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化突发事件报道提升新闻专业网站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xue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闻专业网站的汶川地震报道有着独特的表征:新闻传播主体的嬗变、议程设置的优化、网络舆论多样化以及融合新闻等等。Web2.0这种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互联网模式为突发事件的报道提供了许多崭新的平台。如何以此次突发事件报道为契机,提升新闻专业网站的核心竞争力?网络媒体一方面要“以我为主”,另一方面还要善于借用“他山之石”。
  关键词:网络媒体;核心竞争力;突发事件;报道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208-02
  互联网所具有的大容量、交互性、即时性、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然,在灾难性突发事件中也不例外。突发事件报道是衡量一个媒体报道水平的重要指标。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网络媒体反应迅速,第一时间发布震情、传递权威声音,及时澄清谣言,满足了大众的知情权。其后,各大新闻专业网站迅速推出专题,综合运用图文、音视频、FLASH、博客、论坛等多种形式,以最快的速度、最贴近的视角记录灾情进展,为网民提供了一种全景式、立体化的报道,网络的即时互动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地震报道标志网络正成为中国主流媒体。”这是地震后中国新闻办官员的判断。突如其来的灾难,令网络平台展示了比以往更大的影响力。虽然中国新闻专业网站在汶川地震报道中打了一场漂亮仗,但是,如果想以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来树立网站品牌,提升新闻专业网站的核心竞争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强化网络媒体应急报道及舆论引导机制
  媒体在报道时,要对新闻信息进行一定的限制和调控,对舆论进行引导。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对信息的取舍有很大的盲从性、不科学性。在这种情况下,传播者对舆论的引导作用更加明显,为受众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就显得尤其重要。今后对灾难性突发事件怎样加强网络舆论监督呢? 我们认为应采取这样一些办法:
  1.进一步强化网络媒体舆论监督机制。主管部门应针对灾难性事件的进展,提前制定不同的宣传策略,通过新闻发布等形式,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统一宣传口径,避免社会化网络媒体传播不实信息,避免谣言满天飞。各网络媒体在保证网民的正常网络话语权的同时,严格控制不实信息的发布,凡不符合事实真相,或扰乱人心的网络信息均不予发布。同时,多数拥有新闻发布资格的新闻网站都具有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舆情上报的权利,类似于传统报纸的“内参”。在处理灾难性事件及其的过程中,这些网站应该积极发挥这一功能。对于网民反馈的“敏感”问题,不能全部将其“扼杀在摇篮里”,多数问题是可以上报给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的,为政府了解灾难性事件及其处理提供参考。网络媒体的舆情上报功能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同样充当着电子眼的角色。
  2.形成良好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现在,网络舆论监督的力量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监督的主流力量之一。灾难性事件发生后,由于民众处于恐慌心理中,再加上信息沟通不畅,往往一些谣传容易被认为是真实的信息。因此,宣传主管部门对舆论不是无理封杀,而应加以积极地引导,将公众的注意力引导到增强克服困难,重建家园信心的层面上。同时,及时对虚假信息进行调查,澄清事实,并向社会曝光,对有碍于事件处理或灾后重建的信息采取技术手段适当屏蔽。尤其要控制好舆论监督与舆论炒作的关系,使舆论监督有利于推动工作,而不是扰乱人心。
  在灾难发生后,往往因为灾情严重、通信不便,造成谣言四起,危害社会稳定。媒体应通过自身的议程设置功能,设置议题,引导正确舆论方向,维护社会稳定。
  二、公民新闻
  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受众可以一改往日在新闻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被动地位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的制作和传播中来。 “ 公民新闻”的内容不一定都具有“公共性” ,它既可以关注公共领城的问题或事件,也可以表达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琐事或感受,即所谓的“ 草根新闻”。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条例》规定的政府信息“ 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要求保证政府信息公开的准确、及时。政府部门应当善于利用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媒体方式传播涉及公众切身利益、为公众所关心的各类问题,保障危机的顺利渡过和妥善解决。应该说,泣川地震报道较好地践行了这一条例的根本精神。目前,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网民,他们昭示着中国公民新闻运动的无限潜能。我们知道,公民新闻不仅鼓励公民关心身边的公共事务,采集、编辑及传播新闻信息,而且还鼓励公民创建自己的媒介,即所谓的“自媒体”、“私媒体” 。这在传统媒体身上很难实现,但在时代,已完全成为可能。从发展趋势看,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势不可当。可以说,中国发展公民新闻运动的“软硬件”条件已经相当成熟。
  当然,当前公民新闻运动还很弱小。但毋庸置疑,公民新闻运动进入中国,将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也有利于新闻专业网站的发展。
  三、“内容为王”与品牌化经营
  从某种程度上说,新闻专业网站专门提供全方面的新闻产品和新闻服务。而新闻专业网站也陷入了这样一个悖论:把自己的新闻让商业网站转载,则失去了自己的部分读者;如果不与商业网站合作,那么按照“沉默的螺旋”理论,自己的影响力和“声音” 在互联网就越来越小。毋庸置疑,新闻专业网站是商业门户网站以及其他类别网站的产业链的上游重要的供应商——新闻信息产品提供商,这才是新闻专业网站的核心竞争力。而突发事件的报道质量是衡量一个媒体机构的报道实力的指标。成功的突发事件报道可以树立一个网站的品牌。在媒体报道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媒体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应该不仅仅是“人有我有”,而是应该“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在信息传播日益快捷的当下,“同质化”成为商业领域中最为常见的一个词汇。而在网络媒体中,内容的同质化现象更为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媒体的发展。
