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思,迁移拓展,提升能力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an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朗读感悟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发展。《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对老人乐观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教师抓住文中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语段,引导学生用心朗读、感悟、迁移拓展,可以促进学生对人物精神品质的把握,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面笔者主要以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教学片段】
  大屏幕显示:“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大笑……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师:仔细读这段话,并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老人对生活充满信心。
  生:我读懂了老人非常爽朗、乐观、自信。
  师:那你们能把自己对老人的印象读出来吗?怎样才能把这段话朗读好?(生用自信的语气自由读,面带笑容,爽朗地练读。)
  师:这种精神也感染了作者,你觉得这种精神会对作者产生怎样的影响?
  生:作者今后也会以扫路人为榜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师:说得非常好!老人的精神对你有影响吗?如果让你在课文后面加上自己心里的一句话,你想写些什么?
  生:老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将伴随我的一生。
  师:那么,在学完这一课后,你还有什么想法或者想做些什么?
  生:我想去天游峰拜访这位老人,并对他说“你是我学习的榜样!”。
  ……
  【教学思考】
  从上述教学片段可以看出,这节课之所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以读促悟,深化认识
  课文是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体,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内容的感受越丰富,对文本内容的思想体会也就越深入。“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这句话是老人乐观自信、热情好客等优秀品质的体现。在教学的时候,采取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真正在读中感受到老人的乐观、爽朗、自信等品质,深化了学生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认识。
  二、趁热打铁,表达迁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的學生有着不同的阅读感受,在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笔者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的“读”“说”迁移训练,真正从学生各自的心理出发,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三、内外结合,及时拓展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根据教学需要,把课内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愉悦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当笔者让学生对课堂阅读提出自己的想法时,有学生想摘抄句子,有学生想写自己的阅读感受,还有学生想了解更多关于天游峰的资料……这些都是学生最真实的想法。这样的教学,百花齐放,每个学生的特长与优势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了解学情,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定教,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悟,读中表达,读中迁移拓展,可以真正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如此教学,学生的综合能力便会随之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民主路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解读文本需要建立学生视角。《珍珠鸟》一课的教学,从学生视角出发,基于三个问题并作出解答,使得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了深度。《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被收录在多个版本的教材中,同时也是多见于公开课的课文。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更关注学生视角下的文本理解,并对此进行了多次教学研究,略有收获。  一、珍珠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  由于学生的认知经验所限,他们对珍珠鸟并不了解,而在学生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积极开展语用训练,不仅能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更能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表面化、碎片化、浅层次的语用教学是教学低效的主要症结。那么,培养语用能力的阅读教学应当如何展开?笔者认为,可以基于“融合”的视角,识体而教,从一篇课文到一组课文,从一组课文
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公民必备的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交际素养。与以往教材相比,统编本教材在口语交际训练上进行了很大的改动与创新,重视学生的交际需求,强调了情境在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要用好统编本教材,以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一、紧扣语文要素,精准设定教学目标  在每次口语交际训练时,教师要明确训练的目标要求,注重在课堂中落实。  1.
给你一个场景,怎样把场景写出来?写好场景,应该把握哪些要点?通常,场景包括的内容较为细碎,如果将每个点都写出来,反而让学生找不准方向。场景习作,我们着重从四个方面来整合,即写自己熟悉的场景、把握场景中的点与面结合、挖掘场景的主题视角、基于体验写出真情实感。基于此,指导学生抓住要点,把控好全局,让习作更精彩。  一、场景要熟悉,将内容精彩展現  在场景习作中,对于场景的设置,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每天,
小学教材中有较多的说明文,阅读说明文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了解到更多的科普知识。在教学说明文时,一些教师往往只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对说明方法和内容的教学上,而没有赏析其严谨的表达方式,使得学生在枯燥的课堂氛围里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够好。那么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说明文教学更精彩呢?  一、感知语言——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1.引导赏析,感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很多学生都觉得说明文无趣、
【教学目标】  1.借助《列那狐的故事》一书,学会从文本中寻找论据立论观点。  2.把握辩论程序,学会辩证地思考、抓重点地倾听、理性地表达,初步形成思辨能力。  3.从辩论课堂走向思辨人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体会人无完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回顾文本·辩人物  1.自由讨论  同学们,我们用一周的时间读完了《列那狐的故事》,你认为列那狐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表达观点  学生自由
从教十三年,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也一直在探索语文课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在我的教育生涯中,常常有一些小场景引发我的思考。  场景一:老师不讲,我不会写  周末的一天,女儿在家写作文,书桌前的她抓耳挠腮、东张西望,迟迟不肯下笔写。我耐着性子问她为何不动笔写作文,她答道:“这篇习作老师没讲,我不知道该怎么写。”我问她:“老师不讲就不知道怎么写了吗?”她脱口而出:“老师不讲,我怎么会写啊!”我
【课例板块】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板块:  板块一:初听秋声,感受秋意。  板块二:想象秋声,感悟秋韵。  板块三:学写秋声,抒发秋情。  这一设计思路重在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在想象与诵读的基础上,学会仿写与表达。但也有教师提出了另一种教学思路:  板块一:初听秋声,朗读展示。  板块二:寻找秋声,比较形式。  板块三:仿写片段,学会表达。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大自然的美景。本文最大的亮点是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并通过一定的联想和想象,赋予了山中的景物以人的情感,并且在语言表达上字字珠玑,句句含情,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篇文章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主要是因为给读者带来了意外的朋友,展现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并且运用了丰富的想象,流露出了作者纯美的心境
汉语拼音是学生识字、阅读最好的拐杖。相对而言,统编本教材在编排体系上与传统教材有较大的差异,若仍按照传统思维、传统策略进行教学,必然会“水土不服”。对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教材特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活用教学策略,让课堂教学充满灵动。  一、创设课堂情境,注入灵动“趣味剂”  主动性是统编本教材的首要特征,与传统教材相比,它更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其编排体系中增加了情境性,即便是汉语拼音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