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延安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在地延安度过了十三载春秋。而以延安为代表的陕甘宁边区体育是红色体育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体育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为推动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早日胜利,把开展体育运动,提高全民素质,尤其是军事体育运动作为加强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措施。且随着革命深入和发展,根据根据地军民的身体素质具体实际,提出要广泛发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从根本上改变军民的身体素质,切实能够为革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就如何继承和发扬延安体育精神,推动我国全民健身稳步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延安 体育精神 推动 全民健身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1
延安时期体育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理论方面,随着延安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以劳苦大众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体育得到了发展。在这个时期体育具有明显的军事性、群众性和经常性的特点;他服从抗日大局,为抗战总目标服务为出发点,坚持实事求是,从边区实际出发,倡导艰苦朴素,勤俭办体育的方针;无论是在群众体育、学校体育诸多方面,还是在组织领导、体育人才培养等方面,都为新中国体育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在实践方面,陕甘宁编曲体育主要面对广大群众,结合边区实际,开展一些群众易于接受的体育项目。广泛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边区的部队、工厂、机关、学校掀起了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潮。边区军民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了广大军民的体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取得了明显效果,使边区军民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前线输送了大批革命生力军。
1 延安时期体育的特点
1.1 我国全民健身雏形
延安时期体育是新中国体育的前身,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具广泛群众性的体育。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它为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种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不分阶层,不分性别与年龄差异,广大边区军民参加锻炼的体育形式形成了当时历史环境下的全民健身雏形。
1.2 新中国体育的基础
延安时期体育不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而且在体育开展式和体育思想形成方面,为新中国体育奠定了基础。
2 我国全民健身开展的现状
2.1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民健身状况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新中国发展体育确立了“普及”的方针,我国的全民健身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也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陕甘宁边区体育发展为背景指导下的中央政府为提高全民素质,建立各级群众体育组织和体育主管部门、培养体育干部和积极分子、加强体育宣传教育工作、推行易于开展又有利于增强体质的体育活动、组织运动竞赛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这一时期的体育为新中国建设事业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现价段我国全民健身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体育事业得到了全面提升,特别是在竞技体育领域里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体育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越来越浓厚,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权利得到保障实施,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刚要》,在全国各大小居民小区建设群众体育健身站。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全民健身条例》,2009年起将北京奥运会开幕日8月8日定位全民健身日。从以上可看出现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推广全民健身已经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全民健身经过多年的发展,使全民的健身思想认识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全民健身开展与实施中却很难达到“纲要与条例”的要求和预期效果。其表现为:我国现阶段全民健身发展过程中缺少有效的实施途径和监督机制;致使我国全民健身开展与实施中未能达到“纲要、条例”的预期效果,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各种疾病增多(肥胖增多、视力下降等);全民参与体育活动意识也很薄弱。
3 结论
(1)通过对延安时期体育形式、体育意识及体育精神的深入研究,充分了解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军事体育及体育政策法规的发展特点,将延安时期体育理论与实践与我国全民健身充分结合。
(2)全民健身应继承发扬延安体育精神,应以人的发展为主,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政权的长期稳固提供保障。本文通过对延安体育的理论与实践形式上进行研究,探讨其对我国全民健身发展的深入影响与助推作用。以便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经济有效快速发展,节省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的财政支出,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作用。
(3)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增强国力和提高全民素质,应该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体育精神,汲取宝贵经验,使全民身体素质再次得到提升,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以此进一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陕甘宁边区体育史》陕甘宁边区体育史编委会编,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6.
[2]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年版.
[3]《全民健身计划刚要》,1990、1995.
[4]《全民健身条例》,2009.8.30.
[5] 史婉虹,《浅谈中国红色体育的特点》[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S.
[6] 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体育事业》[J].甘肃高师学报,2002.04.
[7] 王广虎,张红坚,《弱势群体——全民健身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04).
[8] 曾广新《试论全民健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体育学刊,1999.5.
【关键词】延安 体育精神 推动 全民健身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1
延安时期体育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理论方面,随着延安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以劳苦大众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体育得到了发展。在这个时期体育具有明显的军事性、群众性和经常性的特点;他服从抗日大局,为抗战总目标服务为出发点,坚持实事求是,从边区实际出发,倡导艰苦朴素,勤俭办体育的方针;无论是在群众体育、学校体育诸多方面,还是在组织领导、体育人才培养等方面,都为新中国体育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在实践方面,陕甘宁编曲体育主要面对广大群众,结合边区实际,开展一些群众易于接受的体育项目。广泛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边区的部队、工厂、机关、学校掀起了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潮。边区军民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了广大军民的体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取得了明显效果,使边区军民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前线输送了大批革命生力军。
1 延安时期体育的特点
1.1 我国全民健身雏形
延安时期体育是新中国体育的前身,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具广泛群众性的体育。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它为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种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不分阶层,不分性别与年龄差异,广大边区军民参加锻炼的体育形式形成了当时历史环境下的全民健身雏形。
1.2 新中国体育的基础
延安时期体育不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而且在体育开展式和体育思想形成方面,为新中国体育奠定了基础。
2 我国全民健身开展的现状
2.1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民健身状况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新中国发展体育确立了“普及”的方针,我国的全民健身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也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陕甘宁边区体育发展为背景指导下的中央政府为提高全民素质,建立各级群众体育组织和体育主管部门、培养体育干部和积极分子、加强体育宣传教育工作、推行易于开展又有利于增强体质的体育活动、组织运动竞赛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这一时期的体育为新中国建设事业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现价段我国全民健身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体育事业得到了全面提升,特别是在竞技体育领域里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体育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越来越浓厚,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权利得到保障实施,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刚要》,在全国各大小居民小区建设群众体育健身站。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全民健身条例》,2009年起将北京奥运会开幕日8月8日定位全民健身日。从以上可看出现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推广全民健身已经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全民健身经过多年的发展,使全民的健身思想认识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全民健身开展与实施中却很难达到“纲要与条例”的要求和预期效果。其表现为:我国现阶段全民健身发展过程中缺少有效的实施途径和监督机制;致使我国全民健身开展与实施中未能达到“纲要、条例”的预期效果,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各种疾病增多(肥胖增多、视力下降等);全民参与体育活动意识也很薄弱。
3 结论
(1)通过对延安时期体育形式、体育意识及体育精神的深入研究,充分了解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军事体育及体育政策法规的发展特点,将延安时期体育理论与实践与我国全民健身充分结合。
(2)全民健身应继承发扬延安体育精神,应以人的发展为主,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政权的长期稳固提供保障。本文通过对延安体育的理论与实践形式上进行研究,探讨其对我国全民健身发展的深入影响与助推作用。以便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经济有效快速发展,节省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的财政支出,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作用。
(3)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增强国力和提高全民素质,应该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体育精神,汲取宝贵经验,使全民身体素质再次得到提升,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以此进一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陕甘宁边区体育史》陕甘宁边区体育史编委会编,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6.
[2]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年版.
[3]《全民健身计划刚要》,1990、1995.
[4]《全民健身条例》,2009.8.30.
[5] 史婉虹,《浅谈中国红色体育的特点》[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S.
[6] 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体育事业》[J].甘肃高师学报,2002.04.
[7] 王广虎,张红坚,《弱势群体——全民健身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04).
[8] 曾广新《试论全民健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体育学刊,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