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各项活动对象及活动方式的组合。在体育课程中,通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指导纲要等资料的研究分析来确定教学内容,包含走、跑、跳、投、体操、武术、球类等。
方法指的是在人们有目的的行动中,通过一连串有特定逻辑关系的动作完成特定的任务。在《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指导下,将课程内容描述成动作方法、练习方法、运用方法。
在体育课堂中如何将内容与方法的有效转变,让课堂中教方法即教内容落到实处?基于方法是教学内容涉及较多层面如:动作本身和练习该动作的练习方法、发展学生该动作所需要的体能以及发展该体能的一些练习方法、运用方法。本文结合生活情境中需要用到的过障碍物、避险等方法进行论述。
一、多次尝试促提高——以过障碍物的方法教跳
跳跃动作是一项基本身体活动能力,并广泛地应用于其他项目和日常生活中,可表现为原地跳跃、连续跳跃、助跑跳跃等多种形式。常规的课堂教学是由教师讲解技术动作要领,然后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集中讲解错误点再进行练习的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不难发现一些问题。以立定跳远为例,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低段学生来说,除了初步掌握了这一技术动作以外,学生往往不了解整体动作的含义,不了解丈量的方法,不知道学习这一技术动作的意义,于是这一技术动作所拥有的更深远的意义就丧失了。
基于方法是教学内容的指导,可以将跳跃类的内容转换为过障碍物的方法。在水平一立定跳远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前方有一条河流挡住了前行之路这一遇难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学生会在反复练习中,自然而然地出现某一种跳、跨等过障碍物的动作。此时笔者通过设置更高的目标——如何落地更安全(稳),再结合动作要领的教授,即双脚(包括脚后跟)全部通过障碍物才算过河成功,学生通过学习过障碍物的方法不仅掌握了跳的技术动作,同时明白了运用和丈量的方法。在原地跳跃到行进间跳跃的单元构建中,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将体操垫重新组合创设河流更宽这一情境,学生会在引导下出现教师预想的动作——行进间的跳跃动作,此时再加入屈腿跳高技术动作的传授,效果更佳,这样更有利于跳这个大单元学习的完整性。
以过障碍的方法教跳的内容,看似简单易学,但恰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感觉到这个方法似曾相识。让学生敢于去尝试,在不断尝试中学会跳的动作。这种课堂教学形式较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更容易让学生体验反复练习后的身体感受,更容易掌握跳的技术动作,这是基于方法即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教学形式——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做出某一技术动作,并通过设置更高层次的目标或要求,进行完整动作和单元的教学。
二、统筹教学树品质,以避险的方法教体操
体操类的教学往往显得单一枯燥,学生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会逐渐丧失兴趣。传统的体操教学往往局限于动作本身,以让学生学会动作为主要目标。但支撑类、滚翻类、平衡类等体操内容的练习对发展学生的协调、柔韧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在生活中运用颇多。
片段一:在战争中,战士经常通过一个滚翻动作转移至更有利的位置,因为滚翻的速度快、隐蔽性强、安全性高,所以在实战中被广泛应用。在课堂上,笔者设置战争情境把折叠的体操垫作为隐蔽墙,让学生模仿战士做前滚翻动作滚至安全区域来躲避敌军海洋球的“射击”,引导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找到团身紧滚得快的方法,让学生带着思考融入课堂,在情境中发散思维,同时伴随着身体练习,完成课时目标。通过此情境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还有效提升了学习技术的效率。
片段二:生活中遇上水灾时,单杠中的各类支撑、悬垂动作可作为自救的方法,当人体支撑于高物、悬垂于不同固定物体上时均可抵御短时间内的水灾,增加被救援的机会。此时便是谁支撑得久、悬垂得久,谁能获得更大的生存与被救援的机会。这样,“谁支撑得久”“谁悬垂得久”这一游戏被赋予了更强的急迫感,“命悬一线”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支撑动作与悬垂动作,屈臂支撑、挂臂悬垂、四肢悬垂等。学生在尝试不同的支撑与悬垂姿势后,会明白哪一种支撑与悬垂动作是最省力最持久的。学生不仅掌握了这一技术动作,还明白了动作的运用方法,这一系列过程让支撑与悬垂类内容迸发了更高的运用价值。
