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师藏族舞蹈教学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max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族舞蹈是高师舞蹈专业学生的必修内容之一,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习藏族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风俗习惯等,有利于学生了解藏区人民的心理特征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审美习惯,对学生掌握藏族舞蹈的风格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学习藏族舞蹈应构建的基本知识
  
  藏族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现居住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五个省区,藏族民间歌舞多姿多彩,如同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该民族智慧的才华。藏族人民能歌善舞,大自然造就了他们优美的歌喉、矫健的体魄。藏区有俗语说:“会说话的人就会唱歌,会走路的人就会跳舞。”他们的生活注重以歌抒怀、借舞抒情,在生活的每一环节、每一层次、孕育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伴随着歌舞,歌舞是他们生活和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自然环境方面,根据藏族居住区地形、气候的差异,大致可分为河谷区、草原区和林区,依据不同自然条件,有些地区适于农耕,有些适于放牧,有些地区可以从事林业,但各地区往往经营两者乃至三者,形成了农、牧、林三种文化的融合。由于高原缺氧,人们劳动的节奏不能过于急促;气候温差大,人们多穿着宽大的长袍,劳动时,把两只长袖系于腰后,以便双手进行劳作;搬运物品时,一般不用肩挑,而是用背来背负;他们长年穿着皮靴劳动生活,筒靴的肥大厚实妨碍了小腿的灵巧运动,相对而言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得到相应的解放。
  藏族人民的宗教意识较强,几乎全部信仰宗教,影响最大的是藏传佛教(喇嘛教)。在1951年和平解放前,藏区经历了漫长的封建农奴制,沿袭政教合一的政权组织形式。如今的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多生活富足,心情愉悦,他们依然勤劳勇敢、善良纯朴,性格粗犷豪放。
  受藏区独特的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影响,藏族舞蹈有着独特的体态动律特征:舞蹈时,重心偏前,身体微前送或九十度前俯;膝部动作贯穿舞蹈始终,主要包括小而快、有弹性的颤膝和膝部连绵不断的屈伸动作;胯与脚同向拧动;上肢较为松弛和被动,手臂动作大都是附随而动的,主要有“拉”、“悠”、“甩”、“绕”、“推”、“升”、“扬”等;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这12种基本步伐。
  藏族民间歌舞种类繁多,下表将作简释:
  


