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文化传承要植根于乡土情结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usoftl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文化愈来愈被重视的今天,一味地从经史子集中选取素材进行传授,容易形成与时代的隔膜和青年一代的抗拒。教师可从身边和乡土中的文化线索寻找切入点,通过古典诗文的形式载体,在写作教学中向学生传达“文以载道”的行文理念和爱学校、爱家乡、爱国的阶梯式立德序列。
  [关键词]文化传承;乡土意识;诗文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2201
  从早期《百家讲坛》的大热,到当今各种传播传统文化的公众号、自媒体的层出不穷,文化的寻根热潮之强之盛,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传统文化的强势回归势不可挡。传统文化,是京戏上的脸谱吗,是昆曲里的判词吗,是故宫里的古鼎吗,是泰山上的石刻吗,当然是,但这样的文化,如在云端,对于每天学校、家两点一线的高中生来讲,可望而不可及。下面,赘述一下个人对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点心得,渴盼得到方家的指正。
  一、小切口,以乡土情结催生学生内在的家国情怀
  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锤炼思想,写出你的文采》这节课时,很多教师的思路是准备一篇辞藻华丽的美文,然后按照讲授课文的方式,从解题、结构、分析一步步走下来,与讲《荷塘月色》之类的文章无甚差别,或者举一些参考书中虽说经典但没有什么时代气息的例子,让学生去体悟总结。这样的安排,学生往往勉强应对,但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本来作文指导就容易华而不实,因为学生的退避三舍,就常常沦落成镜花水月了。最重要的是,这节课常常被文采所霸占,锤炼思想成为附庸,从根本上违背了教材力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相得益彰的初衷。
  笔者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一直在想,如何切入让学生一见倾心,有话说,觉得亲切呢?最后写了下面一段文字,作为整节课的引入和问题呈现给学生。
  千古雄关兮虎踞,长城龙盘之万里。渤海泱泱,拥龙口①镇王气②;燕山巍巍,携紫塞③卫京畿④ 。秦皇仙岛,两京锁钥,南抚华夏,北阻夷狄。嬴天子,祭東山,祈福社稷永年;曹孟德,登碣石,遥指星汉灿烂;毛泽东,临沧海,笑谈换了人间。白浪排空⑤ ,千载隐星汉,鲲鹏击水,万里湿崖岸。
  注:①龙口,老龙头。 ②王气,帝王之气,与北京较近,故有此说。③紫塞,长城。 ④京畿,北京。 ⑤排空,冲向天空。
  笔者设计的问题是,让学生寻找使这段文字华美精彩的原因。因这是一段歌颂家乡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字,学生在秦皇岛生活了十多年,耳濡目染,巍峨的山海关、旖旎的北戴河如同血液一样流淌在学生的身体里,所以,那种自然而然的自豪感和认同感顷刻在每个学生心中升腾、迸发,并汇成此消彼长、声势浩大的对文段思考、赞许乃至批评的洪流。学生在讨论中,迅速找到了比喻:千古雄关兮虎踞,长城龙盘之万里;找到了比拟:拥龙口,携紫塞;找到了用典和排比:嬴天子……毛泽东,临沧海,笑谈换了人间;等等。
  二、大视野,课堂实例实现对家国情怀的进一步解构
  在讲解排比修辞的时候,笔者最终选了下面两个例子,一个是朱自清《春》中的一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另外一个例子是1930年1月,毛泽东在展望快要到来的革命高潮时所写的一段脍炙人口的话:“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笔者让学生齐读两遍,去体会这两句因为使用了排比而拥有的昂扬气势和厚重内涵,在学生充分思考和作答后,这样总结提升:只有真正热爱这个国家的人,才会在民族满目疮痍,哀鸿遍野,最艰难的时候,依然写出如此激扬的文字。在朱自清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那些中国脊梁式的人物,带领着国民在黑暗中去追寻光明,前仆后继,虽然倒下了却依然嘴角挂着不灭的笑容;在毛主席的笔下,我们看到一个伟大的国家缔造者的高瞻远瞩,那种穿过历史层层迷雾,洞察古今的远见卓识。
  三、重形式,以诗词歌赋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在课堂结尾的时候,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使用课内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歌颂母校的话,表达你对母校的热爱之情。且看这首学生当堂的习作,足以说明学生对传统的认知,多么容易被乡土情怀所点燃:
  碣石沧海长临处,少年壮思意飞扬。龙泉潋滟藏雅韵,鹏志翱翔引诗香。
  红烛殷殷明永夜,绿荫袅袅掩残阳。桃李不言春盛日,为伊争得满庭芳。
  这样词采华美、语句精警的文字还有很多,笔者激动地表达了对学生作品的喜爱,但过多的总结的话,在一篇讲文采的课堂上总显得苍白,最后笔者拿出一段描写三中的文字,作为对学生精彩表现的回应。课后,学生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能停歇。
  文化传承如果总是蹙眉远望,势必会造成脚下虚空,当我们脚踏实地,环视四围,或许会有蓦然回首的惊喜发现。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最根本的追求以及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它的人文性。教师结合2017年江苏省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通过直面学生真问题、设计思辨性问题、借力有效追问等方式,对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引导进行探究,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多浸润人文关怀。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人文问题;设计;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0005
