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欲望的释放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_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为著名的“自叙体”小说创作大师,郁达夫的小说总是竭力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当中索取素材,并通过对人物潜意识心理的深度挖掘来展现人物的病态心理现状,《她是一个弱女子》便是其中的典型。故事以女同性恋为切入口,在批判现实社会混乱与变态的同时,又给予了这种有违伦常的恋爱关系以支持。这样一种表现角度上的矛盾也正体现了郁达夫独特的现实艺术取向,而本小说也是他对旧中国男性化社会一种强大的呼唤。
  关键词:《她是一个弱女子》 同性 颓废 欲望 困惑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竭力表现人性解放的“私人小说”曾经风靡一时,其中郁达夫对于人性和肉欲的解放是最为彻底的。虽然郁达夫的创作风格以“颓废”为标志,但是他的这种颓废的态度也正是源于对旧道德传统的批判。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尤以表现两性关系方面的内容为最。而本文所介绍的《她是一个弱女子》则正好相反,它所描述的是一种被现实社会排斥的同性恋关系,可见,郁达夫在这篇小说中是灌入了一种更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的。尽管在“五四”运动之后的“主义文化”中人性解放的声音逐渐减弱,但我们仍不可忽视这部中篇小说在与旧传统文化斗争中的巨大作用。鉴于此,本文借《她是一个弱女子》中的女同性恋关系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这种异化关系产生的原因来展现郁达夫独特的艺术创作取向。
   一 郁达夫独特艺术取向产生的文化背景
   虽然文学界一直视郁达夫为“私小说”的杰出代表,但是他的小说绝不仅仅是在表现人物的一种孤立生存状态,上世纪20年代的小说界变革风潮也同样触动了郁达夫的创作神经。在那段时间,他竭力反思了自己过去的创作方向,并对“新小说”的创作充满了期待。他认为,“新小说”不再如旧小说一般有着狭窄的表现取向,而是力求从追求“小我”解放的思维中解脱出来,而换成一种代表全人类多数民众的“大我”化创作思维。这一创作思维上的转变不仅是与当时剧烈的政治现实有一定关系,同时还意味着文学界现存的各种艺术风格和题材内容急需调整,此时的郁达夫在创作道路上也同样面临着这个严峻的问题。
   《她是一个弱女子》作为一篇反映女同性恋的感情小说,其艺术背景就是象征了现实文化与理想艺术之间的一些矛盾关系。爱情固然美好,但在那样的战争年代,它的意义可能就只剩下讽刺了。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下,民众要的是有保障的生活和稳定的工作,而爱情是不能对生活的改善起到大的作用的,更不用说有违伦常的同性爱情了。同性恋爱不仅脱离了大众的审美需求,而且还会出现歪曲现实正常的欲望流通的状况。尽管如此,郁达夫仍然用这篇《她是一个弱女子》集中展现了故事主人公在性取向上的独特之处,深刻地折射出理想美学和现实政治文化的矛盾关系。
   二 小说的政治和艺术象征性
   艺术和现实的矛盾不仅表现在文化界当中,恶劣的政治环境也同样会束缚艺术的自由发展。《她是一个弱女子》的出版过程便遭受到了当时政府的百般干预,中途曾被迫改名为《饶了她》,但仍遭政府查禁。一次又一次的查禁说明了这篇小说中潜藏着非主流的政治意向,而这种政治意向也正集中于故事的三个女主人公身上。这三个女性有着不同的志趣,而郁达夫也为这三个人物营造了各自的人生路径,以此让读者在比较的过程中选择各自眼中最适合的路子。三个女性代表的都是资产阶级内部的三种政治势力,即贪婪堕落的新地主资产阶级、徘徊迟疑的小资产阶级和积极奋进的小资产阶级。在小说中,郁达夫也将这三种人群最为独特的个性集中到了三个女主人公身上。故事的主线以一个性格犹豫的小资产阶级形象郑秀岳的成长经历为焦点,而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两位校友冯世芬和李文卿对她的影响显著。冯世芬代表积极向上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她对郑秀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精神层面,力图引导郑秀岳走上革命道路;而李文卿作为土豪资产阶级的代表,不仅在外貌上长得又高又大、长相男性化,而且生活招摇腐朽,力求通过物质上的馈赠来引诱郑秀岳,然后在一系列现实肉体行为之后,郑秀岳终为李文卿所抛弃,最后沦落为一个无节制追求感情和肉体安慰的荡妇。
