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道德发展的三项制度及改革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liut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什么地方?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他们的回答惊人地相似,都离不开分数、成绩、升学这几个词,几乎没有人提及学校的道德教化功能。他们没有意识到,学校应该是一群有道德的人做有道德的事的地方。学校最基本的功能—传承文明、道德教化,基本上被大家忘却脑后,甚至校长本人也很难想起。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老校长经亨颐先生说得好:“一所好的学校,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地方的社会文化风尚。”可我们的校长说,当前的社会道德有问题,消解了学校教育的影响,这是社会问题,校长有什么办法?
  这个问题需要探讨。如果连学校都不能提升人的道德水平,还能寄希望于哪个地方?如果连学校都放弃道德教化的功能,国民素质将会怎样?我认为,这是教育的责任。我们不应该只是发现问题的人,还应该是解决问题的人。
  道德是怎么产生的?人如果生活在一个有道德的环境里,时间一长,他会认为,这就是对的,就应该这样,习惯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习惯变成品质,慢慢地,品质会变成观念固化下来。孩子也一样,如果我们创造有道德的学校环境,让孩子过有道德的生活,假以时日,就会根深蒂固,形成习惯,并且不断生长,变成他的品质、观念和行为准则,最后孩子的外在表现和内在观念就一致了。
  当前,学校德育活动化,学生就像道具一样,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参加得多了,也麻木了。这些活动不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强加给学生的。它不是长期的环境,只是偶发事件。所以,我们弘扬道德也好,开展德育活动也好,应该使之产生于一个有道德的环境,如此才是有效的。
  一
  长期以来,学校因袭实行的班主任制度、班干部制度和“三好学生”制度,在教育发展史上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德育的关键,是尊重和平等,这些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一个有道德的环境的生成,所以需要改革和完善。
  先说班主任制度。在班主任制度下,孩子面前的教师分成了三类:班主任、任课教师和行政干部。班主任的责任和压力过大,相应的待遇补贴偏低,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很多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任课教师只负责所教学科的课堂纪律和成绩,缺少必要的教育能力的培养;行政干部高高在上,不参与班级管理,不接地气,更是优质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学校行政设置繁复,效率低下。没有全员育人,就没有全程育人,更做不到全面育人。而另一方重要的教育者—家长只能被动服从与配合学校和教师,缺少民主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更没有评价权,且受到的培训极少,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再说班干部制度。班干部制度架构之初试图让孩子去管理孩子,充当老师的助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班干部并没有充当自主管理的角色,此时孩童的心智并不健全,在班干部制度下,他会产生特权意识,误以为干部高人一等,造成班级“官场化”,营造了不平等的环境,而平等才能产生尊重,尊重是道德的基础条件之一。班干部制度造成的不平等环境极不利于道德的形成。
  最后来说“三好学生”制度。“三好学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学校的初衷。因为它鼓励的是少数人,甚至是极少数人,相当于主动地把学生分等。即使这个学生的体育进步了,品德进步了,但是成绩没有达到要求,也不敢妄想当“三好学生”。学校应该鼓励所有的孩子进步,鼓励所有的孩子全面发展,而不是把学生人为分等。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早就发出倡议,废除在学生还没有成熟时就将他们分为三六九等的“三好学生”评选制度,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材,所有学生的进步都应该受到鼓励。
  二
  基于以上认识,润州区进行了如下改革:
  (一)构建“班级教育小组”集体领导的班级管理体制
  班级教育小组由学校行政干部、任课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组成,是班级教育和管理的领导核心,并合理分工。教师成员主要负责班级事务,班级的常规工作由其轮流负责,组长负责协调组织;实行导师制,把全班学生合理地分给教师做“研究生”;重要活动分工,如班会、春秋游、运动会、艺术节、读书节等;牵手学生分工,就是把班级内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分给组员来帮扶。而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负责联络相关家长和同学,采集民意,参与管理。
