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支点”,让数学活起来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3981436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反映了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通过综合实践去做数学、学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机会。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探索“杠杆原理”背后隐藏的数学原理,体现数学与物理学科的联系。通过引导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归纳概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从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引入新课,开启了寻觅“支点”的全新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支点”
  师: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数学家阿基米德没有撬起地球,但是他的“杠杆原理”却成为我们学习的有力工具。
  师:“支点”是什么?请看——“支点”就是能使杠杆绕着它旋转并能支撑起杠杆平衡的点。
  师:再看,平衡的天平也可以看作一根杠杆,支点在中间,只要两边质量相等,天平就能平衡。
  师:图中(图略)聪聪和明明质量都是30 kg,他们坐在跷跷板上,支点在这儿,为什么质量相同,跷跷板却不平衡?
  师:父子俩也在玩跷跷板,父亲60 kg,儿子40 kg,支点在这儿,跷跷板却平衡了。为什么质量不相同,跷跷板却平衡了?
  师:看到这儿,你们大胆地猜猜,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是什么?
  生:我认为是物体的位置。
  生:应该还有物体的质量。
  生:物体与支点的距离。
  师:大胆猜想还要通过科学的实验进行验证,让我们带着这些猜想走进“有趣的平衡”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反思】在导课中,教师通过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引出“支点”,通过平衡的天平、不平衡的跷跷板、平衡的跷跷板认识“支点”,感悟“支点”,并通过这些素材的演示使学生猜测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可能有物体的位置(物体与支点的距离)、物体的质量,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制作简易平衡杠杆,期待“支点”发力
  师:同学们,我们这样制作平衡杠杆——竹林一根竹,四步就平衡。第一步,去劣取优,中点打孔;第二步,孔中穿绳,等距标记;第三步,认清标记,小心刻槽;第四步,提拉线绳,验证平衡。这样标准杠杆就做好了。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学具袋,这根平衡杠杆的支点在哪里?
  生:中点。
  師:在距中点的左、右两边,分别等距离标有1,2,3,4,5,6。
  师:学具袋里还有4枚1元硬币及两个小塑料袋。这些学具可以帮助我们探究真理。你们期待进行下一项探究活动吗?
  生:期待!
  师:好,就让“支点”来发力吧!
  【反思】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密切跟踪学生的制作简易平衡杠杆活动,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学生制作的精彩瞬间,给学生莫大的成就感。当教师告诉学生,这样一根杠杆和4枚1元硬币可以探究真理时,学生满满期待解开“支点”的疑团。
  三、刻度数相同、硬币数相等,验证杠杆平衡因素
  师:左、右两边袋子分别放在刻度3时,要使杠杆平衡,左、右两边袋子里硬币数可以为几?
  师:老师在塑料袋左边放1枚硬币,杠杆平衡了吗?
  生:没有。
  师:要怎样调整?
  生:左边重了,我在右边也试着放1枚硬币,杠杆保持平衡了。
  师:你们手上还有硬币,继续尝试,还可以怎样放,也能使杠杆保持平衡?
  生:我在左、右两边塑料袋里各放2枚硬币,杠杆保持平衡了。
  师:左、右两边袋子分别放在刻度数相同处,要使杠杆平衡,左、右两边袋子里硬币数有什么规律?
  生:左、右两边袋子分别放在刻度数相同处,要使杠杆平衡,左、右两边袋子里硬币数也要相同。
  师:现在同学们在左、右两边塑料袋各放2枚硬币,它们移动到什么位置才能保持平衡?
  生:左、右两边各移动到刻度1处保持平衡。
  生:左、右两边都移动到刻度4处保持平衡。
  生:左、右两边分别移动到刻度6处保持平衡。
  ……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左、右两边塑料袋中各拿走1枚硬币,再尝试移动塑料袋,怎样移才能使杠杆保持平衡?
  生:左、右两边各移动到距中点相同的1,2,3,4,5,6处,就能使杠杆保持平衡。
  师:也就是说,如果左、右两边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硬币,它们移动到距中点相同的——
  生:位置,才能使杠杆保持平衡。
  师:通过刚才两个实验,你们能告诉老师,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是什么吗?和同桌说一说,再发表意见。
  生:是刻度数和硬币数。
  师:如果杠杆没有刻度,塑料袋中装的是其他物体呢?刻度数和硬币数可以换成什么?
