没有字词句段等老生常谈的内容,但观摩者反响强烈,心悦诚服,记忆犹深。为什么?我认为该堂课的成功之处是能以情动人,授课者的情感专注投入。老师叙述自己的经历时娓娓道来,叙毕双眼已噙满了泪水;学生讲自己与阿婆的故事,讲时热泪盈眶。此情此景,引起师生的强烈共鸣,许多同学已泣不成声,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老师的絮絮叨
期刊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我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
期刊
中国古典诗歌有诗、词、曲三大类,浩如烟海,异彩纷呈,它有光辉的历史,灿烂的成就。在悠远的诗歌长河中,可谓俊采星驰,人才辈出。在一颗颗璀璨的诗星中,不乏“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奇才,这些诗人及其作品都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因之凝聚着华夏文明的精萃。中学生学习古典诗歌,既能传承华夏文明,又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文学修养。在教学中我们究竟怎样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殿堂,品味诗歌,从而让学生从中吸取营养呢?下面就
期刊
所谓“立论”,就是确立论点,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人是有智慧的高等灵长类动物。人不会像动物那样对周围环境和发生的大小事件只是被动接受。人有思维,会思考,对客观事物或问题,或多或少总是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人有语言,有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的能力,还有通过语言与同类交流思想和感情的欲望。当人类不停进化,社会不断进步,以至发明了文字之后,
期刊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在作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语言的品味,也重视作文个性美。即“作文个性化”。就我们的教育现实而言我们要重新认识我们的作文教学。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在这里提出来,请大家指正。  1.彻底打破学生的模式化思维  采用的方法是:开始写作文时让学生统计一下每次作文大家所采用的题材,进行归类,绝大多数情况下,相同题材的占大多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