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剧《再别康桥》唱段的演唱处理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y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以《再别康桥》中的经典唱段<一首桃花>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诗歌<一首桃花>的创作背景和主人翁林徽因的人物性格,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情感,继而对该唱段进行全面的解析,从其艺术表现形式、音乐情感、演唱处理、艺术审美及情感体验等多方面解析该唱段的“演”与“唱”,从不同的细节方面分析该唱段的演唱处理。
  【关键词】:《再别康桥》;<一首桃花>;林徽因;音乐情感;演唱处理
  <一首桃花>作为歌剧《再别康桥》中女主角林徽因的重要唱段,充分体现了主人翁高雅脱俗的独特气质,曲调婉转细腻、富有意境,歌词如诗如画、令人陶醉,给予听众无限的空间想象力。《再别康桥》公演以后,这首作品也尤为令人关注,一时间成为各大音乐院校师生们热捧的作品,至今仍是众多音乐爱好者们所喜爱的曲目之一。
  唱段 <一首桃花>的歌词也正出自主人翁林徽因的诗歌《一首桃花》,这首诗从表象上来看赞美了桃花盛开的娇艳之美,作者用“朵朵露凝的娇艳”、“玲珑的字眼”来描绘了桃花高雅圣洁的静态之美,“含着笑”、“生姿的顾盼”又体现出了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的动态之美。细细品味诗中佳句,能够使人感受到作者仿佛在借助桃花的美来抒发内心复杂的情绪。在演唱这首富有意境的作品时,要研究诗歌本身赋予的内涵,掌握歌曲的艺术风格和情感的细腻变化,再结合演唱者的技巧处理和表演技能才能将作品的唯美意境表现出来。
  作品的第一乐段展现了桃花的轻柔、飘逸,并带给人们美好的心境。第一乐句中“那一树的嫣红,像是春说的一句话”,作者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借桃花之美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其中“说”字非常有灵动性,将桃花在微风中轻颤的形象刻画得生动细腻。第二乐句中“朵朵露凝的娇艳,是一些玲珑的字眼,一瓣瓣的光致,又是些柔的匀的吐息;含着笑,在有意无意间生姿的顾盼”,展现了桃花的动态美,那如梦幻般的生姿在阳光下轻颤着,片片花瓣轻轻洒落下来的情景也被作者捕捉到了,同时隐射出作者细腻、雅致的一面。这一乐段主要应采用娓娓道来、感叹、柔和述说的情绪来演绎,没有矫揉造作,也没有炫技般浮夸的演绎,只需让观众感受到桃花的优雅,品味到淡淡的芬芳。
  作品的第二乐段将全曲推向了高潮,这也是作品中情感的爆发点,人物的情绪在这里通过歌声得以释放,但林徽因的情感又是理性而收敛的,所以此处情绪的宣泄需要气息与情感高度的控制和统一,唱出诗人所表达出的内在情感,才能将人物含蓄、温婉的性格特征准确地诠释出来。全曲的最后一句“一瞥多情的痕迹”,使迸发出的情感又回归于现实中理性与平静,将美好的回忆留在心底最深处。此处耐人寻味的收尾,将演唱技巧与情感处理有机结合,既给观众营造出桃花秀美娇艳的无限想象,又表达出人物对昔日情感的深情流露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一部歌剧作品的成功演绎,在要求演唱者要掌握扎实的演唱技能和表演水平之外,还能根据人物在剧中的不同心理阶段、不同情感状态表现出作品所需要的各种思想及情绪,这样才符合歌剧人物的戏剧性和音乐特征,使歌剧人物的表现更加准确、恰当。
  唱段<一首桃花>描写的是朵朵娇艳的桃花靜静的在微风中含笑顾盼着,好似林徽因温婉动人地伫立在风中。这样唯美的意境在演绎时应该用甜美、柔和的音色来诠释更为恰当,柔美的音色如珍珠般晶莹剔透、富有光泽。在发声上喉咙不宜开得过大,多用弱声去控制,以情带声,情景交融,将桃花的娇艳与静态之美展现出来。作品的两个乐段对比较大,因此在演唱时应该注重声音色彩的变化。第一乐段描写的是桃花静态的美感,应该用柔和、轻叹的感觉去演唱,第一乐句起音的“桃”字从小字二组的d起唱,因此在起音时就应使用高位置的声音轻柔地演唱。“朵朵露凝的娇艳”这一句有八度的跨越,在演唱时要求喉咙要完全打开,使声音显得张弛有度,随后“是一些玲珑的字眼”又将音量加以控制,音色柔美细腻,给听者以空间上的想象,仿佛置身于一片桃花园中闻到了阵阵清香。第二乐句中,“含着笑”显得尤为含蓄、羞涩,在音量与气息方面都有往里收的感觉。进入第二乐段以后情绪激昂、高亢,声音的色彩也应该跟随音乐的变化而有所改变,特别是“看,那一颤动在微风里”,要求音色应该是饱满结实、富有弹性的,情感的表达要深入而有内涵,眼睛里要有画面感,要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第二乐段反复一次后回归到宁静的感觉中,音色也应由高亢的宣泄之后回到柔和的叹息中,声音渐渐弱收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与回味。