片段三:火灾也经常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若人体穿着的衣物着火时,人体将采用什么方式来灭火呢?抛出问题后,学生在课中会做出类似滚翻的动作,学生通过互相观察、小组讨论最终选择出一种最可行的方式。经小组动作反馈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提问等方式总结出以最大身体面积接触地面即直体滚翻的动作最为有效。学生尝试与比较多种滚翻动作,再加上教师对技术动作的讲解,帮助学生学会这一教学内容,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从学生角度来说,以避险的方法教体操类内容,讓学生在一种做游戏的氛围中学习技术动作,还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体能、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又能将所学的技术动作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价值观的树立有着重大的作用;从教师角度来说,以避险的方法教体操类内容,有利于帮助教师厘清教材与价值的关系,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更有利于发挥教材超过其本身的价值。
三、改变形式激兴趣,以抗险救灾的方法教跑
常规教学中,跑的教学往往采用竞赛或游戏的方式进行,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但从水平一至三的教学中,连续采取这一类方式对于中高段学生来说显得无新意,因为跑是一项基础技能,所以在课堂中不难发现中高段学生参与跑步的积极性明显低于低段学生。在课堂中,若是将跑步注入新的生命力,它将变得更有吸引力。
在耐久跑的教学中,笔者以传送救灾物资为情境,激发了学生的使命感,促使他们将更高的热情投入到跑步竞赛中,并将他们的注意力从枯燥疲惫的跑步中转移出来。在抗险救灾中,学生可以根据物资的种类和不同的地理形势(障碍物代替)进行合理的选择。在保证安全性的情况下,以模拟实际救灾中争分夺秒的情况。从水平一至三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学情特点和体育基础可以设置成不同难度、不同距离、不同物资等任务,提升教学趣味性。 在合作类的跑当中,相互间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以3人1组,分配体操棒,再加上运送伤员这一情境,采取不同的方式,以最快速度将伤员运送到救助站,体会团队与奉献的力量。同时,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伤员的安全,防止其“二次受伤”。从水平一至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器材作为障碍物来设置不同层次的难关供学生闯关,提升教学趣味性。
在折返跑的教学中,也可以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在战争中往往会有手榴弹的爆炸,一经发现后则需要低身往回跑,这就可以将这个情境运用到体育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只需要一个音响,让学生在听到爆炸的声音后立即做折返跑。因为这一情境本身具有危险性,所以如何快速撤离成了学生所关注的点。此时,再把折返的技术动作融入课堂中,学生才会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对于同一个情境,高段学生容易出现因不积极跑动而折返快的现象,笔者在改进后实行了奖励机制,奖励积极跑动的学生来发号“爆炸声”,这样提升了练习的积极性,达到了练习的真正效果。
以抗险救灾的方法教跑这一类内容,让各水平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保持高昂的练习与参与积极性。在低段学会了一些跑的方法和技术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要求逐渐变难,而在学生积极性就要下降时运用生活抗险情境进行快速跑、接物跑、“抢救同伴合作跑”等练习,每一个学生都会全身心投入到练习中,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心同伴、相互帮助与支持的良好品质。
基于方法即教学内容的情境式教学,有利于扭转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体育课的局面,因为传统的体育课是学生被迫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东西,重复练习几次之后就不再传授;基于方法即教学内容的体育课堂教学,转变了教师把教学点放在动作技术规格上的局限,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内容的特征与价值,把握教与学的关系,做到从学生角度出发,发挥体育教学更大的价值,最终实现体育核心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余立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方式的改进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18(10):26-27.
[2]余立峰.基于方法是教学内容的教学改进行动[J].中国学校体育,2017(12):36-37.
[3]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4]杨伯明.基于方法是教学内容认识下的教学策略选择[J].中国学校体育,2018(6):31-33.
[5]张勇卫.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四个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16(4):22-23.
