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中台词的翻译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soul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剧本中的台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语言,具有自己的特点。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戏剧翻译,也有自己的特点,这些都决定了戏剧翻译的标准不能完全套用其它文学题材的翻译标准。由于戏剧翻译是要将某部戏剧作品从一国舞台搬到另一国舞台上,其目的就是让移入语的观众得到与原文观众同等的反应,所以怎样在翻译中既要保留原作的某些风格又要领略到异域的风味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若诚先生对于戏剧的翻译可谓是独树一帜,他的译文口语化、简练和性格化,使得译文非常适合演出,同时也达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效果。
  关键词:戏剧;台词;文化;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8)02-0103-6
  Abstract: As a special literary language, an actor’s lines hav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wn. Drama Translation,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ranslation,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aim of drama translation is to get the desired response from the target-language readers in the same way as from the source language readers. So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maintain the original style as well as the exotic flavor when theatrical plays are performed in another language. Ying Crutching’s translation of theatrical plays is very unique, because spoken language, brevity and characterization in his translations are very suitable for performance, while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nslations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Key words: drama, actors’ lines, culture, translation
  
  1. 戏剧语言的特点
  
  戏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的语言有文学作品语言的共性,同时又具有戏剧文学的特殊性。关于这一点,高尔基曾作过详尽精当的说明:戏剧“是最可能运用的一种文学形式”。“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提示。在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里,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借作者的助力而活动。……剧本不容许作者如此随便地进行干涉。在剧本里不允许他对观众的提示。剧本的出场人物的创造特别依靠而且仅仅依靠他们的话语,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要使剧本的人物在舞台上、在它的演员的扮演方面、具有艺术价值和社会的说服力量,就必须使每个人物的台词有严格的独特性和极富表现力——只有在这个条件下,观众才会明白,剧本中的每个人物只能像作者所确定的和舞台上演员所演出的那样说,那样行动。”(高尔基,1959:235)
  戏剧演出,一看而过,不能停顿,这就要求戏剧语言必须非常明确,干净利落,把人物、故事、环境,交代得一清二楚,不容有丝毫含混。戏剧是表演的语言艺术,因此,台词、唱词要使演员易说、易唱,观众易听、易懂。戏剧语言最好是通俗、浅近,易于观众接受。但决不是内容含混、简单、贫乏,而是要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剧本的台词是一种特殊的,也是很难掌握的文学语言。首先,台词必须具有动作性。戏剧是行动的艺术,它必须在有限的舞台演出时间内迅速地展开人物的行动,并使之发生尖锐的冲突,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感情;其次,台词必须性格化。它必须根据人物的出身、年龄、职业、教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所处时代等等条件,掌握人物的语言特征;再次,台词要诗化,精练、含蓄,力求用最简洁、最浓缩的词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与深远的意境;最后,台词要口语化,要浅显,通俗易懂,使台词富于生活气息,亲切自然。(金钥匙,1980:10)
  由于戏剧语言的特殊性,所以在戏剧中时间、地点、环境的描绘,事件的叙述,场景的变化,人物的介绍,心理活动的揭示这一切要必须由任务对话或唱词来承担。因此,戏剧的语言要具有以下几个作用:叙述说明、场面连接、推动剧情发展、揭示人物性格、表达思想感情等。只有这样才是富有戏剧性的语言。它同时要达到几个目的,产生“一石三鸟”的效果。这就要求戏剧的语言格外凝练,概括性强、容量大。
  