  这首作品在演唱时用美声圆润、优美的音质与民族唱法的甜美、细腻相结合,能更贴切的诠释出作品本身的意境美。声音应当松弛而富有弹性、线条感流畅而婉转,才能将主人翁甜美清新的形象与儒雅柔婉的气质演绎出来。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歌唱时只有掌握正确、自然的呼吸,才能有丰富表现力的歌唱作为动力。 作品中,大量出现的连音线和休止符与气息的运用密切相关。在本曲中,休止符不仅代表语气的停顿,还是情感的处理以及为换气作准备。例如,作品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谱例1)共有四个休止符号,但并不是所有的休止符意义都相同。此乐句休止符的第一个和第四个主要作用是停顿换气,而“一瓣瓣的光致又是些”和“柔的匀的吐”之后的休止符都是稍作停顿,快速偷一口气,做到声断气不断,才能表达出作品所要呈现出的情感。作品的第二乐段大量使用了连音线,要求歌者在演唱时要注意气息的连贯流畅、灵动自如。其中进入第二乐段的高潮部分“看那一颤动在微风里”(见谱例2),对气息的要求难度较大,这一句在全曲中至关重要,是人物情感的爆发点,在演唱时既要注重情绪的把握又要保持住气息的支撑,一气呵成不做换气处理。所以,在演唱该句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吸气准备,用腰腹肌肉的力量作支撑将气息均匀地吐出。
  在演唱作品之前应该认真研究谱例,标注好每一处换气口,在演唱时才能作到声情并茂,气息收放自如。
  在咬字方面,作品中力度符号的使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情感的表达都尤为重要。作曲家多处使用了p(弱)、mp(中弱)、f(强)、mf(中强)、弱渐强、减慢、强后即弱的符号,例如乐曲开唱的第一句“桃花”处就有一个P(弱)的力度符号,表明演唱的开始就应该是轻声地,像是在对别人述说一样。在进入第二乐段咏叹调的演唱时,出现了由弱渐强的符号,此处在速度上也标明piu mosso(稍快些),与第一乐段的音乐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尾处p(弱)符号的出现意味着主人翁情感的控制,体现了林徽因理性、含蓄的性格特点。谱例中还能看到a tempo(回原速)、sempre legato(始终保持连贯)、sempre(始终保持)、rubato(弹性速度)等力度标记,演唱时不可忽视这些力度符号要注重力度的变化,使音乐的线条更加流动、灵活,将人物性格刻画得更加细腻。   歌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包含戏剧、音乐、舞蹈、舞美、文学等要素,歌剧唱段的演绎区别于一般歌曲,歌剧唱段在音乐情感的表达过程中主要通过声音、表情、肢体语言、道具等各种手段将剧情所要表达的内容传递给观众。
  歌剧中的唱词不用于一般的歌曲,它具有动作性,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反映。林徽因是一位集现代美与传统美于一身的优秀女性,她是理性而又睿智的,所以在演唱这首作品时要将她含蓄、有内涵的性格特点融入其中。除了第二乐段进入高潮时的乐句情绪得到释放,音量稍作加强以外,其余的乐句在音量与气息上都要控制住。整首乐曲都是流畅而连贯的,音色的柔美与气息的流动性都非常重要。
  演唱时眼睛一定要有画面感,情感的表达与音乐的表现手法要相统一,演唱出这部作品的内在,体现出将桃花比作女性的含蓄与柔美的特点。唱段<一首桃花>无论从歌词的意境还是旋律的走向上来看都非常的唯美,因此,在演唱这部作品时要体会出人物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乐曲进入高潮时也不能完全宣泄出来,依然要有意识的控制,这样的演唱才能够与主人翁林徽因的性格特征相吻合,她是一个理性大于感性的人,她的情感不会随意宣泄。该作品进入第二乐段时,节奏发生了变化,以3/4拍和4/4拍交替进行加上大量的三连音,增强了桃花动态美的体现,塑造了人物高贵大方的气质和温柔多情的美。
  歌剧作品要完美的呈现给观众,除了有扎实的歌唱技巧还不够,还要结合剧情的需要加上恰当的肢体表演与面部表情。在这首唱段中,林徽因的人物刻画没有夸张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眼神所传递出的信息让人感到温和而又充满期待,这一切的舞台设计都是围绕着人物的性格特征所表现的,演唱者只有抓住这些细微的特征才能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扮演林徽因的著名歌唱家尤泓斐将角色演绎得如痴如醉,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在唱段<一首桃花>中她运用了多种声音色彩的变化,加上出色的舞台表演将人物美丽、含蓄、睿智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她的演唱情深意切、深入人心,歌词展现给人们一种清澈而含蓄的美。