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在平等对话中走向深刻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阅读交流活动中,师生、生生间的对话应当是平等、宽松、自由而和谐的。对话主体围绕文本内容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互相倾听,共同探究,批判质疑,从而互相启发,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共生共长。在这样的学习、思考、交流对话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可以尽情表达,主动分享,大胆质疑。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阅读、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
  一、营造平等对话氛围,让思维充分放飞
  弗莱雷认为课堂上的教师,应该放下知识掌握者的身份,将课堂上的话语权充分交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产生思想的碰撞,积极探究,从而一同完成对文本的再创造。营造师生、生生、生本乃至学生与作者、与编者平等对话的氛围,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这是走向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前提。
  课堂上,教师的身份应由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语言实践的合作者,从阅读思辨的支配者走向思维发展的引导者、激励者。处于课堂阅读之旅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学习者、思考者、探究者,不应因教师的过度讲授或者部分学生的集中对话,而牺牲另一部分学生思考、表达个人见解和感受的机会,更不能因学生有不同的甚至有偏差的想法而冷漠应对或者武断否定。如此,让每一位学生的话语权都得到捍卫,让每一个人都享有表达的权利和机会。
  如教学《盘古开天地》(四年级上册),笔者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神奇”入手,引导学生展开课堂阅读交流对话。因为神话故事本身极具吸引力,学生很快归纳出了事情的起因是“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经过是“盘古劈开了天和地,让它们不再合拢”,结果是“盘古的身体化作世间万物,创造出美丽的世界”。而“神奇”的体现,学生好奇于“天地为啥像个大鸡蛋”“天地之外为什么会有微光”“盘古吃什么喝什么”,而对于盘古随着天的上升长高、身体不同的部位为什么化作不同的事物,他们鲜有关注。
  笔者没有强制性地引导他们立即转向真正神奇的描写,而是顺着他们的关注点引导学生展开对话:“是啊,好奇怪!在作者的眼里,我们的这个美丽世界,一开始为什么像个大鸡蛋呢?”“这一片混沌的世界和大鸡蛋有什么关系?”如此,学生自然再次走进文本,从“破裂”联想到蛋壳,“轻而清”联想到蛋清,“重而浊”联想到蛋黄,发现它们之间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这样的对话,学生的兴趣点得到运用,思维得到梳理,同时,这样的阅读思考,又为下文体会“左眼成日”“右眼为月”等提供了想象的基础。
  二、借助启发性的提问,让思维富有深度
  教师紧贴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遵循单元语文要素设计的有效提问,可以构成师生、生生、生本等多维度的有效对话。弗莱雷认为,教师设计的提问,要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发他们产生新的问题,如此,让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向纵深迈进。我们的课堂提问,必须注意的是,要避免师生一问一答式的封闭式、终结性对话,而要让对话主体间实现双向、多边的动态发展性对话,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不让少部分人的观点代替甚至统一所有人的认知、理解和感受。
  如阅读《普罗米修斯》(四年级上册),笔者先从词语教学入手,分别先后呈现这样几组词语:盗取火种 为民造福 没有错误;敬佩 悄悄 归还 求情 饶恕 ;气急败坏 严厉惩罚 立即执行;死死锁住 高高悬崖 既不能……又不能…… 风吹雨淋 啄食肝脏 永无尽头;愤愤不平 挽弓搭箭 砸碎锁链。首先,通过学生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完成读音、字形、字意的梳理,而后让学生思考:请再分别读每一组词,说说你想到了什么。如此,引导学生认识文中出现的普罗米修斯、宙斯、赫淮斯托斯、赫拉克勒斯,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感知火神、大力士的正义,宙斯的冷酷。最后启发学生,提取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掌握故事情节,并借助这五组词引导学生分别复述相关故事情节。
  这样在平等对话中,从理解到感悟,从复述运用到情节把握,学生的思维逐渐走向深刻,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得到很好的实践,文本阅读、概括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围绕主问题探究,催生高阶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与学情展开有目的的对话。要让课堂交流、对话不枝不蔓,不流于形式,主问题的阅读教学设计尤为重要。设计每节课的阅读探究主问题,课堂上的师生便组成了一个目标统一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均能充分体现。
  如阅读《女娲补天》(四年级上册),笔者以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为本课的阅读主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课文各部分的关键信息,并将之串联成主要内容。学生在阅读起因部分时,被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之间的打斗所吸引,在歸纳时将重点都放在“打”上,而对于打斗所带来的后果却不太在乎。
  笔者设计帮助他们理解的思维支架:“两神仙打架,与女娲补天有关系吗?是什么样的关系?”有了这样的问题思考做铺垫,学生很快梳理出了“两神打架—共工失败—怒触不周山—天破地裂—野兽横行—混乱恐怖”,而后再加以概括“共工失败—撞山破天—混乱恐怖”。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概括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他们运用这样的方法,很快梳理了女娲补天的经过:炼石补天—撑起柱子—杀死黑龙—烧灰堵洪。
  四、引导学生开展思辨,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教师主导的阅读课堂上,学生往往容易随着教师的提问以及后续的追问,不知不觉地产生依赖、跟风的现象。平等对话的阅读交流,呼唤学生强烈的自我判断力,在批判性思维和质疑反思中,走向自我思维主导而非教师思维影响的语言文字实践活动中。
