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阅读兴趣的点滴体会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2003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教师、文本融为一体,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视野,激励学生用心钻研,攻可难关。不可想象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仅凭毅力,可以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数百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即使完成,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怎样使学生才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
  
  一、精选内容,诱发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理强,童稚天真,可塑性强。根据其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恰当地选择一些浅显的阅读材料,就会诱发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吸引他们去读、去想、去感受,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紧扣“贴近学生实际”这一原则,精批细选阅读内容。如低年级学生入学时间短,我就为他们选取浅显的寓言、童话、童谣、儿歌等,让他们能读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帮助。同时寓言的短小精练,童话的离奇曲折,又激起了他们阅读欲望和兴趣。对中年级学生,则根据他们的学习生活实际,采取“课后阅读”的方式,结合课文的学习,向学生推介革命英雄故事、科学普及读本《十万个为什么》、古诗、现当代中短篇小说《百合花》《我的第一个上级》等。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主题的巩固升华,而且也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高段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课文内容也更加丰富,为之推介的范围也相应加宽,除了散文、诗歌外,还可有名著,如《红岩》、《水浒传》等和高尔基的《我的大学》、《安徒生童话选》等。让学生在读中学会读书,由读文进入悟理、悟情的境界。
  
  二、巧设悬疑,引发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激起他们阅读的欲望与兴趣,要强调学生边读边想,在“想”字上下功夫,学会设疑,找准疑点,探求释疑途径。
  1.对题目设疑。如《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是植物,它为何有“脚”呢?
  2.对课文中重复的词语设疑。如《林海》。
  3.对课文中句式选择设疑。如《草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地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4.对课文结尾设疑。“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永生的眼睛》为什么把女儿的年龄放在文章的结尾。
  5.对课文内容安排设疑。
  6.对标点设疑。如《我的“长生果”》中的“长生果”为什么要加引号?
  7.对课文中人物行为设疑。
  8.对文中人物语言设疑。如《落花生》一文,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哪些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9.对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设疑。《梅花魂》一文,“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外祖父”为什么哭了?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10.对景物的描写设疑。《鸟的天堂》中,为什么前面只写树而不写鸟?
  此刻,教师进行有机组织,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共同探讨,人人积极参与其中,并善于与他人合作,这样学生既获得了锻练的机会,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通过音乐、图画、录像、实物、道具、表演、游戏以及绘声绘色的教学语言,创设气氛,使学生感到“课伊始,趣即生”,激发学习兴趣。
  1.实体情境。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理解,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常识性课文教学。如教材中涉及的山川、日月、花鸟虫草等内容,可带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看录像、放课件、听录音,再现教材中的情境。再根据课文内容表演,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将相和》等文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这样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
  3.语感情境。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维,体会其情境。这里所说的“语感”是指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者的个性体验,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主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做出自己的体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4.想象情境。教师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篇末可设问:①、小女孩为什么在大年夜被活活冻死,嘴角还带着微笑?②、她如果还能说话,想说些什么?③、假如小女孩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她的命运又会怎样?这样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两种不同的社会主义制度,把感情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组织主导,启发兴趣
  
