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因地制宜 获取优质教学资源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cyzf2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培训教学资源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B).2011.07.001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广西教育学院承办了2010 “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综合实践活动培训。来自全区14个市的共计96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接受了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为广西农村中小学校培养一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骨干教师队伍,使受训教师能够在所在学校、区域内起到指导、引领和榜样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区域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一、 因材施教,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1. 学员的基本状况
  参加培训的教师大多数来自民族地区的农村学校。那里地处边远农村,信息来源闭塞,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接受培训也偏少,职业基本技能较差。96位学员多是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的教师,仅有5人偶尔教过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而且95%学员所在学校还没有开设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就是说,几乎全部学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是一张白纸,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学科知识不够,专业训练不足。
  此外,学员来自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等多个民族,其中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22岁;教龄最长的有38年,最短的只有3个月;既有中学高级教师,又有小学二级教师,还有 4 人没有职称。所在地区、学校的情况也不一样,相互间差别很大。
  2. 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要在短短的15天培训中,让年龄、经历、水平层次差异如此大的学员在一起学习,并且由“生手”变成“熟手”,培训的难度可想而知。针对学员的这种情况,作为组织者,我们决定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1)明确培训思路
  培训将秉承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一切为了学员的发展”的宗旨,采用“专家引领、小组互助、网络指导”三级递进的培训模式,让学员在行动中研究,提高实践能力;让学员以“老”带“新”,在小组互助中成长。培训中注重让这些学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学会因地制宜,获取优质教学资源。
  (2)组建培训团队
  资深的培训团队是高质量完成培训的关键。我们整合了区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资源,组建了由学识渊博、能为人师表的优秀导师构成的培训团队。他们当中有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负责人,有综合实践活动特级教师,有市教研室的教研员,有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编写人员以及高校的研究员、教授等。这些导师有着多年的培训经验,熟悉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的情况,从而使培训更切合实际需要。来自不同系统的导师有着各自的优势,相互合作,更能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3)构建科学的培训内容体系
  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内容体系能促使培训科学化,为取得培训效果建立了根本保障。为此,我们深入一线,与教师座谈,发放调查问卷,听取教师的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按照系统化原则,设置了16个专题和3个实践体验活动,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培训内容体系。这些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符合学员的实际,因而使培训的质量就有了基本保证。
  
  二、 创新培训模式,学员学习有收获
  
  针对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现状,采用“专家引领、小组互助、网络指导”三级培训,让民族地区教师学会因地制宜,获取优质教学资源,从而创建了有利于民族地区教师成长的创新培训模式。
  1. 专家引领,学员学习有方向
  (1)统一认识
  对这次培训,专家们达成了两点共识:一是在培训中要激发学员自我发展的愿望和培养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关注学员的主动建构,鼓励学员调动已有的经验,在合作交流中生成新的经验,贡献自己的智慧。二是在培训中结合当地实际,让民族地区教师学会在当地资源中获取优质教学资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提高。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教育经费、教学设备紧缺,这给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开展带来很多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就要挖掘民族地区的各种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需要密切联系实际,而民族地区不仅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富有特色的地方产业,还有色彩浓郁的乡土风情,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资源。
  (2)分工合作
  本项目的培训按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由“知识模块、能力模块、实践模块、岗位研修模块”四大模块构成。根据各自的特长,培训专家们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分工合作。负责知识模块的导师,有的从国家中长期规划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来谈,有的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具体化策略、内容选择策略、模式选择策略、实施策略等方面来谈。负责能力模块的导师则从社会热点问题、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旅游文化、民族文化等方面来谈。每个模块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培训内容体系。
  对于来自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的大多数学员来说,社区文化是个陌生概念,用不用讲“社区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技能”这一节内容呢?专家组讨论后认为,社区文化并不局限于城市中,它和乡村文化、街道文化都有相似之处,而且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有越来越多的城镇出现,让教师了解社区文化,熟悉社区文化,不仅符合知识系统化的要求,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证明,受训教师们对社区文化非常感兴趣。对比社区文化,使他们看到了本地文化的特点。
  培训专家们的报告内容翔实,其中穿插了许多典型的案例。他们或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背景谈起,围绕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实施,结合实例讲清了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和课程操作策略;或从国外到国内,从过去到现在,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到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师生发展的意义到教师如何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从活动设计到各种课型,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指导得很到位,使学员们树立了新课程理念,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
  2. 小组互助,学员学习有激情
  活动课教师在学习和应用一种新技术时,特别希望通过交流获得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年轻教师。因此,我们在培训中让学员以小组的方式结成伙伴关系,以利于他们交流互动,共同进步。
  (1)组成方便讨论的学习小组
  同一地区的学员,语言、风俗和文化背景相近,分在一组不仅有利于管理,更有利于他们增进感情,开展交流。事实证明确实如此。首先,同一地区的学员在讨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时,意见容易统一。例如,北海、防城港等沿海地区学校的教师设计了“发展海洋经济”“水产养殖”方面的主题,而河池、玉林等位于山区学校的教师则设计了“民族体育的特色”“民族旅游产业的开发”等主题,这些主题设计都能围绕本地区的特点来进行。其次,同一地区的学员在讨论同一主题时,容易从不同角度来补充话题。例如,来宾的学员设计了一个“走进毛南山乡”的主题,来自该地区的其他学员一起分别从毛南族的饮食、民俗风情、服饰、语言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探讨。还有学员对毛南族的“抢婚”风俗做了精彩的介绍,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这样的研讨,使大家明白: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只要努力挖掘,同样可以在当地获得优质教学资源,从而将劣势变为优势。这样的认识,使教师们增强了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信心。
  此外,为了让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学员,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我们还组织学员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到广西民族博物馆进行实习。这样的参观学习,使学员们开阔了视野,对挖掘当地课程资源非常有帮助。
  (2)在激情碰撞中产生智慧火花
  一些参加培训的老师说,过去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怎样给学生分组,如何指导学生搜集资料,怎样避免汇报方式单调化……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自己,可又很难找到同行来共同研究;这次培训不仅有专家指导,还有从事这门课教学的老师一起切磋,实在太好了。
  在学员们的研讨交流中,有对课例的观感,有课前带来的疑惑和经验。例如,在讨论中,有年轻教师提出“组织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而分组活动时老师分身乏术怎么办”的问题。大家经过热烈讨论,认为这里涉及一个教育合力和教育观念的问题。具体来说,解决的办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合理引导,其他的时间应该让学生自己活动或者家长配合活动。一位老教师说,他所在的民族地区在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破坏了水环境,开展实践活动就可以让学生在跟父母外出游玩时,顺便留心观察水污染。由于在课堂上,学生知道了如何观察、观察什么,所以在观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就不一定要参与了。理是越辩越明,大家分析后认为:之所以担心没有老师学生就不能完成任务,是由于我们一些老师还是离不开“包办”的传统做法,这种做法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要注意克服的。
  3. 网络研修,后续培训共提高
  通过互联网络开展教研培训,是一种新颖、省时、高效、实用的培训模式。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实施,使大部分学校都安装了电脑和互联网。开展网络培训研究,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经费紧缺、人手不够、交通不便,以及民族教师不善于口头交流的特点。这次培训工作区别于以往的一大特点是增加了在线交流网络平台,为学员提供了网络课程资源。我们设立了公共电子邮箱,将培训教师的上课课件、教学录像、活动照片和各种学习资料上传到网络,提供学员使用,使学员的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此外,还设有学员QQ群和网络论坛,使学员不仅可以在网上提交作业,分享优秀教学资源,还可以参与网上交流,反馈各种信息。网络平台方便了专家导师和学员的交流互动,使学员可以和专家导师保持密切的联系,从而有利于后续的接受培训。
  
