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秩序和明晰性”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ki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在对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解读和阐释外,我们看到了一些新的文本进入了批评者和研究者的视野,比如古典诗词学者刘学锴先生新出版的文集、陈布文先生的小说《假日》、王晓明先生的《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等。刘先生的文集作为学术研究成果,为古典研究尤其是唐诗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学术榜样,它的价值主要是面向古典研究界,但也延伸到了普通读者,比如刘先生的《唐诗选注评鉴》,就是众多唐诗爱好者在新世纪遇到的最佳参考,其地位堪与施蛰存先生的《唐诗百话》相提,我的书架上已经有它们的位置了。李兆忠先生爱屋及乌,在深入研究张仃的同时,把研究拓展到张仃爱人陈布文先生,这期他就把陈的《假日》这篇看似平淡小说的魅力挖掘出来,让读者看到在特殊时代背景下普通家庭妇女的情感困惑。王晓明先生的《鲁迅传》修订后再次出版,被认为不仅仅叙述的是鲁迅,也是王晓明个人精神气质和他那代人精神困境的真实写照。作为编辑,同时也站在读者的角度,本期几位学人对这几部(套)新鲜文本的解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也想走进这几部作品。
  美国文化史家雅克·巴赞尔在《文化:高雅与枯燥》(《我们应有的文化》,严忠志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一文中重提学术研究的作用,他认为学术研究的“做法是给有价值的事物的积累带来秩序和明晰性”,“学术研究可以重新发挥其适当作用:确定可供阅读的文本,解释任何艺术中的晦涩难解之处,消除任何艺术中的含混之处……这类任务要求很高的鉴赏力和识别力,需要有修养、愿意做某些单调乏味工作的人投入精力,以便给艺术瑰宝配备应有的镶嵌底座”。按照巴赞尔的说法,本期几位学人对这些新文本的解读,首先让读者在头脑中对这些新文本有了“秩序和明晰性”,而这是由他们自身的“鉴赏力和识别力”以及“愿意做某些单调乏味工作”決定的。
  作为编辑,遇到和发现巴赞尔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成果(“给有价值的事物的积累带来秩序和明晰性”)是其使命,但在这个过程中也要不断去否定一些不能带来“秩序和明晰性”,也就是巴赞尔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那些“充满术语和伪技术行话,这形成了虚假的深奥性,给反证造成障碍”的学术研究文章。我特别认同巴赞尔的主张,即“应该给批评活动注入谦恭的心态”,让学术研究“认识到它自身从属于艺术的角色,仅仅需要临时发挥作用”。说得更通俗点,就是学术研究是一个桥梁,它的作用是通过介绍和解释把读者导向“艺术”及其文本,而不是把自己变得“深奥”,从而阻碍了读者通往艺术的道路。
其他文献
20 世纪“双百时代”绽放的鲜花中,有一篇貌不惊人的作品,名叫《假日》(《人民文学》1957 年第1 期,作者陈布文)。也许题材太细小,加上写法较平淡,发表后波澜不惊,没有引起批评家的关注。  然而,貌不惊人的《假日》却是一篇真正的杰作。它绵里藏针,不动声色地演绎了新时代“几乎无事的悲剧”;艺术上,它白描清逸,虚实相间,疏密有致,惜墨如金,丰富的“象征”意蕴,令人回味无穷。六十年后读此文,给人“蓦
期刊
要说当代学人中长相最像笑口常开的“弥勒佛”,首推张志忠——研究现当代文学的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忠。  初识张志忠,是在1992 年。那时,我还是华中师范大学的一枚“青椒”。正赶上“中国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桂子山上召开,一时群贤毕至。时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团职讲师”(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一个职称)的张志忠也与会。此前,我就读过他的很多文章,知道他毕业于北大,是谢冕先生的弟子,黄子平、季红真的师
期刊