   由此可见,郁达夫为主人公郑秀岳所设计的两个人生导航,象征了“四·一二”反革命运动时期的社会斗争,其中冯世芬代表坚定的革命进步群体,而李文卿则代表了反动派。而处于这二者之间的犹豫青年郑秀岳,最终还是没有抵挡住李文卿的物质和肉欲的诱惑,与进步事业失之交臂,其思想和性取向也同样受到了李文卿的感染。从文中可以看出,李文卿的性欲取向虽然也包括男人,但是由于她强势的个性,致使她所交往的男性恋人大多也是有着鲜明的女性化特点的,况且他们在物质上也是靠李文卿来养活的,所以,作为一个更加柔弱的女性,郑秀岳在性取向上不可能不受到李文卿的感染。已经有过同性恋经历的郑秀岳虽然后来嫁给了吴一粟,但吴也是个懦弱胆怯的男人,有点像一些神经质的女性。至于郑秀岳其他的两个情人李得中和张康,虽然表现出了一种男子气概,但是他们之间关系的产生却是郑秀岳主动出击的结果,看似郑秀岳所作的一切是为了报复李文卿对自己的抛弃,实则是受到了李文卿价值观的影响所致。通過对郑秀岳和李文卿之间有悖伦理的同性恋爱,郁达夫揭示了性别失序导致的男女性关系混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这种“异化感情”的无能为力。颓废的女女情欲是有害的,但是造成这种扭曲性取向产生的根源还是社会旧风俗和信仰的缺失,就如同文学艺术一样,再好的内容都会被扼杀在丑恶的社会现实摇篮当中,最终招致如郑秀岳一样的下场。
   三 感情的纯粹与社会的束缚
   虽然集中反映现实政治斗争是郁达夫在这篇小说中的主要意图,但是对于文中极力描述的女同性恋关系,我们也是不可忽视的。虽然郁达夫的政治信仰也是同社会大众一致的,但是他描绘的这种扭曲的恋爱关系却是与其本人的政治信仰相矛盾的,这种矛盾的出现不仅是造成郁达夫本人“沉沦”的主要原因,也是他毕生追求的艺术方向同现实文化不可融合的根源。这样的矛盾在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中,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郁达夫在小说中主要描述了李文卿和冯世芬二人对郑秀岳思想影响的区别,鲜明地批判了李文卿对郑秀岳的物质和肉欲引诱,同时,这样的一种行为对比也为描述冯郑之间纯洁的恋爱关系作了铺垫。在文中,曾有一段对李文卿腋臭病征的描述。李文卿一直就对郑秀岳有所企图,一天,她趁冯世芬去上海接人的空隙,偷偷地潜入了郑秀岳的宿舍,并睡到了冯世芬的床上。由于冯、郑的床位紧挨着,所以郑秀岳立即就嗅到了李文卿身上的一股恶臭。接着,在李文卿的强制下,郑秀岳接触到了李文卿的身体,而作者也正是通过这样的行为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李文卿贪婪的体貌特征,“郑秀岳的指头却触摸着了一层同沙皮似的皮肤,两只很松很宽向下倒垂的奶奶,腋下的几根短毛,在这短毛里凝结在那里的一块粘液”。此时,郑秀岳对李文卿的厌恶更加强烈,而这次意外的肉体接触也成为了冯世芬和郑秀岳之间情感升华的“催化剂”,二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由此发生,但却也是最为简单和纯洁的一个亲吻,故事情节如下:
   “这一天晚上,冯世芬仍照常在她的里床睡下,但刚睡好的时候,冯世芬却把鼻子吸了几吸,同郑秀岳说怎么啦,我们的床上怎么会有这一种狐腋的臭味?郑秀岳听她不懂,便问她什么叫作狐腋,等冯世芬把这种病的症状气息说明之后,她倒笑了起来,突然间把自己的头挨了过去,在冯世芬的脸上深深地深深地吻了半天。她和冯世芬两人交好了将近一年,同床隔被地睡了这些个日子,这举动总算是第一次的最淫污的行为,而她们两人心里却谁也不感到一点什么别的激刺,只觉得这不过是一种不能以言语形容的最亲爱的表示而已。”
   从这段描述中,最令我们感动的莫过于一种自然的感觉,冯世芬和郑秀岳之间的感情纯洁,是一种类似于闺蜜和知己的友情,根本没有肉欲上的某种妄想,与其说她们曾是恋人关系,倒不如说是一对同性的“蓝颜知己”。她们纯洁的感情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当冯世芬突然离去的时候,郑秀岳满心焦急,看似是不愿自己一个人面对孤独冰凉的宿舍,实则是为冯世芬的突然离去感到绝望。不论怎么说,郑秀岳都只是一个性格懦弱的女人。在等待冯世芬归来的过程中,她不仅去冯家打听消息,当得知冯与其舅舅去西湖以后,她心中又是欢喜又是嫉妒,她发誓:“我索性还是同李文卿去要好吧,冯世芬真可恶,真可恶!我总有一天要报她的仇!”尽管如此,当冯世芬后来返回家中时,郑秀岳还是激动得抱头大哭。一方面是自己多日等待后终有回报的欣慰之情,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她对冯世芬的用情之深。此时她的心里又有了另外一番情绪:“冯世芬究竟是冯世芬,李文卿哪里能比得上她萬分之一呢?不该不该,真不应该,我马上就回到校里把她的那个表那个戒指送还她去,我何以会下流到了这步田地?”至此,我们可以看出,郁达夫在小说中所谴责的虽然是混乱的同性恋爱关系,但是他仍然是在心底默许了冯世芬和郑秀岳的关系,使得二人之间纯洁的同性恋爱得以偷渡成功。由此可见,郁达夫在艺术风格上的坚持不可以看做是一种倔强,他所坚持的是那种纯洁的、不受社会现实扭曲的艺术理念。
