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首轮线下拍卖:市场不差钱!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c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艺术品交易市场受疫情影响而大幄受挫,经济下行的负面效应波及各行业。艺术界每年的香港春拍被誉为亚洲地区全年市场趋势的晴雨表,可以说整个亚洲似乎都在等待7月香港拍卖季的表现,大量藏家和资本也都在等待答案。
  历经数次调整,命途多舛的今年香港春拍竟形成了几大拍卖行隔空对垒的场面。就像是2003年“非典”并没有给艺术市场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当年的成交额和成交量不降反升。2020年,同样是疫情压抑了购买热情,市场需求一旦有了释放出口,便会集中爆发。本次香港春拍市场表现喜人,不仅高价频出,几场拍卖各自的总成交额更是超出预估,市场并不差钱。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行业的各种“小心翼翼”:调整上拍策略、突破传统拍卖模式、迎合不同层面的藏家品位……究竟表面平静内里暗流汹涌的艺术市场会走向何处?
  香港春拍给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
  年初,随着疫情在亚洲暴发,苏富比把现代及当代艺术板块移师纽约,之后,随着欧美地区相继沦陷,苏富比又将该板块“挪”回了香港,将其推迟至7月初;而随着香港地区疫情的扩散,佳士得、邦瀚斯、富艺斯等龙头拍行也当机立断将本年春拍押后至7月。相比往年,今年香港春拍竟形成了几大拍卖行隔空对垒的场面。
  苏富比先佳士得一步抢占会展中心,占据场地优势,而佳士得只能将举拍场地安排在自家艺廊,现场约40个座位的布置,基本是把重点放在网拍的姿态。而保利香港、嘉德香港布局同样是线上线下同步。
  经过几天的奋斗,佳士得香港11大专场收获18.42亿港元,超越拍前高估价总和,诞生3件过亿港元和23件超千万港元成交拍品、13项世界拍卖纪录。或许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战等因素,佳士得调整了上拍策略,拍品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50%。而香港苏富比17大专场,成交总额高达32.2亿港元,吸引来自近40个国家的买家,接近90%成交拍品通过电话、网上或书面出价投得。各拍卖板块均表现亮眼,尤为瞩目的包括常玉的绝色巨作<绿色背景四裸女》(成交价258亿港元)、大卫·霍克尼的《三十朵向日葵》(成交价1.15亿港元)、朱德群的《自然颂》(成交价1.14亿港元,刷新艺术家的世界拍卖纪录)。此外,富艺斯总成交额43亿港元,整体成交率超过90%。
  从各大拍行的总成交额和成交率来看,虽然目前艺术市场仍受全球疫情反复等多重不确定性影响,但纽约拍卖的成功,以及香港市场不可阻挡的常玉、赵无极和朱德群,似乎都对2020年的市场指明了方向:市场并不差钱,许多资金正在寻找保值标的,只待足够吸引人的“硬通貨”出现。
  佳士得亚太区总裁庞智锋表示:“本季拍卖总成交率超过88%,这一佳绩不仅反映出藏家对当下艺术市场的信心,同时亦可见佳士得团队专业准确的调配,以一众藏家的需求为前提进行征集,从而策划出多场精彩拍卖所得出的结果。整个拍卖周竞投踊跃,见证一众国际艺术大师作品争相创造新拍卖纪录。”
  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也表示:“因疫情关系,过去6个月不能进行实体拍卖。在部署香港、亚洲、全球的许多网拍后,发现不但相对低价的拍品受追捧,1000多万港元的珠宝也有成交,网拍的成绩给了大家鼓舞。不少香港同行在7月取消了原定的拍卖,但苏富比还是选择举行实体拍卖,因为市场也太久没有大型活动了。原预估参加预展人数会少,却意外发现居然比以往还多。不少大陆、台湾的藏家提前来港,先隔离再参加拍卖会,更收到不少境外的电话与书面委托。从网拍成绩与藏家对项级艺术品积累需求的反映可以看出,在经济不稳定的环境里,艺术品作为另类投资会变成一个重要的考虑。曾经‘雷曼事件’也令全球经济低迷,艺术市场随之往下走,但亚洲艺术市场总是第一个反弹的,有韧性的。”
  拍卖行因势逐步调整策略
  全球在新冠肺炎疫情未全面控制的情况下,二级市场需做好长期线上线下结合的准备。本季拍卖除有超高估价拍品的专场外,多数上座率不高,拍卖现场藏家气氛淡定,热闹追价以电话委托与网络为主。
  已暴涨20年的常玉、赵无极与火了10年的奈良美智、草间弥生依然是亚洲艺术市场的标准大蓝筹。但纵观香港的7月拍卖,拍行对重头的现当代艺术板块布阵已经慢慢调整为更多西方艺术大师及亚洲第二梯队艺术家如刘野、郝量等刺激市场。此举有效,令总账面好看。其中,西方艺术家作品成交瞩目,领军之作有杰哈德李希特的《霜(1)》以79255万港元成交,乔治康多<力场》的成交价达531 5万港元。但感觉西方大师的作品在香港的成交价,比在欧美略低,如大卫·霍克尼的《三十朵向日葵》虽过亿港元成交,但成交价低于其在欧美市场的表现。