  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活动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其思维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等高于学生,因此,必须在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组织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深化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1.适时交“钥匙”
  在教学不同文体的课文时,把读懂文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去打开语文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如《飞夺泸定桥》一文教学,则让学生围绕“怎样飞”“怎样夺”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经过。读懂课文,同时让学生明确:读写事文章时,应抓住事情发展顺序这一重点去品词评句,理解内容。
  对课文内容写法相似的只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同样方法学习其他部分,这样有利于学习方法的运用,能力的形成。
  要把学法转化为能力,还需反复实践,就应选取不同体裁的短文,让他们用学到的方法自己阅读,互相交流,分享成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2.有机抓训练
  在新教一篇新课时,我都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序列型,启发学生找出新知和旧知之间的联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课外我利用饭后、自习前的时间开展“一分钟训练”系列活动,“一分钟抄写或默写”“一分钟朗读”“一分钟默读”“一分钟背诵”等,字数标准循序递增,速度逐步提高,用制度培养习惯,用习惯强化兴趣,用兴趣促进能力。
  3.拓展新空间
  结合学生好胜心切、勇于进取的特点,我不失时机地组织“读书报告会”“好书好报推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感受攀登之乐。选取其中优秀的张贴在教室,利用教室板报作为名言警句积累台,全班学生人手一本“采蜜集”积累,丰富了学生语汇。在学生中倡议拿出自己的好书,组建班级图书角(选举保管员,订立了借书、保管制度,定期开放阅读。)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视野。
  4.激励促推进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训练,我都始终坚持把“把竞争带进集体,把激励带进班级,把榜样树在班级”这一原则,注重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利用板报光荣榜、班会、晨会、夕会等机会适时表扬优胜者、进步者、改过者,让他们感受成功之乐,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班级形成了浓烈的富有朝气的学习氛围。
  总之,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习惯养成,我们应采取宽松的、多样化的手段,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应该蹲下身子来看学生,平等地交流。严而有度、爱而不溺,这样才会使学生“亲其师,效其行”,就能开发出更为广阔的教学新天地。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是优化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倡导 自主 感悟 思想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新课程思想已逐渐被学生接受,然而新课程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高中物理课中,把原来验证性的实验多数改为探究性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变为探究力,质量,加速度三者关系,由原来的验证动量守恒,变为寻求碰撞中不变量等等。  这些都明确提示,要加强
期刊
“没有美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语文新课标》的明确要求“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全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知、体、美、劳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挖掘教材,培养审美意识    我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充分利用教材从中掘教材美的因素,教材应作为我们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材料的依据,别林斯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
期刊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纲要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又是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渗透品德教育,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我们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写作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品德教育
期刊
多媒体,是电脑多媒体技术的简称,它之所以对教育领域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是因为多媒体技术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而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如幻灯、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它是其它媒体的整合。多媒体技术就是指将声音、图像、动画、手写等各种记录介质和记录方式有机地联合在一起工作。如果我们能适度地运用多媒体,不仅能优化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打造出充满科技气息的物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方面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同时也要求小学低年级就要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会写字800—1000个。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高自我识字的能力,增强识字的效果,一直都困扰着我
期刊
小学生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而作文评估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让小学生从不会写到写的较好,从缺乏感知到自信创作,要求老师在评估方式上要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有针对性地积极使用激励式评估方法,有目标地指导学生获得更好的写作技巧和更浓的写作兴趣。    一、激励式评估具有应用针对性和引导性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不会把生命出卖于你,但会为了一条彩色的绶带把生命奉献
期刊
教师高尚的师德是树立形象的基本条件。塑灵魂还需灵魂美,正品德更需品德高。师德建设作为普通中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乃至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我国普通中学师德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近年来,由于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普通中学师德建设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师德水平和全面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
期刊
新课程下的课堂资源将不再由一本教材、一位老师垄断,课改几年来,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作为课堂教学资源中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动态生成性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因为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课堂上一句无心的闲话、一道错题、一个突发的念头都可能成为崭新的课堂资源。叶澜教授充满诗情画意地说,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期刊
摘 要 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牢固掌握新知识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弄懂在老师讲解之前所要了解的知识,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谈了从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与学习,转变为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更学会创造。  关键词 预习 语文教学 主动学习 创新能力培养    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牢固掌握新知识的前奏,
期刊
【内容提要】    世人皆知“金陵十二钗”,知此“十二钗”之外的可谓是屈指可数,然而正是一干看似并不重要的 跑龙套的 人物撑起了红楼一梦巨厦的基础。在这一干人中香菱可算是佼佼者。她的存在可谓是红楼巨著中一条若隐若现且又不可断缺的暗流。她与书中的主要人物宝、黛、钗、湘等人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 关系,这种特殊关系远非平、袭、晴、鹃等人可比,香菱的一生,衔接了大观园人生世故的一面鲜为人知的断层,从而让《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