   其次,基于上述情节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冯世芬对郑秀岳的感情也是纯洁的,但是她后来还是离开了郑秀岳,选择了另外的男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思想上的前后矛盾。郁达夫说冯世芬是献身革命的小资产阶级代表,但是从故事的发展中,笔者对其革命热情有所怀疑。且不说她最后没有成功引导郑秀岳走上革命道路,她本人选择革命道路的原因就值得深入分析。从她最后选择与舅舅(革命者陈应环)私奔,我们就可以揣测她可能也是一个受人“蛊惑”的热血青年。当然,她能够突破社会舆论的束缚,选择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成为人生伴侣,不能不说是心怀一种抗争的勇气的。然而,恶劣的现实环境还是扼杀了这个青年的美好愿望,陈应环不久就牺牲在了战场上。比较她与郑秀岳的亲密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她之所以最后选择异性恋爱,或许还是无法承受现实的种种压力所致。她的革命信仰一方面改造了其资产阶级的各种陈旧思想,另一方面也成为她转移恋爱对象的工具。
   综上所述,《她是一个弱女子》作为郁达夫“新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批判了现实环境对人类情感的扭曲和束缚,揭示了造成主人公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同时,也深刻再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种种矛盾,艺术的纯粹性在纷繁的政治环境下是无法完全表现的。尽管如此,该小说还是在题材内容的关注上显得有些局限,这种同性恋爱的题材过于表现社会问题的一个无关紧要的方向,而对于现实社会命运的关注却未曾提及,而这也成为文学界对该小说口诛笔伐的切入点,就连郁达夫本人最后也不得不承认,这篇小说是自己十几年来“最恶劣的一篇”。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状况,一方面是由于创作该小说时还没有摆脱创作《沉沦》时的固有思维,艺术追求上仍然处于一种困惑和犹豫之中;另一方面,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艺术与现实的密切关系,他对现实政治革命始终缺乏一种必要的关注。因此,随着中国左翼文学的兴起,郁达夫这种“颓废”的艺术风格不断遭到排斥,而同性恋爱题材的作品也逐渐销声匿迹。
  
   参考文献:
   [1] 郑薏苡:《〈她是一个弱女子〉的当代意义》,《文艺争鸣》,2008年第4期。
   [2] 刘茂海:《是颓废还是辉煌——郁达夫作品的思想与艺术》,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 袁庆丰:《郁达夫传——欲将沉醉换悲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 陈静梅:《解读郁达夫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中的女女关系》,《凯里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5] 薛祖清:《苏曼殊和郁达夫早期小说中“哭泣”意象之比较》,《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第6期。
   [6] 郁达夫:《她是一个弱女子》,花城出版社,2010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产品的设计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者对产品形态的设计不再局限于简单美化与装饰,而是越来越重视产品的美学设计,将技术与形态进行完美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高品质、充满艺术性的产品。如果我们将产品视为功能的载体,那么其形态就是该产品与功能的中介。本文通过分析产品形态及其设计美学的相关概念,试图找出产品形态中设计
期刊
摘要 麦家的创作明显受到了博尔赫斯叙述技巧的影响,本文以麦家的三部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为例,分析麦家效仿博尔赫斯在小说中营造叙述迷宫,运用元小说的手法,采用叠套叙述的多声部叙述等手法,创作了一系列结合文学性与通俗性的“新智力小说”。  关键词:博尔赫斯 叙述迷宫 元小说 叠套叙述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无论是文学观念还是创作