  值得记录的是,香港佳士得本季带来的“ONE:现当代全球联合夜拍”:利用网络直播,史无前例地将不同时区的四大重要拍场——香港、巴黎、伦敦、纽约——置入同一时段内进行接力拍卖。这一将拍卖的戏剧性与网络的即时性相融合,探索未来的拍卖模式的珍贵实验,用佳士得全球总裁彭凯南的话说是“要为业界建立一个标准”。多场景在线联动也直接考验着拍卖师对节奏的掌握及更高职业素养,可以看出拍卖刚开始时,因延时或者多头出价,导致一些场面的稍许混乱。但最终,这场历时超4小时的马拉松式拍卖共计取得4.2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9.5亿元)的成交,大大超越拍前3.3亿美元的预估。上拍80件作品,仅5件流拍,其中38件在拍前已拿到第三方担保。成交率以件数计高达94%,有31个国家的买家参与竞投,并有10余万人通过直播观看了拍卖。当晚还刷新了布莱斯马登、韦恩·第伯、鲁思·阿萨瓦、山口长男等13位艺术家的拍卖纪录。对于市场表现,有业界人士表示,佳士得香港联动多个城市同步接力拍卖,实则是动员了拍卖公司的全球资源后产生的交易额。
  纵观2-6月拍卖市场行情,网拍逐渐成为主流,似乎大有取代线下拍卖之势。但不容忽视的是,网拍作品价格普遍较亲民。而受真伪影响,中国书画、瓷器等品类根本无法依靠网拍来取代线下拍卖,藏家过眼甚至过手方可决定出价与否。因而依据本季拍卖不同板块所呈现的特性来看,网拍作为流量渠道,是培养新藏家入场的好方法。但真正的好货、尖货依旧要靠传统实体拍卖进行销售,这是行业的特殊属性所决定的。二级市场的态度,也在提醒艺术家们,地缘关系将越来越不会倾斜,任何作品都需有一个国际化舞台位置,离C位越近的,价值越高。   下半年市场不会出现报复性上扬
  本季遗憾的是除了现当代艺术节节告捷外,中国书画、瓷杂相对亮點不大。除了苏富比拍前备受瞩目的迦纳爵士旧藏玲珑夹层瓶以7040.6万港元成交外,其他表现平平。尤其是佳士得“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成绩令人唏嘘。整场115件拍品,70件拍出,成交率仅61%,流拍现象严重,尤其是明清瓷。总落槌价约5140万港元,比估价总和大概少了2000万港元之多,且全场无一件拍品成交价超过500万港元。
  而透过此轮香港春拍的表现预言秋拍和内地市场,业界人士的声音也不尽相同。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表示,香港拍卖对内地艺术市场没有直接的借鉴意义。“我一直不认为香港市场能够成为内地市场的一个风向标,因为香港市场的环境不一样,政策环境、艺术品关税等和内地不一样,面对的是全亚洲,也包括欧美的客人,所以在拍品构成方面就与内地不一样,更偏现当代艺术和奢侈品珠宝类,传统书画瓷器部分会比较弱一些,但内地情况刚好相反。所以香港的几大拍卖行的表现并不能直接给内地市场启示。内地市场的表现更应该看回中国嘉德即将举牌的这场小拍和几大内地拍行的表现。除非下半年内地股市有很好的表现,否则应该不会有报复性的消费出现。”
  同时,也有藏家指出:“初步判断,今年秋拍无论香港还是内地都不会好过去年。”艺术市场专家马学东则表示:“市场目前也不缺资金。而且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放水,下半年进入艺术市场的资金会更多。已经拍完的几场说明大家对市场的信心还在。”
  内地方面,嘉德四季第56期拍卖会于7月15日举槌。这是2020年北京地区首次大规模的拍卖会,不仅拍品的整体规模超过以往,拍卖形式也突破原有框架。虽然看不到往日人头攒动的热烈场面,但是依旧可以感受到市场的活力与买家的热情。网上报价与电话及书面委托竞投踊跃,结拍时间一再顺延,成交火爆。“漱艺集珍——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专场和“书·品——于右任的笔墨春秋”书法专场均创造了100%的成交率,斩获两个“白手套”专场。“嘉友藏瓷”专场成交率高达97.42%,很多拍品溢价成交。“名家墨缘”专场与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之玉器板块竞拍也十分激烈。嘉德四季作为国内中型拍卖市场的领跑者,本期拍卖会的呈现,在释放行业重启信号之余,更让藏家重拾市场信心。
  这份拍卖答卷也指明了一点:特殊时期的艺术品市场并不差钱,许多资金正在寻找保值标的,拍卖行需要做的是准确掌握市场脉搏,并推出迎合藏家需求的作品。而未来艺术品拍卖应该会是线上和线下交替进行,各有优势。
  (编辑/余彩霞)
其他文献
园林在中国艺术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园林中的古典建筑之美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古为今用的中式园林设计,蕴含的不止是对古典园林建筑设计形式的传承,也是对古典美学、传统文化的致敬。  北京大兴机场中国园  航站楼里的“中国风”  大兴国际机场共有5个登机指廊,每个指廊末端以中国传统文化意象设计了主题分别为丝园、茶园、瓷园、田园、中国园5个室外庭院。其中,中国园是所有庭院中唯一的仿古建筑
期刊
