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bang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成为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的基础。教育从重视对学生“德性”的培养到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再到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走过了漫长的路程,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时代进步的必要趋势,更成为现代人生存发展的一大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十分关键。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论
  根据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此我们可以将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如下定义: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高中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高中历史学科标准的相关文件中进一步明确了高中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其中唯物史观是学生进行高中历史课程学习的方法论,是必备的理论基础,实际上也是一切知识学习的理论基础;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是进行高中历史课程的鲜明特征,也是学习进行历史课程学习时需要具备的基础素质;历史解释则是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要会解释一些历史现象,包括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以及横向、纵向的历史缘由;而家国情怀则是历史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目的,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在浩浩汤汤的历史进程中,感受到家、国、天下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历史感。下面将分别阐释其核心内涵。
  (1)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之一,该理论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人类世界是可知的,我们可以从实际出发,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依此规律,可以探究预测未知事物的发展方向,从而为我们的决策提供依据。我们进行所有学科的学习都是以此为根本的理论前提的,教师在进行历史课程授课前,应该对唯物史观的理论和方法论进行具体讲解。
  (2)时空观念
  所谓的时空观念,是指人们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事物存在与发展的观念,它注重对学生系统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讲解某一历史事件中,要注意强调时代背景、地理环境等因素。
  (3)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学生进行历史学习必备的也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史料实证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已经被证明的具有历史真实性的历史材料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并进而能够达到对历史材料进行辨伪的能力。这是一项重要能力,不但要求学习具有丰富的历史常识和历史知识,同时还要求学习具有较强的逻辑能力。
  (4)历史解释
  梁启超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说出了历史解释的主观性特征。因为人们无法让历史重演,更无法实现穿越,因此只能根据现存的历史史料,对未知的历史进行解释,因为不同历史解释人的解释角度不同、知识背景不同,所以解释的结果也不一样,因此历史解释的过程和结果在很多情况下都具有主观性。但是这并不是说历史是无法解释的,世界是不可知的,历史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历史。人们正在在不断的历史解释中,在不断地史料实证的基础之上,不断接近历史真相,不断找到历史答案。
  (5)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解释历史、阐释历史、不断追求真相的过程,在提高自己知识储备、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在感受历史的律动、感受历史规律的不可抗拒性、感受历史的魅力和残忍、感受人类进步在开出绚烂的花朵时,所付出的代价和牺牲,并最后升级到对家、国、天下的感悟。
  2、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重视唯物史观的培养渗透
  唯物史观是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大前提,是最基本的理论,虽然在具体历史课程学习过程中,没有一章一节具体阐释这一理论,但是教学在进行历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渗透这一基本理论。首先,教师要与哲学想结合对学习进行讲解和渗透。在每次解答问题的时候,都要重复这样的话“社会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等。实际上,明确这一前提,很多历史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其次,通过案例进行教学。教学可以在具体历史事件的讲解中,对这一理论进行渗透。例如,教学可以在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的课堂中利用唯物史观进行讲解。生产工具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这样土地私有制出现,生产方式的转变也加速了上层建筑的瓦解,于是分封制和宗法制被逐渐打破,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被撕碎,诸多思想在社會上涌动,他们在相互碰撞、相互吸收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历史现象。
  (2)注重对学生时空观的培养
  在历史学习中,良好的时空观念有助于学习形成系统思维,明确历史发展脉络,形成历史学习网络,有助于提升历史学习能力。首先,加强对学习时间观念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中要重点向学生传授历史学中的时间术语,并以时间发展为依据,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阐释。例如,中国古代的主要纪年法是干支纪年法和年号纪年法;世界其他国家关于时、刻、年代、朝代等纪年法;国际通行的公元、世纪纪年法等;介绍中学历史时期划分方法:史前、古代、近代、现代等。其次,与时间相结合,这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注重对文言文中历史地理名称进行解释,重要历史城市古今姓名的历史对照;古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名称;古代表达空间位置的疏术语等。此外,还要引导学生绘制历史年表和地图
  
  (3)加强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收集和分类。教学要带领学生搜集史料,例如到历史博物院、图书馆、网络、相关单位可以查询的公开的文件等。搜集到史料以后,对史料的选择也十分重要。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典型史料,对史料的选择要追求真实严谨,要从已知历史事实出发对历史材料进行辨析。但是,教师在选择史料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能力进行选择,选择学生容易理解的或者有一些难度,学习通过思考可以领会的,或者有趣新鲜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史料的兴趣。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给定的史料,教材给定的史料都是经过筛选的典型史料,教师要根据教材给定的史料进行拓展和阐释。例如,教师在讲授辛亥革命相关章节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给定的材料,搜集相关史料,并在课堂上和同学、老师交流等。
  (4)提高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解释是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史料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阐释的能力。它是学生能力的综合体现。教师可以通过一下途径,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区分事实和解释。历史事实,是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而它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地位等都属于历史评价、属于历史解释。例如:义和团运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口号等这些有材料可证、有历史可查的事实属于历史事实,而根据这些历史史料所做出了的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评价则属于历史解释。其次,指导学生历史解释要有理有据,要论据恰切、论证逻辑明晰。历史解释就像进行议论文的撰写。首先要有一个核心论点,也就是历史观点,然后要有能够证明论点的符合逻辑的充足的论据,然后在论据的基础上进行逻辑严密的论证。例如对于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评价,要拿出新文化运动人物的有历史证据的言论以及新闻资料,说出新文化代表人物对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只是在具体运作中有悖初衷。