期刊
摘要 曾经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的家庭伦理小说《双面胶》,以鲜活、本色的当代生活为题材,展现了中国普通百姓的常态生活状况。作品成功塑造的三个女性形象,她们的话语朴实逼真、灵动跳脱,不仅显示了作家深厚的生活积累,还表明了对文学本体坚定守持的创作立场。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在于它表现当下生活的叙述视角、关注民生的创作勇气、求真求实的审美追求。这些,都可以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建构的清晰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藏传佛教图案的审美特征和娱乐空间氛围诉求的对比分析,说明二者在调动人的感官、增强人心理感受方面存在一致性;并根据二者之间的契合点,从形式美感、氛围意境、科技创新三方面论述藏传佛教图案在娱乐空间中运用的方式以及运用的原则。  关键词:藏传佛教 绘画图案 娱乐空间 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图案一直是现代室
期刊
摘要 乔叶获鲁迅文学奖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不仅题目耐人寻味,叙述风格自然脱俗,更重要的是,在小说关于两代女性的性格冲突之讲述中,以毫无传奇的生活细节,塑造着生之深奥和生之伟大,乔叶用一个“慢”字概括了生命之渐次的演化、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冲撞与最终达成的和谐,于是“慢”就有了一种玄奥的内涵。  关键词:《最慢的是活着》 “慢” 苦难 力量 和谐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
期刊
摘要 在世纪之交有关革命叙述的小说中,以项小米、马晓丽、裘山山、姜安等为代表的一批女性军旅作家,以集群的方式表现出对历史再书写的兴趣。在革命题材小说这块“失声野地”发出了多重之声,与正史写作展开了反诘、互动和探询。本文以现代生命哲学的理性认知态度结合女性自身的真实体验,对小说主体进行性别解读,去发现权力对女性的压抑以及女性在历史中的真实。  关键词:性别 女性革命小说 婚姻 生
期刊
摘要 本文抓住薛卫民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具有浓郁的哲理意味,使读者如食橄榄,回味无穷,自然地从中体会出一些人生、社会、人性中深层次的东西。薛卫民的诗因这种浓浓的哲理意蕴而显得深邃而空灵,仿佛插上了翅膀,而中国古典哲学中略显枯燥的思想也在其诗意表达中平凡且生动起来,诗歌与哲理就这样在它的诗中水乳交融地结合为一种浓浓的况味来。  关键词:薛卫民 诗歌 哲理  中图分类号:I206.
期刊
摘要 年轻一代写作者对待时间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他们的价值立场和文化认同,本文以“80后”诗人南方狼的诗歌写作为中心探讨这一问题。面对当今消费社会中文化的西化与虚无倾向,新一代的写作者确立怎样的时间态度,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认同,是决定其写作走向和价值的一个关键问题,南方狼的写作在这方面作出了有代表性的探索。  关键词:“80后” 南方狼 时间观念 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I2
期刊
摘要 老舍以其丰富的市民世界为读者展现了近代北京市民社会沉沦蜕变的历史变迁,读者在品味其诙谐幽默的作品的同时,感受到字里行间透出一种浓郁悲怆的悲剧意识。老舍的悲剧意识中融注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悟和现实感受,这种悲剧意识主要源于作家经历的穷苦生存磨难、悲凉的末世心态及外国悲剧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老舍 悲剧意识 成因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老舍笔
期刊
摘要 当中国新文学迈入第二个十年时,丁玲以处女作《梦珂》登上文坛。这之后,中国文坛迎来了一位几经沉浮却始终站在时代最前沿的女作家。在《梦珂》中,丁玲通过自身的生活实践和对黑暗社会的深刻体察,塑造出一个敏感于社会黑暗现实,有追求、有理想,却又只能孤军奋斗而找不到出路的新女性形象。本文结合丁玲的生活背景,通过对梦珂的分析来探讨“梦珂”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性。  关键词:丁玲 《梦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