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习作”: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jdkaj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本教材倡导阅读与写作并重的教学理念。“微习作”是适应当下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微习作”不同于平常的习作教学,它注重学生平时阅读过程中习作方法技能的积累,体现了阅读与表达并重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依据统编本教材的特点,“微习作”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低年级“微写话”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时对学生进行写话的渗透,有助于学生写话能力的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微写话”是与我们常说的造句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它主要着眼于仿写句式以及语言表达的运用,而造句则主要是对词语的运用。
  如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文中的第2~5自然段分别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几个地方。教学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集中阅读这几个自然段,并说说它们在表达上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经过比较阅读,学生发现作者在写这几个地方的时候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就是“看到了什么 像什么”的句式,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彈琴”这些奇石有什么特点,自己任选一个奇石并运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这样一来,学生的写话就会轻松多了。
  二、中年级“微练笔”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习作,并且还在教材中特设了习作单元,在许多课文的课后练习中安排了小练笔,这些都足以说明教材编者对学生习作的重视。而小练笔则是帮助学生搭建了通往习作的桥梁,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微练笔”,以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效果。
  如三年级上册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特别富有想象力,景物描写也特别精彩,在学生的练笔训练方面,教师就要抓住三年级“段”的训练这个重点,让学生仿照着课文中的写法写一写《校园里的小路》《郊外的小路》等。教学完《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后,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好文中描写人物的心情和语气,还可以让学生运用文中对话描写的方法仿写一段对话。另外,课文后面安排的小练笔也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注重练笔训练,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高年级“微习作”
  “微习作”不同于“习作”,它不要求学生进行完整的习作练习,它的重点在于“微”。在微习作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从篇的意识着眼。“篇”的内容的覆盖范围很广,如有的文章开头和结尾非常独特,有的文章构段形式很特别,有的文章环境描写或者心理描写很有特点等,都可以作为微习作训练的话题,教师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松鼠》一课之前,学生在低年级已经练写过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片段。《松鼠》这篇课文属于习作单元的课文,承载着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的作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想《松鼠》这篇文章与自己以前学过的《白鹭》《麻雀》《猫》《母鸡》《白鹅》这些描写小动物的文章有什么区别,然后再让学生仿照着课文的写作形式向大家介绍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这样在阅读中比较,在“微习作”中提升,可以使本单元关于写作的语文要素真正得以落实。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习作的角度出发,挖掘文本中可供学生练写的内容,真正把教材这个例子的作用充分落到实处,逐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采取适合的“微习作”方式,把阅读和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达到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样一个字可能有不同的读音,于是,就产生了多音字。在识字教学中,多音字虽然不是重点,但对于某些篇章、段落或句子来说,它往往会成为理解上的难点。笔者以为,多音字源自不同的语境,要准确认读多音字,应在语境中进行。  一、猜读音,想语境中字的意思  出示:我们好读书。读书就要读好书。该读书的时候就要好好读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6》)  师: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重要方法。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对此要有清晰认知,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到口语交际训练环节,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观察任务,积累口语交际素材  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进行针对性设计,才能给学生带来适宜的训练机会。教材中有丰富的插图信息,文本中也有更多情节、人物
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自主阅读并非是教师完全放手由学生自主展开阅读活动,而需要通过教师的及时有效引导,使学生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收获知识、获得成长。  一、培养自主阅读意识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主阅读的意识,教师要渗透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是粗读,也可以是细读。所谓粗读就是对整篇文章展开大致阅读,只需要了解整体内容即可;细读需要建立在粗读的基础上
字词承载着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对事件的叙述以及情感的表达,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一直以来,教师都会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对文章细节和情感进行理解和感悟,但应注意的是,要针对不同的字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去理解,因为在不同的文章里即使同一个词体现的意义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课文语言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抓住字词的“内容味”“表达味”和“情感味”展开理解,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化学生对文本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千百年来流传甚广,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枫桥夜泊》这首诗的字面意思也很简单明了,就是说张继在一个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夜晚,住宿在枫桥,因为心里有愁事,半夜睡不着觉,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  从表面上来看这首诗似乎平淡无奇,无非就是一首写景的诗,可是如果往深处再想一想,张继在心情忧愁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写这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堂提问入手,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在教学中,虽然许多教师对课堂提问都比较重视,并且也设计了不少问题,但由于这些问题的思维含金量不高,不能真正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助力,使得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效果甚微。那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展呢?  一、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
批判性阅读的价值在于引领学生统整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等诸多元素,对文本进行深度反思的阅读。批判性阅读的实施要基于学生前期的质疑理解、重构反思,并建构出全新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获取深度体验。如何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呢?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提出困惑,在质疑中推进批判性阅读  当下阅读理论研究表明,
王崧舟老师提出的“诗意语文”,为古诗词主题化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古诗词在课本中占据重要地位。古诗词教学在应试背景下,以读、背为主,很多学生却因古诗词朗读单一,情境体验不足,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不浓。在古诗词阅读中,关注学生诗意成长,顺应学生学情、认知特点,以主题为引领,统合古诗词内容,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古诗词朗读情境,让学生能够从古诗词中品味诗意,获得语文核心素养。运用主题阅读思维,整合古诗词
任何一种表达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需要认知作为基础支架。低年级学生由于经验有限、方法缺乏,更需要支架。为此,编者在编排统编本教材时,就设定了多维的写话支架,构建了鲜明的助写系统。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支架的作用,在学生搜集素材、运用素材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洞察内容、明晰对象,促进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一、用支架锁定对象,明晰为谁而写  很多时候,学生之所以言不达意,表达能力停滞不前,很大程度就在于他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真正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笔者做了些尝试。  一、画一画,涂一涂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到中、高年级时抽象思维才逐步发展。涂涂画画是儿童喜欢做的事。在教学描写性较强的文本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绘画涂色,有利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