一部歌剧作品不仅要把词曲唱好,更要将歌曲深入人物形象中,才能将作品的意境完整地表达出来。尤泓斐老师的演唱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她读懂了人物,理解了唱词中体现的人物内心活动,用精湛的演唱技巧和恰到好处的表演,准确地表达了角色的内心世界,为观众塑造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林徽因。徐志摩夸奖林徽因的诗写得很好,并深情地背诵出<一首桃花>时,林徽因的脸上流露出一丝羞涩,她缓缓地低下头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随即唱出“桃花,桃花”……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惊喜又带着一份淡然。“看,那一颤动在微风里”……我从她坚定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份渴望一份执着,“一瞥多情的痕迹”林徽因的眼神充满了期盼,这是她在对过去的情感作告别,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一部歌剧咏叹调的成功演绎,要求用歌唱来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把歌者的艺术与演员的艺术相结合,建立在“唱”与“演”之上,二者相辅相成。优秀的歌剧表演家能将作品演绎得深入人心、震撼心灵,这跟歌唱家们在表演的过程中进行的二度创作密不可分。一部作品的演唱首先要尊重作品的原创精神,但是一味的跟随大流或者模仿他人,而失去自己的音乐特色,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表演艺术。大部分音乐教学工作者认为,在歌剧表演的创作上,技术层面一般集中体现在对节奏、速度、音色、音量、力度等方面的處理,结合自身对作品的深层解读,可以在某些方面根据自我的个性特征对作品做出有自我特色的诠释。特别是在力度和节奏上做出一些小变化,能将作品演绎出不一样的感受。对歌曲再创作的处理能力,不仅建立在技术层面的改进,还是演唱者自我文化修养的体现。
  无论是歌剧《再别康桥》还是其中的唱段<一首桃花>,艺术带给我们的都是美好的享受,带给我们动听的音乐,带给我们一个楚楚动人、典雅脱俗的林徽因,更带给我们一种敢于追求理想、追求爱情、以理性面对人生、用智慧处理矛盾的人生态度。作为观众,我们要提炼艺术中的精神以提升自我;作为演唱者,我们要用心体会、用心灵去歌唱。
其他文献
【摘要】:报纸作为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之一,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科技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报纸版面设计不断革新,通过引入设计理论和对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体的借鉴,在设计编排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图画、图表、线条、色彩、空白等版面元素得到充分运用,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同时呈现出浓厚的艺术化倾向。 报纸版面设计是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在把握新闻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严谨的文字编排、准确的
期刊
作者简介:完么扎西(1989.12—), 男, 藏族, 籍貫:甘肃省夏河县 ,学历:硕士研究生, 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 ,专业:民俗学 研究方向:甘青宁特有民族民俗文化研究 。
期刊
【摘要】:金属材料在艺术品制作中的运用历史相当久远,中国的石窟壁画和西方的圣像画宗教画都有使用过金属材料。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一部分绘画从壁画中分离,在表现对象上更加注意表现世俗的部分,金银在画面中的使用减少。到了十九世纪末,新艺术运动之风下,克里姆特追求装饰风格,在画面中大量使用装饰材料,金银也成为其主要表现材料之一。二十世纪,绘画风格流派多元,新的艺术观念层出不穷,对于材料也有了新的定义。借鉴二
期刊
