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人总是比男人怕冷。不要说在冬天,即使在天气转暖的春天,多数女性总还是觉得身上没有热气,触摸一下她们的手足,一定是冰凉的。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比尔德在学校公共游泳池做了一个试验:让10名妇女站在齐颈深的水中,水温29摄氏度持续100分钟,共试验6次。每次试验结束后,贫血妇女的体温较正常妇女低0.7摄氏度,热量产生少13%,新陈代谢也比正常妇女低。此外,从测定血糖也可以看出,贫血的妇女主要靠体内脂肪提供热量,故保暖能力差。给这些贫血妇女补充12个星期的铁剂后,她们都达到了正常人含铁的水平,且畏寒症状也有所改善。
可见,妇女怕冷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血液中铁元素含量不足,并常伴有甲状腺素水平降低。而女性缺铁的主要原因,是月经来潮导致了铁的丢失。
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担负着身体内氧的运输代谢功能。若女性膳食中铁含量较低,加之月经导致铁的流失,易患缺铁性贫血,致使营养素得不到充分的氧化,产热不够就容易感到寒冷。甲状腺素具有生热效应,能使基础代谢增高,皮肤血流循环加快。
不再怕冷守则
守则一:积极进行耐寒锻炼
打太极拳 让全身各个部位运动起来,以促进血液循环。如果只是手凉,打太极拳时上肢和手的活动度稍大一点;只是脚凉,架势要放低一点,可使下肢和脚使力稍大,让血往下行;打拳时要注意配合呼吸。
按摩 按摩的部位有:心俞穴(左右肩胛骨中间的脊梁骨和大筋的部位),按揉36次,即左转18次,右转18次。这个部位自己够不着,可请别人帮助。
肾俞穴(即两边“腰眼”),两侧各按揉36次,每一侧都是左转18次,右转18次。按揉气冲穴(大腿根内侧),在穴位的下边有根跳动的动脉,先揉气冲穴,然后按揉跳动的动脉处,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止。此法俗称“放血法”,对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很有好处。
揉搓涌泉穴以感觉到热为限度,再揉搓脚趾,特别是大脚趾头第二节有几根毫毛处的“三毛穴”要多揉搓,然后稍用力捏3下~5下。
守则二:多吃黑色食品
传统养生十分注意“天时”,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黑菇、黑桑葚、魔芋、乌骨鸡、墨鱼、甲鱼、海带、紫菜等之所以适合在冬天食用,是由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古人认为冬天寒冷与水的特性相似,在与人体五脏配属中内合于肾,在与自然界五色配属中,则归于黑。由此可知,肾与冬相应,黑色入肾。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藏精,肾中精气为生命之源,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生长发育、衰老以及免疫力、抗病力的强弱与肾中精气盛衰密切相关。“肾者主蛰,封藏之木”,冬天补肾最合时宜。
现代研究表明,食品的颜色与营养的关系极为密切,食品随着本身的天然色素由浅变深,且营养含量愈为丰富。食用黑色食品,能够益肾强肾,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在冬天进食效果尤好。与羊肉、狗肉等一类温肾壮阳食品不同的是,黑色食品不仅营养丰富,为诸多食物之冠,而且大多性味平和,补而不腻,食而不燥,对肾气渐衰、体弱怕冷者尤为有益。
守则三:补铁同时还要补碘
除了补铁之外,畏寒的女性也别忘了补充碘。甲状腺素具有发热的效应,能使基础代谢增高,皮肤血液循环加快。碘和酪氨酸是制造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碘需要不断由食物提供,酪氨酸则一般在体内自行合成。长期缺碘会影响甲状腺素的合成,机体的御寒能力也会因此降低。
营养学家指出,妇女应每日摄入18毫克铁,但大多数妇女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因此,怕冷的女性除了保证一定的食量摄入充分的热量外,应有意识地多吃些含铁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羊肉、牛肉、鱼、鸡蛋、黑木耳、牛奶、豆类和绿叶蔬菜等;也要多吃些含碘较高的食物,如海带、海蜇、海鱼、虾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