  针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网络媒体在打造主流内容服务的同时,还要不断丰富和加强频道的多元化焦点内容,充分发挥了网络传播“即时、海量、互动、联动”的优势,既要保持快速反映,也要拥有相对的深度和广度,形成网站的品牌效应,增强公信力,扩大影响力。   四、媒介融合
  突发事件发生时,大多数政府及社会组织采用的是传统媒体占绝对主导的传播策略,即传统传播策略。这种传统传播策略主要指政府或社会组织通过传统的传播渠道来进行信息的传播沟通以达到处理和化解危机的目的的传播策略。传统传播策略在具体操作中主要体现为面对面交流、电话解释、报纸披露、广播和电视发布信息等方式。但随着数字化传播技术的广泛运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蜂拥而起,传播环境急剧变化,传播方式复合化、传播过程复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这种传统的传播策略面临严峻的挑战。虽然在目前的媒体传播格局中, 虽然新媒体在突发事件的传播中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中,必须转变原有的传播观念,积极促成新老媒体联姻,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避免传统媒体的不足,积极发挥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的优势,形成多种媒体整合的传播格局。新老媒体的联姻是21世纪新闻传播过程中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在现有的传播格局中,当突发事件爆发后,应该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整合到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以实现优势互补、各尽所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状传播,最大程度地发挥多种媒体互相整合的传播效应。
  五、报道的国际视野
  在清华大学媒介实验室2008年6月所作的《媒体抗震救灾报道满意度调研报告》关于“互联网抗震救灾报道的主要优势”中,我们发现:在抗灾赈灾过程中,互联网报道在及时迅速、人文关怀以及强感染力、有效推动公众广泛参与抗灾救灾等方面得到的民众认可度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对互联网报道国际化视野认可度仅为55.80%,为各项中最低,显示互联网报道上出现的民族主义倾向值得关注。
  从深层文化心理来看,过于敏感的民族主义情绪,一向不肯认输、不肯做学生的文化心理决定了中国人断然不会坦然接受外来文化的教养。如今,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既要面对西方跨国传媒的挑战,又要面对国内外受众的挑战,是否勇敢承认事实,并坦然接受外语文化的“侵染”,是中国传媒能否真正实现现代化改造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知道,“民族主义”曾经是孙中山先生为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压迫而提出的伟大目标。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到19世纪末在列强欺压下才产生的。在这个加速全球化的时代,在中国复兴并取得与世界列国平等的地位后,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在中国与世界各个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的现实状况中,我们需要换位思考。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吗?答案恐怕是另外一种,那就是: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也就是说,只有获得了世界的认同,民族的才会获得发展壮大的现实基础。但中国目前对外文化传播思路由于过分强调中国本位,没有足够考虑世界各国各民族人们已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心理心态的特定需要,往往显得有些强加于人。尽管近年来,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总体上还与西方成熟的对外传播体制有相当大的差距。明白了这个道理,有助于我们的新闻传播事业摆脱狭隘的民族主义,而以“有容乃大”的姿态促进中西文化的沟通,走出“文化殖民主义”的思维误区。
  总之,中国的新闻专业网站,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给我们带来了许多 惊喜和希望,同时也留下了一些缺憾和教训,它们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新闻实践中去弥补、去超越。我们可以相信,以这一次汶川地震报道为契机,未来中国的网络新闻会有更大的作为。
  参考文献:
  [1] 杜骏飞.网络传播概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2] 贺文发.突发事件与对外报道[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3] 田中初.新闻实践与政治控制:以当代中国灾难新闻为视阈[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4] 董天策.网络新闻传播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 李大元.跨文化视野中的国际传播[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4.[责任编辑 李 可]
  收稿日期:2012-05-19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特色专业(马鞍山师专网络新闻与编辑专业——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 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2)的子课题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新闻专业网站灾难性突发事件报道模式与发展空间研究”成果( 2010sk564)
  作者简介:高婷(1980-),女,安徽马鞍山人,讲师,硕士,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红大品种烟叶是卷烟工业历来都十分青睐的特色品种烟叶之一,但由于难种、难烤,相应的种植技术和生产管理要求较高,多年来种植发展速度滞后于卷烟工业需求,成为制约“卷叶上水平”的原料瓶颈之一。以昌宁县珠街乡红大烟叶发展为例进行研究,认为现代烟草农业种植的发展,在技术上必须掌握好壮苗关、施肥关、移栽关、封顶打杈关、烘烤关;在生产管理上必须强化层层抓落实、环环不放松、关键措施执行到位意识,并加大相关生
期刊