  2. 戏剧台词的翻译:带着镣铐跳舞
  
  对于文学翻译,古今中外翻译界、文学界中学者们都分别从各个视角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提出的标准都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翻译要再现原文的精神实质,实现原作的艺术意境、风格韵味。戏剧几乎涉及到文化的各个领域,在剧场短短几个小时的演出中就能反映出一个民族所积淀的文化深度和历史结晶。因此,文化因素是戏剧翻译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戏剧翻译的难度。
  一句台词稍纵即逝,不可能停下戏来加以注释、讲解。这正是戏剧语言的艺术精髓。(英若诚,1999:12)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形式,戏剧翻译除了要考虑原作的意图、主题、接受语的社会文化氛围,还要考虑作品的演出以及观众的反应。
  观众与读者不同,他们的层面更广泛,组成更复杂。观众去看戏不是为了去受教育,而是娱乐,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也没有兴趣来探究字里行间的复杂的文字游戏,台词对于他们而言是了解剧情发展的线索,或是一些引起共鸣,使他们黯然泪下或开怀大笑的“包袱”(相声术语,指笑料,这里引申为具有某些联想意义的语句)。译者要想把原作译得既能保持外来特色,又能迎合本土观众,这确实是极大的挑战,要求不但是语言大师,而且还应是戏剧家,有足够的喜剧知识和丰富的舞台经验。(李基亚、冯伟年,2004:161)
  巴斯奈特的翻译思想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翻译决不是一个纯语言的行为,它深深根植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之中。她认为,翻译就是文化内部和文化之间的交流(Bassnett & Lefevere, 1990:8)。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翻译人员从事翻译工作时决不能割舍文化而孤立地看待翻译。(Bassnett, 2002: 14)根据巴斯奈特的观点,翻译评论家们对译文进行评判的方法之一,是从译文与原文的接近程度这一狭隘的标准进行评判;方法之二则是以译入语为标准,从单语的角度对译入语文字的处理进行评判。她认为第二种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性,毕竟翻译出来的剧本要能搬上舞台进行排演,而翻译出来的诗歌也应该能吟能唱。根据这两点,译者在翻译中应该使译语文化和原语文化在功能上等值,使译语文本对译语文化的读者产生原语文本对原语文化的读者相同的效果。根据文化等值的观点,她认为戏剧的翻译应该根据原语剧本在原语文化中所起到的作用,力求使译语剧本在译语文化里实现与原语剧本文化功能的等值。这样经过文化转换的通俗易懂的剧本,更容易为译入语的观众所接受。
  
  3. 英若诚:文化的使者、译林中的开拓者
  
  英若诚被称为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和艺术教育家,“奇人奇才”的艺术家,横跨三界。在5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其表演艺术蜚声海内外,塑造了许多真实可信、鲜明生动的舞台、银幕和荧屏上的人物形象。
  而作为翻译家的英若诚,他的英文非常标准、地道、流利,对英语中的美国音、澳洲音、黑人音以及许多地方俚语都了如指掌,英国人说他“比牛津还牛津”;美国人说他“比美国人还美国人”。……其二,翻译过程中,非常注重语言对观众的直接效果,力求译文既忠实原著,又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使每个角色的语言都各具特点,收到了良好的舞台效果。(张俊杰,2004:26)
  被剧院同仁称作“英大学问”的英若诚根据北京人艺1的艺术风格(即注重戏剧的民族化、大众化,特别注重雅俗共赏,无论中国戏还是外国戏,都要让普通观众看得懂,听得明白),按照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对许多剧本进行了重译,为了打动中国观众,他坚持意译而非直译,采用了一些中国成语,他们演的外国戏,从没有冗长的拐弯抹角的台词,也无晦涩难懂的词句,更没有所谓的“倒装句”,甚至感觉演员是在演国外的中国戏。(张帆,2003)
  英若诚先生根据自己几十年的舞台生涯,总结出戏剧翻译要考虑舞台的“语言直接效果”。也就是,戏剧语言要注重语言的“口语化”、“简练”、“性格化”,要的是“活的语言”。戏剧的翻译应该尽量使观众“能像阅读或聆听原作那样,得到同样的印象。”因此在他的译作中,大量运用归化翻译的方式,即语言的表达形式要符合目的语的规范,消除因文化差异而影响观众理解人物语言、思想,使该戏剧在中国读者、观众或听众群中,产生与原语环境下的相似效果。
  