【摘要】:中国书法自东晋王羲之始,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从实用开始转向审美,“与古为徒”与“娟娟发屋”代表了高雅与低俗两种审美趋向,文章通过对白谦慎先生《“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的解读,对在书法中离开了书写性是否还称之为书法这一问题加以思考。  【关键词】:书法文化;书写性;设问  在开始文章之前有必要对白谦慎先生的著作《“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的题目简单阐述一下:“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略谈了二胡音乐艺术的一些作品,尔后对二胡音乐中的戏曲元素做了细致入微的解读,最后还论及了二胡的保養。个人管见,希望对同仁有所裨益。  【关键词】:二胡音乐;作品;素材;戏曲元素;保养  一、二胡作品  随着时代的进步,二胡音乐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二胡新作应运而生。如《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赛马》《江河水》等作品的产生,大大推动了二胡音乐艺术的发展,
期刊
【摘要】:杂技作为表演艺术的一种,在我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然而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杂技已经受到流行歌曲、舞蹈、体育、影视等其他文化娱乐形式的冲击,其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杂技的创新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提高杂技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展开研究,希望能够给杂技工作者带来新的思路。  【关键词】:杂技艺术;表现力;感染力  说到杂技艺术,一定要从追根溯源到杂技艺术的开端,大概在旧石器时
期刊
【摘要】:《巴山秀才》是享誉全国的川剧,2003年李宝春改编排演京剧版《巴山秀才》。京剧版《巴山秀才》改编的范畴主要在结局、人物形象、语言、表演形式和审美形态上。而改编的主要原因是作者的创造动机、市场因素、大众审美习惯、剧种差异。通过改编,在解构传统艺术的同时,又重构了艺术经典。并深化影响,扩大传播。  【关键词】:改编;川剧;京剧;《巴山秀才》  《巴山秀才》是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南国1983年编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需要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和更好的生活环境,希望通过参加体育运动项目提高自身的身体健康,丰富业余生活,提升个人生活品位。网球赛事的举办对陕西省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不仅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更能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  【關键词】:陕西省;网球赛事;城市文化  1.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陕西省举办的网球
期刊
【摘要】:我认为水彩绘画要把握水彩自身的语言魅力和精神内涵,要熟练的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法。此外,作画者本身也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要做到“思”“悟”“行”相结合。我们还要敢于探索新的表达方式,敢于尝试新的绘画技法。  【关键词】:干湿;水彩;技法;韵味  一、我对水彩画的认识  我对水彩的认识是在上大学以后开始的,在这之前,我以为水粉就是水彩,无非就是用水的多少。现在我知道了水彩与水粉的不同,虽
期刊
【摘要】:纵观德国王位继承表,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即选举制始终伴随着德国王位的更迭,即使是子承父位,也要经过诸侯的选举才能获得合法性,这一选举程序后经查理四世颁布的《黄金诏书》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德王必须经过七大选侯的选举才能实施其权力,也就是获得其合法性。在这个过程中,十二世纪对于德国王位继承中的选举制的确立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史实对这一过程进行探析。  【关键词】:德意志王权;选举制;公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