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四点,让场景习作更精彩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ven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你一个场景,怎样把场景写出来?写好场景,应该把握哪些要点?通常,场景包括的内容较为细碎,如果将每个点都写出来,反而让学生找不准方向。场景习作,我们着重从四个方面来整合,即写自己熟悉的场景、把握场景中的点与面结合、挖掘场景的主题视角、基于体验写出真情实感。基于此,指导学生抓住要点,把控好全局,让习作更精彩。
  一、场景要熟悉,将内容精彩展現
  在场景习作中,对于场景的设置,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每天,我们的生活都在变化,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面对熟悉的场景,学生才能将其写清楚、写具体。如班级联欢会、学校运动会等,这些场景,学生对内容较为熟悉,在写作时,才能循着自己的真实印象,将场景内容精彩展现出来。
  每周的升旗仪式,学生们都经历过,对升旗时的庄严场景,如何写出来?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场景内容。第一个,从时间顺序上,对升旗仪式的具体内容进行一一呈现。7点50分,各班的学生由体育委员整队,站在各自班级位置上;7点55分,由校领导组织升旗仪式,宣告升旗开始;8点整,升旗手、护旗手迈着激昂的脚步,抬着国旗走向旗杆;8点3分,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学生们行注目礼,看着国旗在歌声中冉冉升起;8点5分,国旗下讲话,向国旗献礼;8点10分,升旗仪式结束,学生们有序返回教室。第二个,我们可以从升旗仪式的不同环节入手,将整个升旗场景串联起来。如升旗前,各班学生整队;升旗开始,奏国歌,护旗手升旗,学生们行注目礼;升旗后,国旗下讲话;最后,学生们返回教室。对升旗仪式的各个流程,学生们非常熟悉,这样才能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记忆,才能按照相应的流程,将整个场面有序再现。当然,在描写场景时,学生们要做个有心人,要对场景进行认真的观察。如在升旗仪式上,整个场景的氛围是庄严肃穆的;在运动场上,整个场景的氛围是激越活泼的;在游乐场上,整个场景的氛围是欢乐有趣的。
  从熟悉的场景写起,让学生很快地找到写作的重点和内容,将场景写具体、写生动。
  二、把握点与面,将场景完整呈现
  在场景写作中,很多学生习惯流水账式的记述,将场景中的所有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一呈现出来。看似很周全,也很具体,但无法突出场面的重点,也难以升华场面的写作主题。
  对于一个场景,在习作时,要有所侧重。对于场景中的某一点,要精雕细琢,对于场景中的某一处,要描写出总的轮廓。也就是说,点要精心描写,面要总览全局。展现一个场景,哪些是写作的重点?通常,在场景中,离不开人,也离不开人的活动,还离不开环境。对于人的活动,往往是需要重点描写的。如在某次班级文艺演出活动中,活动的大场景是文艺活动,具体的点可以是某一个精彩的节目,也可以是某个节目的精彩片段。写好一个点,就好比是对这个场景的某一处拍摄了一张“全景图”,需要我们把握人物、景物、内容、氛围。场景中,人物在干什么,有哪些特点,对于“特写镜头”要进行详细描写。如某学生在文艺活动中变魔术,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变魔术的那一瞬间。明明看着是一张彩纸,却瞬间变成了彩带。明明手里什么也没有,突然一抖儿,竟然变出一支笔。这些细致的点,都需要我们从具体的内容上进行详细刻画、雕琢。同样,在场景中的某个面,主要是结合场景内容,对整个环境进行交代。如在运动场上,对整个场面的描写,可以对运动场上不同人物的动态进行描写。有几个男同学在踢足球,有几个女同学在玩呼啦圈,有几个学生手拉手在一起跳舞,最热闹的要数操场西边的两队学生,他们在拔河,周围挤满了呐喊助威的同学……如此,运动场上的几个不同画面被整合在一起,也让整个运动场面鲜活、热闹起来。
  三、找不同视角,挖掘描写主题
  场景习作,有具体的场景可以去写。对整个场景,并非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某一视角,展现场景描写的独特主题。
  对于某个场景,请学生们想一想,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什么,将印象最深刻的细节作为重点进行描写,来提炼相应的表达主题。如观察一处建筑,从建筑的外形、特征进行描写,需要把握建筑的结构、高度、主要构件的特点等。同样是这个建筑,如果从其历史文化视角来写,要挖掘建筑的人文意义,如有哪些名人参与了建筑设计与制造?获得哪些名人或文学作品的赞扬?对于这个建筑,从学生的观察、体验中获得哪些不同的感受?鼓励学生以欣赏的视角,去挖掘建筑的独特价值,用细腻的笔墨来抒写真情实感。描写一个场景,怎样才能描写得好?如何将场景的细节呈现出来?通常,面对场景,这些画面往往较为笼统。在描写时,可以写静态的景,也可以写动态的人。但怎么写,怎么描,需要学生能够把握相应的视角,从中挖掘表达的主题。在指导学生描写场景时,要适度融入想象和情感。如对观察到的景物,要从真实的景、想象中的景进行融合;对于景中的人物,要从姿态、神情、言语、活动等方面进行细节刻画,让细节更富有动态美。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例,对于现在的家乡,学生们已经较为熟悉,如果再过二十年,家乡会有哪些变化?每位学生所看到的家乡是否一样?我们鼓励学生以不同的“角色”来描写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如有的学生以商人的视角来描写家乡的巨大变化,经济更发达,高楼大厦林立,交通更便捷;有的学生以艺术家的身份描写家乡的人文世界……这些不同的视角,对场景描写的主题也各不相同。
  四、突出真实体验,写出生动场景
  在习作指导中,真情实感的表达至关重要。很多学生的习作空话连篇,对所写的内容胡乱编造,消解了习作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写自己亲历的场景,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以参观展览馆为例,很多学生都看过展览,也听过讲解员介绍过不同的展品,但对展览馆中各种各样的展品,如何进行场景描写?教师指导:“今天,每位同学都当一次‘讲解员’,我们将向同学们展示不同的民间剪纸作品,请同学们一起观看,并以‘讲解员’的身份,对民间剪纸作品的场景进行描写。”很显然,学生得以亲历创设的展览场景,对场景描写的热情就会很高涨。接着,对场景的描写,如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小学生语言积累少,阅历浅,在描写场景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谋篇布局。我们以“唐三彩”讲解视频为媒,指导学生先观看视频,从中学习唐三彩马的介绍方法。在讲解中,先介绍唐三彩马的考古发现,代表了唐朝艺术特色,出土于洛阳。然后,介绍唐三彩马的特征。如四腿伫立,引颈摇尾;釉色厚润,动势强劲。最后,对唐三彩马进行总结,整个作品马的神态充满灵气,特别是马的目光很有神,马蹄并未扬起,却显示出充满力量的肌肉,整个作品寓动于静,极具艺术张力。根据讲解员的概述,我们可以将之分为三部分:第一,介绍唐三彩马的基本内容。第二介绍唐三彩马的外形、结构、特征。第三,由马展开联想,将静态的马与驰骋疆场的马进行关联,让场景语言更加生动。