关键词:章平 魔幻小说 《阿骨打与楼兰》  当今世界的汉语文坛,大多的华语作家还是喜欢遵循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缺少一种超越现实的想象力。但这个世界从来就沉浸在“被”幻想所诱惑的渴望里,因为人类的成长总是以不断丢失生命中的童真为代价,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现实的迷惑时,更期望在想象的世界里奔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想象力是文学创作的根本所在,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也因此在美国文坛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期刊
关键词:元好问 《老树》 《秋怀》 《续小娘歌十首》  《老树》  老树高留叶,寒藤细作花。沙平时泊雁,野迥已攒鸦。旅食秋看尽,行吟日又斜。干戈正飘忽,不用苦思家。  此诗写作时间,或说金宣宗贞祐四年(1216),或说兴定二年(1218)。就“旅食秋看尽”一句看,以贞祐四年说为近。这年夏,元好问举家避兵南渡来到三乡(今河南宜阳)。诗人本希望兵定回乡,但自夏徂秋,眼见秋已将尽,战事不仅未已,反倒更殷
期刊
澳门曾出过不少人才,生于澳门者有冼玉清女士,定居者有汪兆镛、汪宗衍父子,曾在澳门长居者前有郑观应,后有曹聚仁。据香港掌故家方寬烈先生《澳门当代诗词纪事》,曾在澳门留下诗词鸿爪的名人,有康有为、丘逢甲、黄节、钱振鍠、商衍鎏、邓尔雅、叶恭绰、章士钊、朱希祖、闻一多、饶宗颐、陈蝶衣等,确不能与香港相比。不过此书只录“当代”,故未收录郑观应的诗作。  1884 年,郑观应被两件经济纠纷案弄得心力交瘁。一是
期刊
关键词:泰华 “小诗磨坊” “疫情叙事” “诗与思”  泰华“小诗磨坊”,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非凡的品格;从她一路走来的坚持,更铸造了她精神的隽永、情怀的赤诚。  那是2006 年的一个夏日,在著名泰华作家曾心家“怡心苑”里一座小巧幽静的八角凉亭里,七位泰华诗人岭南人、曾心、博夫、今石、杨玲、苦觉、蓝焰(漠凡)和一位来自宝岛台湾的诗人林焕彰 ——他们自称“7+1 组合”,首次聚首。不曾想
期刊
关键词:章平 诗歌 森林  章平对艺术语言极其敏感,这从其小说、诗歌、绘画中都能见出。这种敏感赋予他一种能力,即深谙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在创作中体现出某种普遍性、联通性的艺术思维特征。譬如,他的小说,在博采现实主义及先锋技法等小说表现形式之外,又体现出浓郁的诗性色彩;许多诗作则在精妙的语言节奏、肌理与灵动诗思之外,又呈现出叙事性特点——小说家的本色当行;而其文学书写与绘画创作之间的彼此意
期刊
1953年9月  出生于山西太原一個市民家庭。  1960年9月—1966年7月  在太原市新道街小学读书。  1970年4月—1971年1月  进入太原市十二中初中读书并毕业。  1973年12月—1975年12月  在太原市北郊区红沟大队插队当知青。1973年秋,李庆霖给毛泽东写信,讲述知青下乡后遭遇诸多生活困难之事,得到毛泽东的回信及赠款。这给已经下乡插队的知青带来生活的改善,此前曾经在太原
期刊
关键词:中国电影 跨国电影 跨文化传播 文化翻译 华语电影节  开瑞(Chris Berry),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电影学系(Film Studies)教授,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国及东亚电影与文化,曾作为主评审参与第54 届金马奖等重量级电影节。曾于1985年至1988 年在中国电影公司工作,在北京生活三年。出版和主编的著作主要有:西方第一本关于中国电影的论文
期刊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它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小学生来说,它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案例教学法的定义,以及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案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有效措施和注意事项。  【关键字】小学语文 案例教学 意义 策略  小学生由于身心发育尚不完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