[6]錢红斌.从“教方法”入手打造“会学”的体育课堂[J].中国学校体育,2018(8):48-49.
方法指的是在人们有目的的行动中,通过一连串有特定逻辑关系的动作完成特定的任务。在《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指导下,将课程内容描述成动作方法、练习方法、运用方法。
在体育课堂中如何将内容与方法的有效转变,让课堂中教方法即教内容落到实处?基于方法是教学内容涉及较多层面如:动作本身和练习该动作的练习方法、发展学生该动作所需要的体能以及发展该体能的一些练习方法、运用方法。本文结合生活情境中需要用到的过障碍物、避险等方法进行论述。
一、多次尝试促提高——以过障碍物的方法教跳
跳跃动作是一项基本身体活动能力,并广泛地应用于其他项目和日常生活中,可表现为原地跳跃、连续跳跃、助跑跳跃等多种形式。常规的课堂教学是由教师讲解技术动作要领,然后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集中讲解错误点再进行练习的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不难发现一些问题。以立定跳远为例,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低段学生来说,除了初步掌握了这一技术动作以外,学生往往不了解整体动作的含义,不了解丈量的方法,不知道学习这一技术动作的意义,于是这一技术动作所拥有的更深远的意义就丧失了。
基于方法是教学内容的指导,可以将跳跃类的内容转换为过障碍物的方法。在水平一立定跳远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前方有一条河流挡住了前行之路这一遇难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学生会在反复练习中,自然而然地出现某一种跳、跨等过障碍物的动作。此时笔者通过设置更高的目标——如何落地更安全(稳),再结合动作要领的教授,即双脚(包括脚后跟)全部通过障碍物才算过河成功,学生通过学习过障碍物的方法不仅掌握了跳的技术动作,同时明白了运用和丈量的方法。在原地跳跃到行进间跳跃的单元构建中,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将体操垫重新组合创设河流更宽这一情境,学生会在引导下出现教师预想的动作——行进间的跳跃动作,此时再加入屈腿跳高技术动作的传授,效果更佳,这样更有利于跳这个大单元学习的完整性。
以过障碍的方法教跳的内容,看似简单易学,但恰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感觉到这个方法似曾相识。让学生敢于去尝试,在不断尝试中学会跳的动作。这种课堂教学形式较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更容易让学生体验反复练习后的身体感受,更容易掌握跳的技术动作,这是基于方法即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教学形式——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做出某一技术动作,并通过设置更高层次的目标或要求,进行完整动作和单元的教学。
二、统筹教学树品质,以避险的方法教体操
体操类的教学往往显得单一枯燥,学生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会逐渐丧失兴趣。传统的体操教学往往局限于动作本身,以让学生学会动作为主要目标。但支撑类、滚翻类、平衡类等体操内容的练习对发展学生的协调、柔韧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在生活中运用颇多。
片段一:在战争中,战士经常通过一个滚翻动作转移至更有利的位置,因为滚翻的速度快、隐蔽性强、安全性高,所以在实战中被广泛应用。在课堂上,笔者设置战争情境把折叠的体操垫作为隐蔽墙,让学生模仿战士做前滚翻动作滚至安全区域来躲避敌军海洋球的“射击”,引导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找到团身紧滚得快的方法,让学生带着思考融入课堂,在情境中发散思维,同时伴随着身体练习,完成课时目标。通过此情境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还有效提升了学习技术的效率。
片段二:生活中遇上水灾时,单杠中的各类支撑、悬垂动作可作为自救的方法,当人体支撑于高物、悬垂于不同固定物体上时均可抵御短时间内的水灾,增加被救援的机会。此时便是谁支撑得久、悬垂得久,谁能获得更大的生存与被救援的机会。这样,“谁支撑得久”“谁悬垂得久”这一游戏被赋予了更强的急迫感,“命悬一线”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支撑动作与悬垂动作,屈臂支撑、挂臂悬垂、四肢悬垂等。学生在尝试不同的支撑与悬垂姿势后,会明白哪一种支撑与悬垂动作是最省力最持久的。学生不仅掌握了这一技术动作,还明白了动作的运用方法,这一系列过程让支撑与悬垂类内容迸发了更高的运用价值。