  以上所述不尽完全,只涉及较常用的藏舞名词,以供学生简单了解藏族舞蹈种类、名称及形式。
  
  二、藏族舞蹈动作过程中的身体特点及相关教学剖析
  
  著名藏族舞蹈学者阿旺克村将藏族舞的动律特征总结为:颤、开、顺、左、绕; 笔者从教学的实践出发,将藏族舞蹈的主要动律特征概括为:含、屈、颤、拧、展。
  “含”指舞蹈时,重心偏前,身体微前送或九十度前俯,做一般的动作时,胸口肋骨要收回,不能向向外撑开或上提,不使身体呈现僵硬挺胸状态,要求做腹式呼吸:气息吸入时,犹如闻花香,小腹微撑开;气息呼出时,要以小腹的力量向外推,小腹以上各部位保持松弛、通畅;后背要求放松,不做主动的塌腰、撅臀。如张继刚编导的《母亲》,作品中多用身体九十度前俯动作,编导从一个辛勤劳作、累弯了腰的母亲形象出发,刻意将藏族舞中的含胸、略前倾的上身发挥到极致。作为藏族舞主要特征的“含”,指的是一般体态特征,并不是说舞蹈中从不出现挺胸、塌腰等姿态。特定的动作会出现“挺胸”姿态,如达娃拉姆编导的《酥油飘香》,就大胆运用了“身体仰靠、双手搭扣体前、挺胸抬头”的动作,现已被普遍用于藏族舞创作之中;再譬如:《酥油飘香》中,在劳作场面的快板部分,演员们“背对观众颔首、伏背、塌腰、甩胯”,这些都是根据动机要求产生的特定姿态。学习的时候,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基本姿态,有了对基本姿态的准确把握、气息的运用为基础,才能更好地表现特定姿态。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含”而不懈,要用腹背肌力量去控制上身动作。为建立学生“含”的姿态意识,可将《母亲》的音像资料作为教材的一部分,集体观看讲解。
  “屈”指舞蹈时,膝部连绵不断的“屈伸”动作,“屈伸”动作经常在慢板中出现,并贯穿舞蹈始终,是藏族舞训练的核心。如“弦子”舞,就体现出这一动律特征。做膝部的“屈伸”时,要求膝部保持松弛的运动状态,要有柔韧性和弹性。要求做“屈”的动作时不“懈”,做“伸”的动作时不“僵”,膝部动作要连绵不断,动律上要求做“长伸短屈”,并配合以气息。气息的要求是:“屈”时作“呼气”状态,“伸”时作“吸气”状态,腿部肌肉要对动作有较强的控制力,落脚时要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力量的支点在胯上。动作时,上身要松弛,上身重心的位置根据脚下的重心改变而改变,一般说来,都稍有滞后性,如:脚下重心在强拍上改变时,上身中心会在弱拍时移到位,顺序以腰先行,然后是躯干、颈部、最后到头部。掌握这一点很关键,这是藏族舞蹈的潜在动律特征和审美习惯。
  “颤”指舞蹈时膝部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主要以上下运动为主,一般多见于节奏较快的踢踏舞中,又被称为“碎颤膝”。要求膝关节保持松弛而有弹性的运动状态,重拍向下,动作节拍均匀,连绵不断。如:“冈达”(前脚掌击打地面)就要通过膝部的“颤”来带动脚掌抬起,如果没有膝盖的颤动,是很难做到的。教学中,在做到单脚重心的动作时,要多训练学生踝关节与膝关节的协调,以及左右重心之间的交替。
  “拧”指以腰为分界线,上下身的反向拧动,胯与腰是同向的,动作时,以胯部带动脚部做,而上身则相对要给反向和对抗的力。“拧”这一动律特征多出现在造型性动作中,有时在拧动的同时,配合脚下的“跳点步”,配合上身的前倾的动作也较多。
  在动律训练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以胯发力的意识,再将力量带动到膝部及脚下。配合“跳点步”的拧胯动作重心变化较快,以2/4拍节奏为例,脚下的节奏型为:××× ×××××× ×××∣……每个单位拍中出现两个十六分音符和一个八分音符,而每个音符所做的脚下重心都在变换,以右脚先做动作为例,按所述节奏,脚下的重心变换为:右左右 右左右右左右 右左右∣……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身体走上下垂直的路线,不要因为脚下重心的快速变换而使身体左右摇摆,一拍之内的重心变换尽量要稳,以右脚先做动作为例,第一拍主要重心在右脚上,左脚重心的出现只作为过渡,即身体的重心主要在身体右侧,下一拍时反之,重心主要在身体左侧。在造型性动作中,上身大多前倾,以胯为发力点,身体呈“S”形,一侧胯的拧动形成“S”下面的弯,上面的弯则体现在反向的侧胸腰,教学中,要强调胯与胸腰的上提、舒展,不可“靠”、“压”、“懈”,另一侧胸腰自然放松,做肋骨“合”。
  “展”,指上肢动作要舒展、流畅。上肢的撩、绕、悠、摆等动作,要自然松弛下来,最大限度拉长,在动律上要随身体而动。“舞袖”是藏族舞蹈的特色之一,由于袖子有一定的长度,要想使长袖飞舞,做动作时必然要给予力度,尤其是“抛袖”,力量要从大臂到小臂,并配合手腕的力量,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设计及预期目标
  
  根据对藏族舞蹈动律特点及教学的剖析,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材的组织应以屈伸动律、颤动律、拧根拧胯、手位训练和步伐训练为纵线,将含、拧、展等动律特征编织其中,慢慢渗透。当学生已掌握基本元素,就采取观摩、学习和模仿“三结合”的方法。观摩:由于我校为内地西藏院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各种庆典活动中都可看到原汁原味的藏舞,可引导学生在观摩的过程中找差距,形成心理审美认同;学习:可在课堂上继续学习藏族风格性组合,如果说前一个阶段是将藏族舞蹈动作拆开、揉碎,加以分析、吸收,这阶段就是在把各元素混为一体,酝酿为成品。教材选用如:牧区慢板、快板组合,弦子表演组合等,程度较好的学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学习热巴组合;模仿:历届“桃李杯”、“CCTV电视舞蹈大赛”、“荷花奖”等赛事中都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藏族舞素材和题材的成品舞,给学生留课下作业,让他们根据已学知识、素材,利用课余时间做成品舞的模仿,可留的剧目有《唐古拉风》、《酥油飘香》等。预期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藏族舞蹈基本元素、有模仿的能力和利用基本元素创编的能力。
  