  如阅读《精卫填海》(四年级上册)时,学生受传统认知的影响,一致给精卫贴上了“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坚定执着”等标签。为让学生充分感知精卫鸟的形象,不是顺从地被动接受,笔者从“常”字入手,在介绍西山与东海之间的距离之远后,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春天,很多鸟儿从南方飞回来了,到处鸟语花香,精卫仍然
其他文献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积极开展语用训练,不仅能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更能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表面化、碎片化、浅层次的语用教学是教学低效的主要症结。那么,培养语用能力的阅读教学应当如何展开?笔者认为,可以基于“融合”的视角,识体而教,从一篇课文到一组课文,从一组课文
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公民必备的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交际素养。与以往教材相比,统编本教材在口语交际训练上进行了很大的改动与创新,重视学生的交际需求,强调了情境在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要用好统编本教材,以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一、紧扣语文要素,精准设定教学目标  在每次口语交际训练时,教师要明确训练的目标要求,注重在课堂中落实。  1.
给你一个场景,怎样把场景写出来?写好场景,应该把握哪些要点?通常,场景包括的内容较为细碎,如果将每个点都写出来,反而让学生找不准方向。场景习作,我们着重从四个方面来整合,即写自己熟悉的场景、把握场景中的点与面结合、挖掘场景的主题视角、基于体验写出真情实感。基于此,指导学生抓住要点,把控好全局,让习作更精彩。  一、场景要熟悉,将内容精彩展現  在场景习作中,对于场景的设置,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每天,
小学教材中有较多的说明文,阅读说明文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了解到更多的科普知识。在教学说明文时,一些教师往往只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对说明方法和内容的教学上,而没有赏析其严谨的表达方式,使得学生在枯燥的课堂氛围里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够好。那么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说明文教学更精彩呢?  一、感知语言——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1.引导赏析,感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很多学生都觉得说明文无趣、
【教学目标】  1.借助《列那狐的故事》一书,学会从文本中寻找论据立论观点。  2.把握辩论程序,学会辩证地思考、抓重点地倾听、理性地表达,初步形成思辨能力。  3.从辩论课堂走向思辨人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体会人无完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回顾文本·辩人物  1.自由讨论  同学们,我们用一周的时间读完了《列那狐的故事》,你认为列那狐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表达观点  学生自由
从教十三年,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也一直在探索语文课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在我的教育生涯中,常常有一些小场景引发我的思考。  场景一:老师不讲,我不会写  周末的一天,女儿在家写作文,书桌前的她抓耳挠腮、东张西望,迟迟不肯下笔写。我耐着性子问她为何不动笔写作文,她答道:“这篇习作老师没讲,我不知道该怎么写。”我问她:“老师不讲就不知道怎么写了吗?”她脱口而出:“老师不讲,我怎么会写啊!”我
【课例板块】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板块:  板块一:初听秋声,感受秋意。  板块二:想象秋声,感悟秋韵。  板块三:学写秋声,抒发秋情。  这一设计思路重在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在想象与诵读的基础上,学会仿写与表达。但也有教师提出了另一种教学思路:  板块一:初听秋声,朗读展示。  板块二:寻找秋声,比较形式。  板块三:仿写片段,学会表达。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大自然的美景。本文最大的亮点是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并通过一定的联想和想象,赋予了山中的景物以人的情感,并且在语言表达上字字珠玑,句句含情,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篇文章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主要是因为给读者带来了意外的朋友,展现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并且运用了丰富的想象,流露出了作者纯美的心境
汉语拼音是学生识字、阅读最好的拐杖。相对而言,统编本教材在编排体系上与传统教材有较大的差异,若仍按照传统思维、传统策略进行教学,必然会“水土不服”。对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教材特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活用教学策略,让课堂教学充满灵动。  一、创设课堂情境,注入灵动“趣味剂”  主动性是统编本教材的首要特征,与传统教材相比,它更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其编排体系中增加了情境性,即便是汉语拼音也不例外。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朗读感悟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发展。《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对老人乐观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教师抓住文中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语段,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