  4. 从《推销员之死》到《狗儿爷涅槃》
  
  对于《推销员之死》的翻译,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看,英若诚将剧本译为汉语,是一种翻译;不过,所有演员这次的合作,加上米勒在北京人艺舞台上首次执导中国人排演美国剧,以及中国观众对这次演出的接受,亦可视为一种更广义的中美当代文化交流的翻译。正如米勒导演该剧时所要求的,“要把它演得美国味十足,办法就是把它演得中国味十足。”在这个从美国味到中国味的成功转换中,英若诚有着不可替代的功劳。
  
  4.1 《推销员之死》口语的运用
  《推销员之死》描写二战后的美国社会,语言以纽约布鲁克林的方言为基础,为了表现这一语言特色,英先生经过细心揣摩,决定使用北京天桥一带方言的某些词汇,赋予译文以原作的风韵。所以他本人认为自己翻译的诸多作品中最好的要算《推销员之死》这个本子。(张俊杰,2004: 26)如:
  (1) A word-sigh escapes his lips—it might be“Oh, boy, oh, boy.”
  他情不自禁地长吁一口气,感叹地说了句话——可能是“够呛,真够呛”。(《推》P7)
  (2) Biff: [steamed up] You know, with ten thousand bucks, boy!
  比夫:(兴奋起来)我告诉你,要有了一万块钱,你瞧着吧!(《推》P162)
  (3) Willy: [stops short, looking at Biff] Glad to hear it, boy.
  威利:(一楞,看着比夫)很高兴听到你这么说,孩子。(《推》P164)
  所以在以上三个例子当中,即便是同一个单词boy,在不同的场合也有不同的翻译方式。
  (4) There’s more people! That’s what’s ruining this country! Population is getting out of control. The competition is maddening!
  就是人多了!这个国家就要毁在这上头!人口失去控制了。竞争激烈得叫人发疯!(《推》P22)
  (5) Happy: Sure, the guy’s in line for the vice-presidency of the store. I don’t know what gets into me, ...
  哈比:真的,而且那个男人很快就要提拔成副经理了。我不知道我是犯了哪股劲儿,…… (《推》P46)
  (6) Biff: What the hell do you know about it?
  比夫:你懂个屁!(《推》P132)
  (7) Biff: [angered] Screw the business world!
  比夫:(火了)去他妈的商业界!(slang) (《推》P146)
  (8) Willy: [starting left for the stairs] Ah, you’re counting your chickens again.
  威利:(转身)嗨,又是八字没一撇儿就想发财。(《推》P152)
  例(4)-(7)译者把英语中的口语翻译成大家耳熟能详的汉语口语,听起来大家一点也没有感到有翻译腔。而例(8)的翻译可谓是神来之笔,译者用汉语的口语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内涵。
  
  4.2 中西宗教信仰的差异
  他的翻译可接受性也体现在对宗教信仰方面,由于中国受佛教思想影响很深,所以在翻译西方基督教的God, Christ, Jesus,译者把它们翻译成了以下的一些词语,如:
  (1) I’ll get him a job selling. He could be big in no time. My God! Remember how they used to follow him around in high school?
  我给他找个差事,当个推销员。用不了多久他就成个大人物。我的老天!记得吗,他上中学的时候,那些孩子们成天跟着他转!(《推》P20)
  (2) [to Biff] Jesus, maybe he smashed up the car again!
  (对比夫)老天,说不定他又把车撞坏了!(《推》P26)
  (3) Charley: [rising] It was my ace, for God’s sake!
  查理:莫名其妙,那是我的老A!(《推》P104)
  (4) Biff: He’s off salary. My God, working on commission!
  比夫:他的工资停了。老天爷,就靠拿佣钱!(《推》P160)
  (5) Biff: I sense it, you don’t give a good goddam about him. [He takes the rolled-up hose from his pocket and puts it on the table in front of Happy] Look what I found in the cellar, for Christ’s sake. How can you bear to let it go on?
  比夫:我觉得出来,他是死是活你压根儿不在乎。(他从衣袋里拿出卷起来的橡皮管子,放在桌上,哈皮面前)看吧,这是我在地窨子里找到的,天知道。你怎么能眼看着不管呢?(《推》P298)
  (6) Howard: Sh, for God’s sake!
  霍华德:别出声,千万!(《推》P192)
  
