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尼斯,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度,
一半是地中海的清新浪漫,一半是撒哈拉的粗砺狂野。
数千年来,这片土地上曾绽放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
这是一场心灵洗礼之旅,让我带上佳能EOS 100D,
去探寻那些湮没在遥远时空中的故事,
记录下触动内心的每一个瞬间。
当法航的班机降落在突尼斯,我的脚踏上北非大地的那一刻,我发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并没有那么难——放下纷繁琐碎的事情,收拾好最简单的行装,手机里装好词典和翻译软件,单反就带上最小巧轻便的佳能EOS 100D,其他一点多余的重量都不要,因为背包里最大的空间要留给那颗在都市水泥森林里迷路的心。
突尼斯,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度,一半是地中海的清新浪漫,一半是撒哈拉的粗砺狂野,我抑制不住地对它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湛蓝的天空一如地中海般清澈,我深吸一口气,在阳光下微闭双眼,想象着几千年来,在这片土地上绽放的灿烂文明,这种感觉如此奇妙,远途的疲惫也似乎随着轻风慢慢散开去。
作为一个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是突尼斯的国教,95%以上的突尼斯人都是穆斯林。来到这里,当然不能错过突尼斯人的精神家园——圣城凯鲁万。这座兴建于公元670年的古城,与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并称为“伊斯兰四大圣地”。突尼斯人相信,到凯鲁万朝圣七次,就等于去麦加朝圣。
凯鲁万城内有80余座清真寺,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大清真寺”(又名奥克巴清真寺),这座北非最古老、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信徒曾来到这里,虔诚地礼拜祈祷。
从机场坐车到达凯鲁万,已是傍晚时分。由于时差的原因,入住酒店后,我倒头便沉沉睡去。第二天,我一觉睡到自然醒时,天边才刚刚泛起鱼肚白。也好,我也不用急着赶时间,从从容容收拾妥当,从酒店直接走去大清真寺,倒也惬意。
在清晨安静的街道信步闲庭地走着,远远地便看见了大清真寺高耸的尖塔。因为时间尚早,到清真寺时,里面几乎没有人,空阔的广场,三面环抱的拱形长廊,肃穆的宣礼塔,让人从心底感到郑重与宁静。走在长廊下,轻抚那些从废弃的古罗马遗址运来的罗马柱,偶尔还能在石头上看到当初的罗马文字,一时间,好像和那个遥远的时空有了奇妙的交集。
清真寺的礼拜堂不对非穆斯林开放,我透过精致的雕花木门往里看,数百根石柱林立其间,地上铺满了由信徒们亲手编织呈献而来的精美地毯。想象着数千人在这里诚心礼拜的场景,我的心中不由肃然起敬——信仰的力量,如此庄严,如此圣洁。
第一次真正“认识”撒哈拉,是读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粗略一算,竟已是十年前的事。时光荏苒,记忆却鲜活得好似就在昨天。从翻开那本书的一刻开始,撒哈拉不再是地理书上冷冰冰的那一句“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它荒凉单调,它又热情奇幻;它残酷贫瘠,它又自由广阔;它凶险恶劣,它又多姿多情……
突尼斯40%的国土面积被撒哈拉沙漠所覆盖,位于突尼斯南部、撒哈拉北部边缘的杜兹小镇,便是进入撒哈拉的“沙漠之门”。
在历史上,杜兹曾是往来于撒哈拉沙漠商队的一个重要驿站。去往杜兹的路上,越往前行,四周的景色就愈发变得苍莽萧索,草丛越来越稀疏,黄沙渐渐湮没了道路。到了杜兹,便可以看到一片起伏的沙丘——这就是真正的撒哈拉沙漠了!