  生:物体与支点的距离和物体的质量就是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
  【反思】《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和师生对话展开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思考的机会,为验证课前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是物体与支点的距离和物体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探究杠杆原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拨开迷雾,初现杠杆平衡原理
  师:塑料袋挂在左边刻度3上,放有4枚硬币,猜猜看,应该在右边刻度4上放几枚硬币才能保持杠杆平衡?
  生:右边轻了,我猜右边还要放3枚硬币才能使杠杆保持平衡。   师:现在右边刻度4上放了3枚硬币,杠杆平衡了吗?
  生:平衡了。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如果杠杆平衡,你觉得左边刻度数、左边硬币数与右边刻度数、右边硬币数有什么关联?
  生:我发现左边刻度数+左边硬币数=右边刻度数+右边硬币数。
  师:好像有道理。
  师: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我发现左边刻度数×左边硬币数=右边刻度数×右边硬币数。
  师:好像也对。
  师:是不是杠杆平衡就一定会有这两条规律?下面4人一小组完成下面的表格(表格略)。为了提高操作效率,在操作前,请组长先组织小组同学交流:
  1.可以借助什么规律验证杠杆平衡?
  2.表格中每行右边硬币数可能是几?
  学生再操作验证、交流:
  1.所借助的规律哪个正确?
  2.组织交流,把小组发现的杠杆平衡的规律写下来。
  师:各小组都完成了,请你们这一组上台来汇报展示。
  生:我们先借助前面的发现:左边刻度数+左边硬币数=右边刻度数+右边硬币数。假设左边刻度3上放4枚硬币,那么右边刻度2上放5枚硬币。操作时,杠杆不平衡。再借助前面的发现:左边刻度数×左边硬币数=右边刻度数×右边硬币数。假设左边刻度3上放4枚硬币,那么右边刻度2上放6枚硬币。操作时,杠杆平衡了。
  生:用同样的方法假设并操作验证:如果左边刻度6上放1枚硬币,那么右边刻度3上放2枚硬币。杠杆保持平衡了。
  生: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小组发现,如果要使杠杆保持平衡,那么左边刻度数×左边硬币数=右边刻度数×右边硬币数。
  师:其他组同意吗?
  生:同意!
  师:把刻度数换成距支点的距离,硬币数换成物体的质量又如何描述呢?
  生:杠杆要保持平衡,左边距离×左边质量=右边距离×右边质量。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同学们的发现是:左边刻度数×左边硬币数=右边刻度数×右边硬币数,左边距离×左边质量=右边距离×右边质量。这就是阿基米德的杠杆平衡原理,你们太了不起了,给自己来点掌声吧。
  【反思】这一探究活动的探究方法非常重要。为了提高探究效率,教师建议各小组先研究探究方法,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假设数据,再操作验证,为得出探究成果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自主探究,发现杠杆平衡原理中的反比例关系
  师: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根据前面的学习,是否需要实验,由组长组织组员交流后决定。
  师:你们为什么不操作就开始填?
  生:根据前面得出的杠杆平衡原理:左边刻度数×左边硬币数=右边刻度数×右边硬币数。我们小组直接填出表格中右边硬币数分别为:12,6,3,2。
  师:你们小组是先填再操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生:根据前面得出的杠杆平衡原理,得出的右边棋子数分别为12,6,3,2。我们小组还是觉得需要操作来验证一下,可以再次体验杠杆原理。在操作验证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左边刻度数与硬币数保持不变时,右边刻度数与硬币数成反比例关系。
  师:真是一个善于组织、策划的小组长,探究无止境,实践悟真知。你们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掌声鼓励!
  【反思】由于前面已经得出杠杆平衡原理,这一教学环节,大多数小组都选择直接运用前面的规律、合情推理填写表格。但没有操作的探究总是显得苍白无力,先填表再进行操作验证的小组很快发现:左边刻度数与硬币数保持不变时,右边刻度数与硬币数成反比例关系。教师及时进行评价和鼓励,为学生以后的探究指明了方向。
  六、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师: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同学们经常玩的跷跷板,有时候能够达到左、右平衡,就是应用了杠杆原理。相信你们能运用杠杆原理解释课前的疑问。
  师:看图中数据,说说为什么质量相同的聪聪和明明坐的跷跷板不平衡。
  生:因为30×30≠20×30。
  生:不符合杠杆原理,左边物体质量×左边物体距支点的距离≠右边物体质量×右边物体距支点的距离。
  师:真会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再看质量不同的父子俩玩跷跷板,跷跷板为什么平衡了?
  生:父亲质量60 kg與父亲距支点的距离30 cm的乘积等于儿子质量40 kg与儿子距支点的距离45 cm的乘积。与杠杆原理一致,所以跷跷板平衡了。
  师:你们真是一群会观察、爱动脑的孩子!