  4.3 特殊表现手段的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英若诚对于一些特殊句子的处理也是非常恰当,如:
  (1) Biff: The thquare root of thixthy twee is ...
  比夫:山百山十山的平方根似……(《推》P308)
  (2) The Woman: [enters, laughing. She lisps this] Can I come in? There’s something in the bathtub, Willy, and it’s moving!
  妇人:(走进来,笑着,也学着大舌头)我也“掺”加行吗?威利,“找”盆里有个东西,还“债”那儿活动呢!
  
  4.4 补充说明或变通翻译
  由于舞台上的时间有限,没有多余的时间来介绍一些背景知识,所以对于一些词组,译者通过补充说明来表达其意思,如:
  (1) Charley: Why must everybody like you? Who liked J. P. Morgan? Was he impressive?... (《推》P250)
  查理:人家凭什么喜欢你?谁又喜欢银行大王摩根(补充说明)来着?他难道仪表堂堂?……
  (2) Stanley: ...But I know you, you ain’t from Hackensack. You know what I mean? (《推》P254)
  斯坦利:……可我摸得着你的心思,您不是那号俗人。是不是这个意思?
  而对于《狗儿爷涅槃》,也许里面最大的特点就是口语中的歇后语,翻译起来也比较难。由于牵涉到形象的转换,而舞台上的时间有限,英先生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取其含义,而抛去前半部分。如:
  (1) 祁小梦:蛤蟆不长毛——天生的那道种儿!……(《狗儿爷涅槃》P10,以下简称《狗》)
  Qi Xiaomeng: You think you’re any better? …
  (2) 狗儿爷:……啧,蝎拉虎子戴帽盔儿——不露脸儿。……(《狗》P126)
  Uncle Doggie: ...Better hide my face. ...
  (3) 冯金花:……不顶吃,不顶喝,还那么贪着它,二郎爷喝西北风——你有这神瘾?……(《狗》P162)
  Feng Jinhua: ...You can’t eat it, you can’t drink it, but you think it’s the whole world....
  (4) 狗儿爷:你神气个啥?一个三倾地的破财主!五道庙的神仙——没受过大香火。大财主,咱当过……(《狗》P8)
  Uncle Doggie: What are you so gleeful about? A miserable landlord with only fifty acres! Small timer! You’ve not seen anything grand. Now, let me tell you, I’ve been a big shot. I was...
  (5) 苏连玉:嗨,这叫竹竿捅水沟,捅进一节说一节,这一节叫割尾巴,再说你这尾巴又不是一般的尾巴。(《狗》P160)
  Su Lianyu: It’s no good talking like that. We must deal with this business of cutting off tails. And your tail is certainly no ordinary tail.
  (6) 苏连玉:(有意拦下)先不用,咱这是“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的事——是两厢情愿吧?(《狗》P70)
  Su Lianyu: [with his own reasons] There’s no hurry. Ours is a case of mutual agreement, no dispute—it is mutual, isn’t it?
  大量比喻的应用,对于比喻的应用,由于舞台时间的限制,为了传达原文的意思,译者采取省略或改变喻体形象的方式来达到口语化来符合英语习惯的目的:如
  (1) 苏连玉:去了瞧哇,这又不是隔山买老牛。……(《狗》P40)
  Su Lianyu: Go and see for yourself. I’m not asking you to buy dud goods! ...