  四、教材选用
  
  经笔者多方调查、论证,建议采用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慈仁桑姆教授编著的《藏族舞蹈教程》,此教材完整、细致,动作既古朴,又具典型性和现代性,舞蹈伴奏音乐新颖、优美,紧跟时代的步伐,藏族风格浓郁,能够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藏族舞蹈教材一般安排在高师学生入学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即入校后,学生们学习民族民间舞最先接触到的就是藏族舞蹈,通过藏族舞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形成清晰的脉络,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有了良好的开端,民族民间舞教学就会在简单、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进行。
其他文献
摘要:史铁生与地坛结下不解之缘,地坛是他重生的圣地,如果地坛是一个轴心的话,由此引发许多对人生辐射的思考。 他在不停的拷问心灵,并在拷问中攀登心灵的高峰。  关键词:史铁生 地坛 心灵    一、导入    作为一个身体上有残疾的人,他在现实中要承受比常人更大的痛苦与压力,甚至会考虑死的问题,那么他们将如何走出人生的困境,完成向心灵至高点攀登的呢?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给我们了关于对生命思考的答案
期刊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数教师只注意书本知识及要点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以教师的讲授活动为主,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把学生当作盛放知识的容器的错误认识仍然存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
期刊
摘要:工匠教育体系、宗教、礼仪习俗、民间的亲属世代相传和少量流传在民间的“卷、本”等美术作品和仿制品、民间艺术家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民间美术教育的主要传播形式。  关键词:民间 美术教育 传播形式 中图    美术是人类精神文明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识世界产生的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它和其他的文化形式一样,不断在探索中前进,产生了丰硕的成果。在我国古代,美术成就在对广大人
期刊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平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让学生及时复习,尽快掌握所学知识。复习是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和迁移的过程。通过复习进行总结,归纳章节内容,列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搞好复习呢?    一、复习的种类    大致可分为新课复习、阶段复习和学年总复习三种。新课中
期刊
一、桂东县矿业发展的现状    湖南省桂东县地处东经113°37'——114°14',北纬25°44'——26°13',湘赣两省结合部,县境东西最大跨度61.2km,南北最大跨度53.6km。本县境内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北东向黄坳大断裂从县域中部纵贯南北,将县域分为差异明显的东西两部分。东部是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及一些非金属成矿区,西部是煤、石灰岩、砷、金等成矿区。根据地质矿产报告提供的资料,本县的矿
期刊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反应过程、现象及本质的学科,而中学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基础部分,这与中学其它科目理论性强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了解化学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在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实验教学的有效加强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途径。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笔者尝试着将计算机多媒体引入化学
期刊
如何提高初中毕业班英语总复习的效率,尽可能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每一个毕业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设层次、多角度、清疑点,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理清语言知识的纵横联系,开发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一环。    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学习上的分化是高年级常见的现象,在英语学习上往往更为突出。在复习指导思想上,我们必须坚决摒弃只抓少数尖子的错误做法,必须认认真真地面向
期刊
1979年6月,中美两国互派教育访问团考察初级教育,得出一致的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任何一个国家同年级学生相比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20年以后,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今天,二十多年已经过去了,回首看来,在1979——1999这二十年中,美国“病入膏肓”的基础教育培育出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197位知识型的亿万富翁。2003年的11位诺贝尔奖得主中
期刊
耐久跑是中学各年级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对耐久跑的意义和重要性一般认识不到位,很难做到积极、主动地去从事练习。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成了上好耐久跑课程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实际教学中可通过真实的、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邀请著名的运动员现身说法;或通过办生动的
期刊
所谓总结,是指教育实践说明性总结,也是一种具体经验的总结,可以简单概括为:活动过程+效果+体验。  古今中外凡成功者,不一定比别人聪明多少,可往往比他人总结得多。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试验了多种材料,失败了一千多次,但是也总结了一千多次,是总结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一个人在实践中的认识总是要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变化发展过程,而善于总结就是引起质变的关键因素,也是引导人们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