3000多年来,中国人从未停止过对理想栖居方式的追求。从海上仙岛“蓬莱”,再到文人心中的“桃花源”,这种天人合一、面水背山的居住梦想,随着中式园林艺术的形成,逐渐羽翼丰盈,一个只属于中国人的“心灵后花园”从此诞生。  中式园林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它不仅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中国历朝历代不同的社会状况、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和工程技术水平,而且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
期刊
在现今新建的中式私家园林中,有数十座均出自一名设计师之手——华雪寒。这位工程师跨界的园林设计师,凭借过人天赋与精益求精的匠心打磨每一座园林,以高雅的格调、出色的设计让一众名家为之拜倒。从自己“摸着石头”造园,到广为受邀,参与各名家的私家园林设计与建造,华雪寒走过一条复兴传统园林的设计之路。  无师自通,博古造园  华雪寒为明朝嘉靖梁溪东亭华察太师后裔,但投身园林艺术与家族并无太大关系。从小到大,他
期刊
提及文物审美,让人不由想起四川安岳地区的佛像“毁容式修复”一事。新佛像周身颜色红黄绿相间,看上去没有了原来佛像的神韵和优雅。 一次不具美感的翻新,顷刻间就将几千年的历史化为虚有。  画家吴冠中说:“现在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审美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文物,找到与历史相处的方式。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审美也上升了一个台阶。因爱美的天性,铜镜的市场应需而生。但
期刊
艺术家们一直以来都没有放弃对“时间”的呈现。动态艺术(Kinetic art),就是在造型手法上,加入“时间”的量度。动态艺术是对运动迷恋的体现,动态艺术家不仅把艺术造型本身视为艺术,同时还把它作为呈现时间和动态的独特媒介,作品中除了体现美感以外,还旨在通过光影和声音来表现速度、动态。  现代艺术与现代技术的交汇  最早的动态艺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印象派艺术家,例如克劳德莫奈、埃德加德加和爱德
期刊
中式园林总能让观赏者置身其中从不感到乏味单调,甚至玩味无穷,这得益于在造园手法上的变化多端。造园者通过巧没屏障、曲径通幽,甚至引远方景色入园装点,让人置身其中,处处皆景,每一帧都美如画卷,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无限的视觉可能。  中式园林在手法上丰富多样,造园者巧用山石、林木、建筑营造诗意画卷,时而顺应自然,时而无中生有,时而隐约、含蓄,时而豁然开朗……造出独具特色又自成体系的园林艺术。以下仅列数种
期刊
品庄棪的画,总有股“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韵味。  简单的构图和内容,甚至缺乏一个完整的画面叙事,却具有强烈的私人视角,像是个好奇心旺盛的路人驻足于微不足道的细节。庄棪一直秉持一种看似没有立场的视角,只描绘亲眼所见,借由这样的“现场”来表达内心的“现场”。或许这正是庄棪绘画的魅力所在。“遮蔽与显现之间,或者说抽象与具象之间,我喜欢去拿捏这种比较暧昧的状态。”  主动进攻派的人设  从庄棪工整的
期刊
经营一家出色的博物馆,除了具备专业的文博知识,还需要更多跨界力量的参与,才能在学术建设与运营上取得平衡。蒲重良,一位驰骋商海多年的跨界者,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在古陶瓷收藏、鉴定领域树立起行业标杆,并团结各方力量,探索非国有博物馆的进阶之道。  一双“火眼金睛”的炼成  仲夏6月,一场备受关注的文物捐赠仪式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举行,作为捐赠者,蒲重良将自己珍藏的30余件古瓷枕无偿献出。这背后,除了不
期刊
不久前,我曾寓目20世纪50年代广州周时萍、陈柳湘夫妇的批文献资料。周氏夫妇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周时萍1951年任广东光华医学院学习委员会秘书,陈柳湘则供职于广东省第一卫生学校。  这批资料中,最吸引我的是一通姚楚英写给陈柳湘的毛笔信。姚楚英是民国才女、教育家,她的诗词与书法,都曾经为人所称道,但又消失于历史长河中,似乎早已被人遗忘。  姚楚英致陈柳湘的信内容如下:  柳湘,我于十四日发出挂号信,昨
期刊
李明是一个孤独的画家。  瘦瘦的身躯,文人的情怀。在采访中发现,他总是把外界现实生活的艰难投射在绘画中。他说,自古那些绘画大家,他们的生存境遇与绘画是相互成就的。艺术是漫长,也是孤独的。每一个艺术家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万物只是一面镜子,只会把他们的心擦得更干净。  在李明的作品中,看似有着浓厚的传统文人画的基调,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当代视角。既研学古人金农、陈洪绶的古拙之美,亦有新表现主义基弗、席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