  (2) 冯金花:人哪,一时说一时,在先瞧他有多么威风啊,这会儿成落架的黄瓜啦!行啦,杀人不过头点地。(《狗》P76)
  Feng Jinhua: How people change with the change of times! Remember the airs he used to put on? And look at him now, a dried-shrimp! Give him a break; he’s really down and out.
  (3) 陈大虎:(同时)还是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狗》P80)
  Chen Dahu: Still the same old hackneyed, boring story! ...
  (4) 苏连玉:还是那话,干部要都像他那么钉是钉,铆是铆,当社员的就没法儿活。
  Su Lianyu: As I said before, if all leaders behaved like him, everyone in the brigade would starve to death. (《狗》P102)
  还有一些中国特有文化的一些俗语,译者根据戏剧语言的特点也采取了省略或适当补充说明的方式,如:
  (1) 冯金花:比我大一轮。(《狗》P44)
  Feng Jinhua: Twelve years older than me!
  (2) 狗儿爷:(踌躇满志,哼着河北梆子《大登殿》)“十呀八年,才坐了西帝长安……”(《狗》P20)
  Uncle Doggie: [complacent, even swaggering, humming a tune from local opera] “Took me eighteen years to secure the throne in the capital...”
  (3) 苏连玉:……再说那小模样儿,就别提多俊了,我想想长得跟谁似的,咱村就没那么个人……对,就跟你们家西屋东墙上贴的那张吕布戏的那个貂蝉似的。(《狗》P38~40)
  Su Lianyu: ... And talk about pretty! I was trying to figure out which girl in our village could match her in looks, I couldn’t ... You remember the New Year print of Diao Chan that was on your wall, the legendary beauty? Well, she is just like her!
  (4) [狗儿爷上,他的装束活脱一个前清的山民,差只差后脑勺上少条辫子。] (《狗》P148)
  Uncle Doggie enters. He looks like a mountain peasant from the last century; the only item lacking is a pigtail at the back of his head.
  (5) 狗儿爷:……告诉他们,你更名改姓了,叫陈祁氏,这也不大好……(《狗》P160)
  Uncle Doggie: ... Go tell them, you have changed your name, you are called Chen now. Well, that won’t work either.
  在《狗儿爷涅槃》中,对于一些其它的特殊手段,同样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也巧妙地再现了原作的写作技巧,如:
  (1) 狗儿爷:风一阵,雨一阵,雷公电母耍一阵。……(《狗》P128)
  Uncle Doggie: Wind and rain, the gods in heaven are having fun again. ...
  (2) 李万江:喝,喝,可眼下这地……
  Li Wangjiang: Sure, sure. But we have to decide about the land.
  在上面的例(1)中,原文的句子押韵,译作也押韵,既保留原作内容又保留原作的风格;而在例(2)中,对于口语中的“喝,喝”译者用了sure,sure来表现可谓独具匠心,传达原文的内容也比较巧妙。
  