  【反思】这一教学环节首尾照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联系杠杆原理解决问题。
  七、寻觅“支点”,课外漫溯
  师:杠杆在物理学中有等臂杠杆、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之分,让我们通过下面的视频去了解吧(播放视频)。
  师:图中25 kg的亮亮坐在这根木棒上可能撬起巨石吗(杠杆长3 m,石头重200 kg)?如果可以,那么支点在哪里?让我们课后去寻觅。
  【反思】古希腊学者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全课由“支点”引入,让“支点”发力,生成“支点”,学生进一步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创新思维的开始。以寻觅“支点”这样的“微科研”问题结束全课,激励学生投入更广阔的探究领域。
  (作者单位:江西省铜鼓县第二小学)
  投稿邮箱:405956706@qq.com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以群文阅读的形式开展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活动,在学生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进行同质化整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深度阅读的兴趣,使其在自发阅读、体察、对比中了解情境设置的主题人物鲁迅的童年和少年情趣,换位思考、感受小鲁迅的心理需求,拉近与小鲁迅的距离,为学生日后体会“大”鲁迅的其他作品奠基,完成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之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的学习任务。  关键词:群文阅
期刊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提高教育治理能力,遂川县将2020年定位为“学校管理建设年”,根据《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及学校管理实践经验与思考,遂川县制定了“十大管理”方案,如做好学校规划、校园规划、学校德育体系、教师培养规划等,这是每一个中小学校长必须承担的管理工作。仅仅做到这些,只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校长,和优秀校长、名校长还是有差距的。要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校长,应该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写作能力与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图1)为例,谈谈关于习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期刊
解决问题能体现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思维能力,其内容编排和呈现方式富含趣味性、开放性、探究性、现实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和创新意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教材编排零散、习题设计跳跃,学生难以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师苦口婆心,学生依赖心理严重,不爱动脑筋,等待教师讲答案;课后独立练习时,学生不认真读题,看漏信息,看错数据,误解问题……教师伤脑筋,学生没信心,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如何
期刊
钟启泉教授说,单元设计是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是落实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路径。数学单元设计,需要我们把视角更多地投向数学内容的本质、蕴含的思想方法以及学生思维品质的培育,真正实现教学设计与素养目标的有效对接。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架构学习单元、设计单元学习目标呢?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基本的设计思路和路径。  一、从单元要素分析的视角进行教学设计  数学大单元设计需要深入分析几个要素:数学课程
期刊
朱胜阳,中小学高级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中国教师报》“非常教师”,《小学语文教师》“月度人物”,《教师博览》杂志社签约作者,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绍兴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长期致力于儿童阅读推广和读写课程、研学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在《教师博览》《小学语文教师》等教育期刊发表文章近20万字,出版《跟着名家学语文》(四年级上、下册)、《文化寻根》等书。  语文学习中一直流传“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
期刊
人都有好恶之心,待人接物难免会受到情感的影响,潜移默化之中就会导致我们在判断的时候出现偏差:对自己喜欢的,会不加辨别爱屋及乌连带与其有关的事物也喜欢;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同样会连带着与其有关的一切事物都不喜欢。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却明显会失之偏颇。正如《大学》有云:“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常人固然可以如此待人接物,然而教书育人的教师却万万不能如此。我的一个学生就用自己天真朴实的言行给了
期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主题学习”注重的是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真正正地学语文,注重的是学生的长期发展。本文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猫》为例,从“一读再读”“一少再少”和“一给再给”三方面入手,浅谈小学高段“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  一、一读再读,锁定教学目标  许多名师都谈到过,备课最有效的方法是:读,读,一读再读。作为教师,我们备
期刊
漫漫人生路,日子如朱自清在《匆匆》中所言“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一个阶段,一次经历,一些朋友,如今已随岁月流逝,云散烟消,唯有书籍,才是不离不弃、荡涤心灵的良师益友。无论何地,无论何地,书中,那清新淡雅的色泽,那简约淳朴的画面,那掷地有声的文字,那深刻独到的见解,都会在我的脑海里激起一丝涟漪,都会在我的心底留下些许启发。虽已年过不惑,但回首曾经的
期刊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学生学习碎片化、缺少结构化、迁移能力弱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缺少体系的眼光,学生缺少知识与方法的系统思维。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群构建与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基于學习现场问题,洞察研究的效度立场  1.一次教研活动——产生一个疑问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7、28页“解决问题的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