  (5)营造历史氛围,熏陶家国情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训情境,营造历史氛围。例如在讲授祖国统一大业相关章节时,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教师在朗读《乡愁》中,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爱,提升家国情怀。其次,可以通过对重要历史人物进行重点解读,告诉学生什么是爱国。还可以介绍民风、民俗、地方文化,通过有感情的讲解,合情合理的阐述,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教师还可以通过举行与家国情怀有关的演讲比赛或者辩论赛,提高学生对家国的认识。
  本文在对学科核心素养概念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學经验对如何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例如注重对历史情境的创设、对唯物史观的课堂渗透、合情合理充满家国情怀的课堂风格、带领学生寻找历史史料等等。总之,教师只有重视学生各方面学科素养的培养才能更积极的投入到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关飞雁.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75.
其他文献
摘 要: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地理教学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发展观、世界观、人文观的正确树立有着极强的指引作用。在新课程下,地理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理论新知的传授,也要加强学生地理应用能力的挖掘,以此来实现学生地理素质和总的能力的良好提升。据此,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做了阐述,旨在为高中地理教学的良好发展贡献良策。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
期刊
摘 要:依据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逐渐增强,通过高中数学教学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整体的教育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中,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引言:在实际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教师忽视了学
期刊
摘 要:“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科学态度与责任”要素中的重要内容,文章将航空航天技术成果与物理教学中试题分析、教学设计环节巧妙结合,帮助学生建构物理知识,体会航天探索的乐趣与科研的艰辛,培养学生不断探究、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与严谨求实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科学态度;社会责任;航空航天技术  1.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含义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中,“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认为教师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讲授书本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对知识的感悟自主学习与探究,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而数学教育对人的影响十分巨大,对数学教育方式的改革势必也要迎合当代教育的创新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实践能力。本文在数学教育的基础上浅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旨在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意见。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标在高中教育领域得到深入贯彻落实,高中语文教学中名著导读开始受到重视,特别是我国提出在学校教育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议的基础上,名著导读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重点内容之一。因此从高考阅读的角度,要正确处理名著导读与高考阅读的关系,发挥名著导读的作用对学生的高考阅读能力加以培养。本文将高中语文教学中名著导读与高考阅读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在把握新课标影响的前提下对名著导读与高考阅读
期刊
摘 要: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学科,家国情怀是所有人文学科的共同价值取向,是历史学科中最高的核心素养。在新时代、新课改背景下,在历史教学中传承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培养相当重要。本篇从家国情怀的基本涵义、必要性、传承的途径(重点)展开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文化传承  一、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  在新课标中,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学习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
期刊
摘 要: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出现在了课堂中,不仅为学生带来了帮助,还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就拿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课本剧活动教学来说,这一教学方式就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将生硬的课本内容灵活的展现了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等综合能力,学生的性格特点也被彰显了出来,进一步推动了高中语文课堂现代化发展进程
期刊
摘 要: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高考命题理念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以问题情境为考查载体,分层设疑,地理学科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哲学辩证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地理学科素养,本文以2018年高考全国1卷37题为例,探索学科哲学指导下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学科哲学;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当前民族地区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来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是紧迫。本文笔者结合多年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及思考,从政治学科本身特点、政治教学需要及本地区政治课程资源开发情况等方面出发,主要就民族地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以期有助于引起高中政治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并自觉结合实际情况
期刊
摘 要:在全新的理念教学影响下,中学体育教学也获得了足够的重视,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们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和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提升中学生身体素质的课堂教学目标,进一步推动体育教学质量的快速发展,以此让学生在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中,提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体育;主动参与;策略  在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