  5. 结论
  
  由于戏剧语言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对于戏剧的翻译也有一定的难度,要想准确通顺地表达出原作的意思,译者如何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和内容显得难度很大。对于两种语言都很好地掌握,并熟悉翻译的题材对于翻译就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英若诚先生凭其高超的表演艺术以及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掌握,对于外国戏剧的翻译并在中国上演树立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参考文献
  Bassnett, S. & A, Lefevere.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Pinter Publisher, London and New York, 1990.
  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14.
  锦云. 英若诚译. 狗儿爷涅槃:英汉对照.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高尔基. 高尔基文学论文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235.
  河北大学中文系写作教研室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写作教研室. 金钥匙知识百问丛书戏剧[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10.
  李基亚、冯伟年. 论戏剧翻译的原则和途径[J]. 西北大学学报,2004(4):161.
  鲁迅. 鲁迅书信集(下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米勒(Miller, A.)(美). 英若诚译. 推销员之死:英汉对照.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谭载喜. 西方翻译简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
  王友贵. 英若诚和《推销员之死》[J]. 上海戏剧,2004(Z1).
  王卫平、乌兰. 试论英若诚译《推销员之死》的艺术成就[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2):64-65.
  张帆. “英大学问”——英若诚[J]. 中外文化交流,2003(12).
  张俊杰. 英若诚:从艺从政皆本色[J]. 炎黄春秋,2004(4):26.
  江心主编. 戏剧知识100问[M]. 北京:华乐出版社,2001:33-39.
其他文献
摘 要:虚拟语气是一种特殊的动词形式,它是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一个棘手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费时、费事又费力,且往往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表格比较法能使虚拟语气的教学更为简明、准确、系统、全面。  关键词:虚拟语气;教学;表格比较法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08-0061-5    Abstract: The subjunc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教师节讲话中,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送给广大教师,成为教师自勉和师范院校教育培养的新目标。师范院校,作为未来教师的摇篮,作为教书育人的学府,其教风、学风对优秀教师队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2007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外语教学学术年会的主题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监控”。结合这些新导向、新思路
期刊
摘 要:英文普通人名汉译的混乱状况存在已久,一直得不到改善。本文从对“Levinson”和“Levenson”这两个英文人名多种汉译的定量分析入手,指出这是一种典型的模因现象,可以通过打造在保真度、多产性和长寿性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强势模因的方式实现人名汉译的统一化。  关键词:模因;模因学;英语普通人名;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
期刊
摘 要:在克拉申的语言学习监测模式的基础上,比亚利斯托克提出了策略模式将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过程定位于四个基本的、带有通用意味的培养阶段。策略模式(SM)完全可以胜任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工作。我们以此为契机进行了多项实验,最终发现学生词汇学习的成功与否与部分输入策略的贯彻、实施密切相关。鉴于此,我们主张整合包括语境熏陶、形态拆分、搭配渗透和预制语块在内的四种策略,采取兼顾形式和功能的做法来精雕细琢课堂教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传统语法教学的利弊,通过教学实验和科学分析,摸索出一种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继承传统语法教学的优势,以语法为基点,借助于多媒体环境和技术的强大支撑,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持久的学习策略,用教师主导作用催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关键词:大学英语;多媒体语法助学模式;主导作用;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
期刊
摘 要:本文简要概述英语词汇发展历程中同义现象的产生背景,指出英语否定前缀in-,un-和non-的同义往往分属于不同的语源,一般要与同语源的词干结合;以及它们的产出构词能力与分布规律;语义区别特征。  关键词:同义;反义;语源;词干;产出能力;语义区别特征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8)02-0072-4  Abstract: This
期刊
摘 要:作为一本从语用学角度对翻译研究的著作,曾文雄教授的《语用学翻译研究》从语言哲学、语用学和译学相结合的视角对翻译学进行跨学科研究。该书视角新颖,是本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也是构建跨学科翻译研究的一次新的思考和尝试。  关键词:语用学;翻译研究;跨学科  [中图分类号]H3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8)02-0132-3  Abstrac
期刊
摘 要:英语感叹词是英语中的一个小词类,其重要性往往被忽视。well是其中较常用的一个,它的功能很多,尤其在口语中。本文介绍了它的用法,与语调的关系,并举出相当多的例子来说明它在一些话语场合下所起的作用和语用含义。  关键词:感叹词;well;语调;话语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8)02-0080-4  Abstract: Interj
期刊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8)02-0134-2    潘红老师在《文化因素·语用意义·英汉翻译》一文中说:“英语中的Derby and Joan这一短语,出自18世纪英国的一首民谣。老Derby与妻子Joan相亲相爱、形影不离。渐渐地,它就成为恩爱夫妻的代名词了。”(见《福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1期33页)  笔者查阅著名的网上
期刊
摘 要:伯顿·莱夫尔认为句法是散文翻译的最佳单位。本文以刘宓庆的风格标记论和他的风格再现手段为理论基础,对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几篇散文的英译作品从排比、重复、设问和短句这几种类型进行风格再现分析,旨在探索一条再现散文风格的道路。  关键词:风格再现;散文;句法;张培基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8)02-0094-5  A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