  三、 评价与总结
  
  通过问卷调查,学员们对这次培训的满意度达98%。通过这次培训,学员们在师德修养、个人素质及业务能力等方面都实实在在地得到了提高,达到了培训的目的。尤其是他们学会了如何获取当地的优质教学资源,为今后教学和研究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培训团队有高度的责任感,能针对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采用将劣势变为优势的创新培训模式,是培训获得成功的关键。
   (责编王学军)
其他文献
有效教学的要义    祝俊风、张依武在《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第7期上撰文认为,对有效教学的内涵理解不同,当前的有效教学实践中存在两种新的倾向:一是特别重视学生对学科结构化知识的掌握,强调记忆、理解在学习中的作用,强调纸笔练习、教师讲授对教学的贡献,强调考试分数与有效教学的相关性;二是特别重视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关注生成性目标的达成,强调质性的表现型评价方式。  有效教学的根本要义是促进
期刊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讲究方法创新管理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B).2011.07.013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附外)是一所全封闭寄宿制学校,如何坚持学校提出的“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六个育人目标,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呢?学校“教育有特色,管理有特色”的新颖理念成为
期刊
【关键词】 德育领先特色发展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B).2011.07.015    刘新来执掌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以来,结合学校的办学传统,提出了“以人为本,注重素质,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德育领先,外语龙头,文理并重”的办学方针,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坚持特色强校战略,将一所年轻的学校领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德育是学校的灵魂。衡量
期刊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特色文化和谐家园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B).2011.06.011    班级是学生在校成长的家园。在这个家园中,学生是否学到知识,是否学会做人,是否能快乐健康地成长,与班级文化建设息息相关。班级文化对学生具有教育、凝聚、激励、导向等功能,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入到班级集体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潜移默化地
期刊
评判学校特色的标准    沙培宁在2010年第8期《中小学管理》上撰文提出,有些校长从学校本位出发,离开学生的发展而求特色,结果造成学校有特色而学生少个性的状况。其实,学校特色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衡量标准是其对学生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与高中阶段相比,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色建设的用力点有很大不同。高中学校特色建设可围绕人才培养的模式、类型、规格、层次进行,以满足社会对多样
期刊
【关键词】历史教学新教材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B).2011.07.032    新版历史教科书在编写方法上、编排结构上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上都与以往传统的教科书不一样。如何用好新教材、上好新教材?如何让学生在新教材的学习中更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实现新课改的最终目标?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此,笔者以川教版历史教科书为例,谈
期刊
【关键词】 合作课堂导学设问展示设计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B).2011.07.019    在南宁市教科所召开和组织的“南宁市高中新课程改革研讨会暨合作课堂现场交流活动”中,作为全区实施“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所实验高中,隆安中学展示了高一年级语文课《牡丹的拒绝》和高二年级数学课《棱锥与外接球》。在这两节课中,我们看到学生的课堂学习“主
期刊
广西重新修订和颁行西部地方教育法规    本刊讯日前,广西重新修订《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同时,重新修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也已获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将于今年9月10日施行。  新出台的《办法》将
期刊
【关键词】品赏课文感悟生命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B).2011.07.020    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 第二册    二、 教学目标:    1. 理清本文脉络结构,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知识与能力)  2. 掌握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过程与方法)  3. 感悟牡丹的品格,启迪自己的人生。(情感
期刊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的生命经历变得美好起来,教师工作的意义在于跟学生一起“共度愉快的时光。”这是陈志远老师对教育的理解,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从教多年来,他一直把自己全部的热情与心血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无怨无悔地付出,以自己的生命浇灌着学生的成长。    宽严两相宜    年轻人本身的张扬个性,加上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使得初中生管理起来分外困难。太严,学生敬而远之,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