  班级教育小组的运行机制是“日碰头”“周例会”和“月诊断”。“日碰头”“周例会”不拘时间,不拘形式。“月诊断”则把当月出现的问题、取得的成效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并制订下个月的工作计划。
  与此相关,学校的评价制度也要改革。主要对班级的发展进行捆绑式评价,也就是说只需要评价各个班级的发展状况。对组员而言,班级发展评价即为对其个人的评价,鼓励合作共进,形成共建班级合力。班级建设好了,学校就好了。
  相应的津贴分配制度也需改革。原来班主任有津贴,任课教师并没有,而建立班级教育小组后,所有教师都参与班级管理,需要建立新的分配制度。绩效工资改革为分配制度的重建提供了可能。班级教育小组组长和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远小于原来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差距,组长与行政干部之间的收入差距甚微,鼓励行政干部回到一线。
  (二)建立志愿者制度
  志愿者不但是当今世界流行的概念之一,而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辐射效应。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者的精神。从做事的角度来说,志愿者是主动去做,而非被动去做。
  我认为,志愿者制度是创造有道德的学校环境的关键所在。班级所有事务和岗位采取学生自主认领的形式,将“我要你做什么”变成“我愿意做什么”。在运行机制上,学校的德育处、团队组织同时也是志愿者组织的管理者。在评价机制上,主要采用星级晋级制来评价学生个体,评价依据主要是服务时间,与岗位无关。
  建立志愿者制度之后,孩子们每天看到的都是同学在为班级、学校甚至社会做好事。长期做,天天做,大家都在为对方服务,这就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使大家天天生活在有道德的群体当中。有些孩子最初并不愿意做志愿者,但由于环境的影响,就自觉加入进来了。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把学校变成一个有道德的地方,孩子们就可以生活在有道德的环境里,自愿地、无偿地为他人服务,为集体做贡献,逐渐形成习惯。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把家长也影响成为志愿者。在学校里创设一些岗位,比如,图书馆义工、兼职教师、辅导教师,等等。通过学生志愿者活动,逐步带动家长参与,然后组织家长去帮助弱势群体,参加公益事业,维护公共秩序,承担社会责任。
  一旦家长成为志愿者,其社会影响力是无穷的。我们润州区有两万多个孩子,十几万家长,如果我们长期坚持的话,每十年就会影响到十几万人口,坚持两个十年,整个润州区的二十几万人口都会受到影响。长此以往,社会道德水准就会得到提升,学校影响社会文化风尚的功能就能得以实现,这就是学生志愿者的辐射效应。当然,学校影响社会,或许还只是我们的推想,学生引领家长,却是触目可及、早已呈现在眼前的现实。
  志愿者制度还可以带动师德的提高,教师和学生在有道德的学校环境中相互促进、相互影响,随处可见爱与奉献的情景,教师的灵魂必定得到涤荡,教师也会成为志愿者,从而加速形成一个高尚而又充满活力的教师群体。
  (三)构建新型“三好学生”制度
  新型“三好学生”制度旨在鼓励学生进步和全面发展。具体分为德、智、体三方面要求和准入机制。
  德—以前,品德好不好,难以界定,但志愿者制度建立以后,学生就有了志愿者星级评价,比一比谁做的好事多。“三星级”即具备“三好学生”准入资格,这就有了品德考量的抓手。
  智—跟自己比进步。智育成绩跟人的智力有关,跟生长发育的程度有关。所以评比时,让学生跟自己比进步,不仅指成绩进步,也包括态度进步。态度进步了,未必成绩就能进步,但是态度进步了,它也是智育的主观能动性的努力的结果。
  体—体育成绩跟体质有关,不仅受先天的影响,还受生长发育的影响,甚至受营养结构的影响。“体”和“智”一样,我们不对其作过多要求,只看学生自己的进步程度。
  除德、智、体之外,我们还加了很多其他准入机制,读书、家务事、书写水平等,主要是为了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比如读书,学生要根据我们开出的必读书目获得“读书之星”。另外,为了鼓励孩子多读书,我们鼓励孩子推荐好书给大家看,要写出这本书好在哪里?这是一个门槛。我相信这个门槛每个孩子都能迈过去,只要认真去做。
  新型“三好学生”制度的特点是人人都有机会,这些机会跟学生的生长发育、智力因素关系都不大,努力以后就能实现。实现以后,不会有人攀比,因为都是个人平时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尤其是志愿者星级,这些评价标准就避免了把考试分数看得过重。
  三项改革,实际上就把学校里最重要的制度做了完善。这三项改革很难,但是只要我们足够重视,扎实推进,德育工作一定会不断进步。
  实际上,学生、家长的道德水平都得到提高的话,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就会随之提高。因为学校的覆盖面太广了,我们不能指望其他机构来提升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平,学校才是最可靠、最有效的渠道。
  【黄科文,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局局长】
  责任编辑/南 丽
其他文献
一年一度的大队委竞选演说结束了。申报劳动委的没有一人,而竞选大队长的趋之若鹜。为什么会这样呢?孩子们的回答很有趣:“大队长可以管大队委,中队长能管中队委。当得越大,管的人就越多。”看来,孩子们是非常看中手里的权力的。  一、每个人都有对于权力的需要  权力是什么?在维基百科中,权力被定义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是政治学、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在很多人看来,“权力”一词是与统治、权威或控