  斯宾塞提出:“在写作上要想有所建树,就应该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对人、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在平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增长生活经历。如“学骑自行车”,对学骑车的过程进行体验,从体验中思考,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当学会骑车后,自己的内心有何感受。如此,在描写“学骑自行车”的场景时,就能够抓住场景的重点,将所看、所想、所感、所悟写出来,从而让习作变得更加鲜活、生动、有趣。
  场景习作,不仅要描写场景,更要写出场景的特色。从熟悉的场景入手,体会场景描写的点与面的关系,找准描写场景的独特视角,写出真情实感,让场景化静为动。在平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突出对场景细节的描写,对场景中的人、事、物,要“眼观六路,耳闻八方”,有主有次,有详有略,让场景习作更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单集镇贺庄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一边读一边预测”就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依据阅读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对故事后面的内容进行推测,并验证自己推测结果的过程。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习“一边读一边预测”的阅读策略呢?一是因为“一边读一边预测”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给学生带来阅读乐趣;二是因为让学生“一边读一边预测”,可以激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带着思考去预测故事的发展;三是可以使学生的创作思维得到有效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充
统编本一年级上、下册安排了集中识字,其中有来自于古代的蒙学教材,有中国传统的字谜识字,还有的揭示汉字造字规律……均采用韵文的形式,朗朗上口,学生在诵读中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意蕴,选文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因子。因此,我们的识字教学不能“為识字而识字”,应进行适当的文化观照,让识字教学丰厚起来。  一、图画—文字,追溯“形意”合体  汉字的“形”不是一个简单、生硬的符号,如
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统编本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均安排有“快乐读书吧”板块,旨在提升学生阅读质量,让学生亲近经典,走进经典。纵观教材“快乐读书吧”可以看出,其编排有以下特点:(1)推荐书目种类齐全,既有文学类,又有科普类,如四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是以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理解、评价、鉴赏等都与思维有着直接的关系,发展学生思维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在教学中,按照双线目标和课堂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但许多教师经常会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更有效呢?  一、在理解词语中发展学生思维  正确理解词语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从这些教学建议看,学生仅仅阅读教科书显然是达不到课标中要求的阅读量的。为此,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群文阅读随着课改的深入应运而生。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阅读教
统编本二年级的课后练习题中有让学生讲故事的要求。这些要求多数是以语文要素的形式提出的,充分彰显了编者对学生讲故事的重视。那么,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为什么要进行讲故事训练?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讲好故事呢?  一、低年级讲故事训练的必要性  要想把讲故事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明确讲故事的意义与必要性非常重要。  1.明确“讲”的本质  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对讲故事存在误解,认为讲故事不过是对课文内
句子是文章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句子意思是阅读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抓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与语言规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发现语言规律,迁移运用,在“三个指向”意识下,适切训练,以使学生的句子训练更加扎实、有效。  一、指向例句  低年级学生正是学习说话、写话的起始阶段,教材中的句子也呈由短到长、由简到繁的规律分布着,这就为学生的说话、写话提供了范例。因此,要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解读文本需要建立学生视角。《珍珠鸟》一课的教学,从学生视角出发,基于三个问题并作出解答,使得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了深度。《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被收录在多个版本的教材中,同时也是多见于公开课的课文。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更关注学生视角下的文本理解,并对此进行了多次教学研究,略有收获。  一、珍珠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  由于学生的认知经验所限,他们对珍珠鸟并不了解,而在学生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积极开展语用训练,不仅能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更能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表面化、碎片化、浅层次的语用教学是教学低效的主要症结。那么,培养语用能力的阅读教学应当如何展开?笔者认为,可以基于“融合”的视角,识体而教,从一篇课文到一组课文,从一组课文
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公民必备的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交际素养。与以往教材相比,统编本教材在口语交际训练上进行了很大的改动与创新,重视学生的交际需求,强调了情境在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要用好统编本教材,以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一、紧扣语文要素,精准设定教学目标  在每次口语交际训练时,教师要明确训练的目标要求,注重在课堂中落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