在当地的小商店租了一套阿拉伯服装,白色头巾,碧色长袍——有些当地人的样子了。沙漠边缘,许多单峰骆驼正在等待客人。进入沙漠有三种交通工具可供选择,骆驼、沙漠摩托和越野车。我决定选择最原始的“沙漠之舟”,用这种沙漠中最古老的出行方式,去感受最质朴的撒哈拉。
骆驼的主人是一名热情友好的小伙子,笑起来有些腼腆,他牵着骆驼在前面走,我们就这样慢慢地往沙漠深处行进。有一句电影台词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用来形容我那一刻的心情,再恰当不过。和撒哈拉的初次相遇,正是一场重逢,像是多年未见的老友,又像魂牵梦萦的情人。
蓝天、白云、金色的沙漠,这片“诗意的苍凉”将我怀抱其间。漫野的黄沙一直向天边延伸去,多少故事湮没在这滚滚黄沙中,静静等待人们的探寻,又或者,只是等待。身处浩淼的撒哈拉沙漠中,人的欲望和烦恼都显得那么微渺。
三毛说,她把那“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此刻,我也将自己的灵魂和血肉都融进了这片大地,我的心也似这一望无际的沙漠般,没有杂质,亦没有尽头。
一半是地中海的清新浪漫,一半是撒哈拉的粗砺狂野。
数千年来,这片土地上曾绽放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
这是一场心灵洗礼之旅,让我带上佳能EOS 100D,
去探寻那些湮没在遥远时空中的故事,
记录下触动内心的每一个瞬间。
当法航的班机降落在突尼斯,我的脚踏上北非大地的那一刻,我发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并没有那么难——放下纷繁琐碎的事情,收拾好最简单的行装,手机里装好词典和翻译软件,单反就带上最小巧轻便的佳能EOS 100D,其他一点多余的重量都不要,因为背包里最大的空间要留给那颗在都市水泥森林里迷路的心。
突尼斯,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度,一半是地中海的清新浪漫,一半是撒哈拉的粗砺狂野,我抑制不住地对它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湛蓝的天空一如地中海般清澈,我深吸一口气,在阳光下微闭双眼,想象着几千年来,在这片土地上绽放的灿烂文明,这种感觉如此奇妙,远途的疲惫也似乎随着轻风慢慢散开去。
作为一个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是突尼斯的国教,95%以上的突尼斯人都是穆斯林。来到这里,当然不能错过突尼斯人的精神家园——圣城凯鲁万。这座兴建于公元670年的古城,与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并称为“伊斯兰四大圣地”。突尼斯人相信,到凯鲁万朝圣七次,就等于去麦加朝圣。
凯鲁万城内有80余座清真寺,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大清真寺”(又名奥克巴清真寺),这座北非最古老、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信徒曾来到这里,虔诚地礼拜祈祷。
从机场坐车到达凯鲁万,已是傍晚时分。由于时差的原因,入住酒店后,我倒头便沉沉睡去。第二天,我一觉睡到自然醒时,天边才刚刚泛起鱼肚白。也好,我也不用急着赶时间,从从容容收拾妥当,从酒店直接走去大清真寺,倒也惬意。
在清晨安静的街道信步闲庭地走着,远远地便看见了大清真寺高耸的尖塔。因为时间尚早,到清真寺时,里面几乎没有人,空阔的广场,三面环抱的拱形长廊,肃穆的宣礼塔,让人从心底感到郑重与宁静。走在长廊下,轻抚那些从废弃的古罗马遗址运来的罗马柱,偶尔还能在石头上看到当初的罗马文字,一时间,好像和那个遥远的时空有了奇妙的交集。
清真寺的礼拜堂不对非穆斯林开放,我透过精致的雕花木门往里看,数百根石柱林立其间,地上铺满了由信徒们亲手编织呈献而来的精美地毯。想象着数千人在这里诚心礼拜的场景,我的心中不由肃然起敬——信仰的力量,如此庄严,如此圣洁。
第一次真正“认识”撒哈拉,是读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粗略一算,竟已是十年前的事。时光荏苒,记忆却鲜活得好似就在昨天。从翻开那本书的一刻开始,撒哈拉不再是地理书上冷冰冰的那一句“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它荒凉单调,它又热情奇幻;它残酷贫瘠,它又自由广阔;它凶险恶劣,它又多姿多情……
突尼斯40%的国土面积被撒哈拉沙漠所覆盖,位于突尼斯南部、撒哈拉北部边缘的杜兹小镇,便是进入撒哈拉的“沙漠之门”。
在历史上,杜兹曾是往来于撒哈拉沙漠商队的一个重要驿站。去往杜兹的路上,越往前行,四周的景色就愈发变得苍莽萧索,草丛越来越稀疏,黄沙渐渐湮没了道路。到了杜兹,便可以看到一片起伏的沙丘——这就是真正的撒哈拉沙漠了!
在当地的小商店租了一套阿拉伯服装,白色头巾,碧色长袍——有些当地人的样子了。沙漠边缘,许多单峰骆驼正在等待客人。进入沙漠有三种交通工具可供选择,骆驼、沙漠摩托和越野车。我决定选择最原始的“沙漠之舟”,用这种沙漠中最古老的出行方式,去感受最质朴的撒哈拉。
骆驼的主人是一名热情友好的小伙子,笑起来有些腼腆,他牵着骆驼在前面走,我们就这样慢慢地往沙漠深处行进。有一句电影台词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用来形容我那一刻的心情,再恰当不过。和撒哈拉的初次相遇,正是一场重逢,像是多年未见的老友,又像魂牵梦萦的情人。
蓝天、白云、金色的沙漠,这片“诗意的苍凉”将我怀抱其间。漫野的黄沙一直向天边延伸去,多少故事湮没在这滚滚黄沙中,静静等待人们的探寻,又或者,只是等待。身处浩淼的撒哈拉沙漠中,人的欲望和烦恼都显得那么微渺。
三毛说,她把那“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此刻,我也将自己的灵魂和血肉都融进了这片大地,我的心也似这一望无际的沙漠般,没有杂质,亦没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