[摘要]自“核心素养”提出以来,众多专家都主张教育应该由知识中心转向能力中心,强调教学要指向学生的素养提升,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引发学生思考,在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问题导向;核心素养;高中地理;综合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摘要]人文精神包括自由、平等、价值、尊严、宽容等内涵,充满了对人类的关爱与尊重。在高三总复习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从研读教材入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继而引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深度理解人文思想的内涵,并为他们树立具体的榜样,启发他们积极追求人文精神。  [关键词]高中历史总复习教学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095  简言之
[摘 要]古文背诵要得其要领、掌握方法,应当先理清文章层次和思路,顺藤摸瓜。可利用课堂时间在接龙游戏中激发学生的背诵竞争意识、调动背诵兴趣;可读赏结合,活化背诵;另外,还可以调动各种感官记忆,复现文章情境,从而引导学生逐渐爱上背诵、享受背诵。  [关键词]背诵;古文;排序接龙;读赏结合;情境;复习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主体性作用的激发,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参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丰富学生的体验,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故事情境、媒体情境、生活情境等,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1-0076-02  在高中历
[摘 要]证据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能够证明某事物的真实性的有关事实或材料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它强调的是反映和过程。初中历史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重视初中生史料证据意识的培养和史料证据的运用。  [关键词]史料证据;有效教学;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6702  证据意识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也
[摘 要]许多艺术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导致升到高中阶段学习地理困难重重。地理逐渐成为新高考改革以来艺术生最薄弱的文化科目之一。要提高艺术生高中阶段地理知识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需要从根源入手,分析初中教材和中考卷,找到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重难点,为艺术生升入高中学习地理和备战新高考做好准备。  [关键词]艺术生;初中教材;中考卷;初高中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写作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投入多,成效差。教师不妨采用“支架”模式,借助搭建支架、剖析范文、合作学习等环节降低学生写作难度,让其在合理训练中掌握写作技巧,实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教学 “支架”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51  写作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通常是“投入多,成效差
[摘 要]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准确把握课标、布置明确的任务、保证充分的预设、设置精准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向深度学习方向努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基础;超越  近日江苏省乡镇组优课评比大赛的市级预赛在我校举行,我有幸观摩了各区县代表精心准备的课堂教学,课后专家的点评更是醍醐灌顶。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精彩的背后也有些瑕疵,令人深思。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课?对于普
[摘 要]教育的基础是生命教育,面对学生中浮现的日益严重的问题,生命教学迫在眉睫。语文作为和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承担着生命教学的重任。如何将生命教学贯穿在语文课堂,生命教学落实在教学实践中,是每位语文教师应当探索的课题,也是对学生、对教师本身意义重大的举措。  [关键词]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