片段三:火灾也经常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若人体穿着的衣物着火时,人体将采用什么方式来灭火呢?抛出问题后,学生在课中会做出类似滚翻的动作,学生通过互相观察、小组讨论最终选择出一种最可行的方式。经小组动作反馈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提问等方式总结出以最大身体面积接触地面即直体滚翻的动作最为有效。学生尝试与比较多种滚翻动作,再加上教师对技术动作的讲解,帮助学生学会这一教学内容,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从学生角度来说,以避险的方法教体操类内容,讓学生在一种做游戏的氛围中学习技术动作,还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体能、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又能将所学的技术动作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价值观的树立有着重大的作用;从教师角度来说,以避险的方法教体操类内容,有利于帮助教师厘清教材与价值的关系,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更有利于发挥教材超过其本身的价值。
三、改变形式激兴趣,以抗险救灾的方法教跑
常规教学中,跑的教学往往采用竞赛或游戏的方式进行,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但从水平一至三的教学中,连续采取这一类方式对于中高段学生来说显得无新意,因为跑是一项基础技能,所以在课堂中不难发现中高段学生参与跑步的积极性明显低于低段学生。在课堂中,若是将跑步注入新的生命力,它将变得更有吸引力。
在耐久跑的教学中,笔者以传送救灾物资为情境,激发了学生的使命感,促使他们将更高的热情投入到跑步竞赛中,并将他们的注意力从枯燥疲惫的跑步中转移出来。在抗险救灾中,学生可以根据物资的种类和不同的地理形势(障碍物代替)进行合理的选择。在保证安全性的情况下,以模拟实际救灾中争分夺秒的情况。从水平一至三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学情特点和体育基础可以设置成不同难度、不同距离、不同物资等任务,提升教学趣味性。 在合作类的跑当中,相互间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以3人1组,分配体操棒,再加上运送伤员这一情境,采取不同的方式,以最快速度将伤员运送到救助站,体会团队与奉献的力量。同时,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伤员的安全,防止其“二次受伤”。从水平一至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器材作为障碍物来设置不同层次的难关供学生闯关,提升教学趣味性。
在折返跑的教学中,也可以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在战争中往往会有手榴弹的爆炸,一经发现后则需要低身往回跑,这就可以将这个情境运用到体育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只需要一个音响,让学生在听到爆炸的声音后立即做折返跑。因为这一情境本身具有危险性,所以如何快速撤离成了学生所关注的点。此时,再把折返的技术动作融入课堂中,学生才会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对于同一个情境,高段学生容易出现因不积极跑动而折返快的现象,笔者在改进后实行了奖励机制,奖励积极跑动的学生来发号“爆炸声”,这样提升了练习的积极性,达到了练习的真正效果。
以抗险救灾的方法教跑这一类内容,让各水平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保持高昂的练习与参与积极性。在低段学会了一些跑的方法和技术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要求逐渐变难,而在学生积极性就要下降时运用生活抗险情境进行快速跑、接物跑、“抢救同伴合作跑”等练习,每一个学生都会全身心投入到练习中,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心同伴、相互帮助与支持的良好品质。
基于方法即教学内容的情境式教学,有利于扭转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体育课的局面,因为传统的体育课是学生被迫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东西,重复练习几次之后就不再传授;基于方法即教学内容的体育课堂教学,转变了教师把教学点放在动作技术规格上的局限,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内容的特征与价值,把握教与学的关系,做到从学生角度出发,发挥体育教学更大的价值,最终实现体育核心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余立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方式的改进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18(10):26-27.
[2]余立峰.基于方法是教学内容的教学改进行动[J].中国学校体育,2017(12):36-37.
[3]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4]杨伯明.基于方法是教学内容认识下的教学策略选择[J].中国学校体育,2018(6):31-33.
[5]张勇卫.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四个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16(4):22-23.
[6]錢红斌.从“教方法”入手打造“会学”的体育课堂[J].中国学校体育,2018(8):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