近读武汉大学沈壮海、佘双好教授等撰著的《学校德育问题研究》,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该著直面学校德育问题,研究视野宏阔战略,研究方法综合全面,问题求解富有启示。    直面真问题    该著在正视新中国学校德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本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切准“真”问题,即当代中国学校德育实践中面临的弊端、真实存在的困惑,诸如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等;聚焦“大”问题,即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发展中的
一    “开展干部作风和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规范教师道德行为的内在要求,是确保我区教育系统平安和谐稳定发展的迫切要求。”2009年10月14日上午,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局长郑映通以高屋建瓴的讲话拉开了区2009-2010学年度“师德师风教育月”的帷幕。  本学年度的“师德师风教育月”,正值宝安区迎接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的督导评估,除了活动本身的要求外,教育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中国儿童现在最需要的东西是动的机会,是自动的机会,是联合自动的机会。我们的教育方法就是要使学生自动。”他的这一观点,在21世纪教育发展的今天看来,非常具有前瞻性,“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上海市二期课改理念的核心,而“动、自动、联合自动”正是实现这一理念的重要方法。学生社团是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在激发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方面发挥了
穿过紫薇路的小桥,走进绿树环抱、小河环绕、红墙裙楼的魅力校园,笔者专访了该校班级文化建设项目负责人、副校长肖家芸。肖校长非常热情,透着让人放松的儒雅和慈祥。他为我沏了杯热茶,在茶水袅袅升起的热气中,我们慢慢进入到这次访谈中。  :肖校长,作为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您是如何认识德育、定位德育工作的呢?  肖家芸:我们学校领导班子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文化立校”的办学理念。德行根于内心,所谓“秀内美外”
“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要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德育要先行一步、先打基础,就像盖楼要从一楼盖起一样,贯穿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天津市河东区教育局局长郑庆东在交流德育思想时如是说。  中国德育:郑局长,您好!我们常说,百育德为首,成才先成人。今年是您从事教育事业的第30个年头,一路走来,您对德育工作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郑庆东  中国德育:德乃为人之本,德育乃育人之本。宋代史学家
李郁林,第三届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中学教师、德育室主任。他从事教育工作27年,行政管理工作16年。做人,他诚实守信,即使总有人说他“太傻”;做教育工作,他用人品感染并影响着身边的教师,用无边的爱呵护着自己的学生。他简单、真诚,没有那么多弯弯绕,他是年轻教师心中的“老大”,是学生迷途中的指路人。总有那么一些人,他或她,用看似不太强大的力量,一点一滴,影响着我们价值观的形成——  
为人低调,做事高调,这是钟平局长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说起德育,他有条不紊地叙说着自己的见解。他说,每个人起初都是一颗小树苗,禀赋各有不同,在历经了阳光雨露滋润、暴风骤雨袭击之后,有的笔直葱茏,有的却弯曲分叉。对于那些弯曲的树苗,我们需要通过修剪来对它的长势进行矫正,让每棵树苗都长成有用之才,这就是德育。  中国德育:钟局长,您好!教育的核心问题可以归结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一切教育工作
十岁的儿子做作业时,不认真,错误频出。妈妈数落其粗心,连带的是数落其贪玩、迷恋电视、没有礼貌、不愿与人合作……其不服,顶撞。妈妈气急,当其同学面,斥之:“看看你这些同学,你哪样能跟人家相比?人家的优点你一样没有,怪不得老师不喜欢你,你就没有让老师喜欢的理由!”其痛:“不要讲啦!,我是个坏孩子!呜……”待平静下来,妈妈回想孩子一步步的成长,开始拷问自己——    孩子,你不知道,妈妈是多么爱你!自从
11月8日,全新梅赛德斯一奔驰EOC纯电SUV正式登陆中国市场。此次上市带来2款车型——全新梅赛德斯 奔驰EOC纯电SUV 400 4MATIC和全新梅赛德斯 奔驰EOC纯电SUV 400 4MATIC创世代1886限量版,厂商建议零售价格分别为人民币57.98万元和62.28万元,购买全新EQC纯电SUV的客户还可享受购置税全部减免,并在购车时额外享受到人民币1.6万元的国家新能源补贴。全新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