摘 要:随着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农民政治需求作为农民在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普遍向往、追求、意愿或主张,越来越凸现出在农民需求中的重要地位。对于一个现代国家来讲,充分尊重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利益诉求表达,畅通利益诉求表达的渠道,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和消减社会不满情绪的“泄洪装置”。因此,调查研究农民政治需求现状,建立科学有效的政治需求表达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将以北河村为个案,力图勾勒出西部落后地
期刊
摘 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支撑,要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了解其自身优劣势,选择、打造和充分发挥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形成具有县域特色的优势经济,从而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对于中部地区的某个具体县域而言,其经济发展模式与中部崛起战略中的的整体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紧密联系,因此,通过对某个县域的研究,由个别到一般,结合中部崛起战略下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
期刊
摘 要:从法官思想建设的内涵的角度探讨司法机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首先要认识到法官不仅是法律的具体操作者,同时也是法学理论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关于如何加强司法机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则应从思想建设的视角观察、论证法官的思想建设的内涵。特别是法官的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司法实践过程中不断凝练,而其凝练的“核心”则必须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  关键词:人力资源;法官思想建设;以人为本;现实路径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层面,对国民经济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近年来,双城市通过打造强势产业,有效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以黑龙江省双城市为研究对象,调研和总结了双城市近年来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借此探讨强势产业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科学地确立和形成强势产业并使其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强势产业;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
摘 要:农村道路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修建道路对政府、社区和农户都具有正外部性。但由于利益主体的不同诉求,致使对各方均有利的村级道路这一公共产品在农村地区仍然稀缺。通过对重庆市江津区临峰社区农村道路修建的实地调查,认为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短缺是因为各个利益主体在公共产品提供过程中基于自身利益最大作出的行为选择导致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利益诉求;农村道路;
期刊
摘 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担负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兵团的城镇化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疆发展稳定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的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了更好地发挥兵团维护新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作用的重大战略安排。兵团应通过加大“设市建镇”工作力度;加大城镇支柱产业培养力度;创新城镇投资建设机制;加大人口向城镇聚集力度;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城镇发展方式;加强、完善兵团城镇管理体制和社区管理等
期刊
摘 要:在区域人力资源中,农村女性人力资源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鲁南经济带作为山东半岛主要的农业发展区域,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尤为丰富和重要。通过分析该区域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现状,提出进一步开发鲁南经济带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路径和对策,对推动该区域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鲁南经济带;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
摘 要:在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是指货物在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因火灾、盗窃、渗漏等原因发生的意外损毁和灭失;而风险转移,实际是承担风险损失的转移。《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调整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统一私法规则,对其中第70条关于卖方根本违约下风险转移规定的理解,我国学者意见不一。通过阅读相关著作及文献,结合相关案例对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明确风险转移的内涵,即在卖方根本违约情形下,买方宣告合同无
期刊
摘 要:法定许可制度作为权利人法定垄断权与公共利益博弈的产物,在协调各方利益、促进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美、日及我国台湾等都将这一制度引入录音制品的制作领域,设置了“制作录音制品的法定许可”。顺应潮流,为“防止音乐著作权人与唱片公司签订专有许可协议而垄断唱片市场,提高唱片价格”[1],我国也欲仿照。但现阶段我国是否适宜将该制度纳入现行立法,还需要从国外立法、理论基础以及我国现行国情等方面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