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素描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o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亚杰的同事和伙伴们总是亲切地把皮亚杰叫作“老板”,但是皮亚杰并没有作出那种总是拉长着脸的上位者的姿态,这使得他在工作中只有与他人学术上的分歧而从未招来诽谤。他总是面带微笑,圆形的镜片下透出学者敏锐的目光,贝雷帽和烟斗总是伴随着他,这倒是与嗜雪茄如命的弗洛伊德有几分相似,而贝雷帽经常成为他与孩子们玩耍的道具。
  皮亚杰的研究工作是艰辛且有趣的。亲人朋友们回忆道,年轻的皮亚杰身材瘦高,他还非常时髦地梳着有刘海的发型,但是80岁的他则变成一位弯腰驼背、满头白发并且身材发福的老人。这是常年艰辛的研究和写作工作在这位学者身上留下的印记。但是皮亚杰并不认为自己非常辛苦,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观察并参与儿童的游戏,他常常给孩子们讲故事,也倾听孩子们讲的故事,他发明了许多有趣的实验让孩子们完成,他还总是向孩子们提问“为什么”。
  皮亚杰孜孜不倦地进行着自己的研究工作,于是他给自己制定了时间表并且严格地遵守,这使得他能够将紧张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年,当夏日的假期来临,皮亚杰总是带着一年来的研究资料独自前往阿尔卑斯山上一个废弃的农舍,只有家人和为数不多的朋友知道他的去向。在那儿,皮亚杰或者整理研究成果、写作论文和书籍,或者散步、思考。当夏季的炎热退去,皮亚杰从山上归来时总会带回丰硕的成果——几本著作和数篇论文。由于这样的习惯,到1966年皮亚杰发表著作和论文已有两万页,而这样的习惯,皮亚杰一直坚持到1980年他去世为止。
  ——于《重读先哲皮亚杰》
其他文献
1.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1979年)  (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杨斌选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年5月第一版 110页)  2.……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的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1945年)  (同上书61页)  3.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197
期刊
3月31日,王信:做值日发现垃圾桶“失联”!众怒,徐亚楠说:垃圾桶旁边常有“欠准头”的纸团,她扔了。霸气的劳动委员!  我点赞:有思想,且思且看且行。  4月1日,王星懿:赞美,教室出现了三个垃圾桶,每个垃圾桶上方还有字:可回收垃圾;恶心垃圾(如牛奶袋,鼻涕纸);不利成长垃圾(如,饮料,油炸食品袋)。不好意思吃垃圾食品了。  我点赞:有办法!垃圾桶螺旋式哲学回归。  2日,顾苏宁(宣传委员)记录:
期刊
让·皮亚杰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西方把他视为与苏格拉底、弗洛伊德、爱因斯坦齐名的思想文化巨人。重新了解皮亚杰的思想尤其是他对儿童心理和认知的研究,让我收获颇丰。  超越文化基因,审视教育思路  “皮亚杰认为:‘学习从属于发展’,‘教育从属于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儿童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步调’。”  “他(指皮亚杰)提出的这几个阶段使人们加深了对儿童的了解,成了人们把握儿童认知发展的路标。
期刊
2012年我在全区推动了教师系统地阅读《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期间,有着太多的触动、感悟与思考。  阅读教育名著最初并非本意,只是因为专业和老师的要求,大学时的所谓阅读,更多地停留在浏览的层面上,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对我未来有什么特别的影响。工作后的经历让我逐步感受到教育名著,特别是皮亚杰专著的重要作用。  为什么要读皮亚杰?  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理论与实践都表明,阅读与思考是教师成长的重
期刊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大脑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不仅帮助儿童消除身体和大脑的疲劳,还能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但由于作业多,学习任务重,孩子睡眠普遍不足。其中不乏由于认知偏差和强迫思维而引发睡眠障碍的情况发生,本文就是笔者利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对一个五年级男生进行睡眠障碍心理辅导的案例简介及分析。  个案基本情况  五年级男生王超(化名),在校寄宿,体形稍胖,在父母陪伴下来到我的办公室。他因为自己的睡眠问题
期刊
孔子师法之一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育  但凡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启发式”教育,这源于孔子在《论语》中那句著名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示之,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那么,孔子的这句话究竟有何含义?孔子是如何启发学生的?它对于今天的教育和班主任工作又有何借鉴意义呢?  “愤”,在古代通“贲”,有“怒气充实”之意,在这里指的是内心情绪的饱满、激昂状态;“
期刊
背景  新学期伊始,我安排了话多好动的男生小哲和沉默寡言的女生小月同桌,希望他们能性格互补,共同进步。可从第二个月开始他们就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执不断。我一直调解、劝说,要求他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虽然其间他们也有几次握手言和,但是时间证明那都只是昙花一现。当他们的争执成为“连续剧”后,我的感觉常常是这事也能吵得起来?为什么要吵这么久?  事件  这天,班长来报告说小月被小哲“打”哭了。我去看时小
期刊
高一,作为高中的起始年级,将为整个高中三年定下基调,打下基础。对住校学生而言,能否顺利适应新的环境,是最先遇到的挑战;而这个新的“环境”里,“寝室”,无疑是最小的单元。于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住校生活”就成为高一班主任首先要做的事。如何实现呢?我认为,班主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外在行为,用“规则”来引导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住校生管理办法,从寝室卫生要求到寝室纪律条例,林林总总,事无巨细
期刊
遇挫  学期中老班长临时决定出国完成高中学业,“班长”这一职位出现了临时空缺,重选班长迫在眉睫。  当提及选举规则的确定时,班上顿时炸开了锅。有学生认为直接投票选举,得票多者胜出。立刻有学生反驳:“投票最多的人只属于是老好人,绝不适合于当班长!”也有学生认为班长应该在两个副班长之中产生,因为副班长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有学生提出应该选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担任班长……大家各抒己见,争得面红
期刊
举橙子  中午放学时,我要求学生将凳子反扣在课桌上。可经常有学生忘记。提醒好几次之后,情况依旧没有好转。一怒之下,我宣布:即日起,凡是没反扣凳子的同学举凳子三分钟。  晚上批阅学生随笔的时候,一篇名为《举橙子》的文章映入眼帘。我先是纳闷,等看完后,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  昨天中午,我举了橙子。这是为什么呢?  午睡后,一走进教室,就看到黑板上那几个醒目的大字:张雨萌,没有扣橙子。按照向老师的规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