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作业能力建模仿真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工程与空间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h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空间站的逐步建成,未来载人航天任务中,航天员在轨时间延长,将长期面对微重力、隔离密闭、昼夜节律变化等环境压力,这将对航天员的生理、心理带来更加难以预测的影响。同时,舱外活动和登月任务中航天员将处在新的作业环境中,可能面对更多潜在风险,特别是长期空间飞行后进行作业任务风险会更大。因此,航天员作业能力是将来空间站任务、载人登月任务中开展任务设计、人系统整合设计与评估的关键。目前,在航天领域中,人系统整合设计的工效评估与验证主要通过地面模拟实验完成(如悬吊和水下模拟等)。然而,这类实验成本高、准备时间长,甚至难以实现,探索一种新的分析验证手段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求。随着建模仿真技术在航天领域逐步推广,利用建模仿真技术在产品和任务的概念设计阶段进行工效学分析已逐步成为开展工效学设计评价的新模式。通过建模仿真技术,将航天员和产品数字化呈现,结合相应的操作任务,开展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分析获得可视域、可达域、操作空间等基本工效学指标。并且利用建立的作业负荷模型,对虚拟航天员作业负荷、疲劳、舒适性的进行预测。仿真分析结果可以作为设计优化的重要依据。在973项目"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中,研究了基于建模仿真技术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分析预测方法。该项目瞄准长期空间飞行环境下航天员作业能力的变化规律及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针对长期空间飞行特有环境因素(失重、昼夜时长变化等),基于地基模拟和天基飞行两个研究平台,结合分子生物学研究、动物模型和人体实验,从认知、决策能力、运动操作能力的变化规律及机制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探索生物节律对航天员作业能力的影响及生物钟基因调节的分子机制,并应用数学及建模仿真技术创建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的评估模型体系,实现对长期空间飞行环境下航天员作业能力的评估与预测。本文将重点介绍模型体系的创建过程及验证方法。
其他文献
采用动电位极化技术、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有、无硫酸盐还原菌(SRB)情况下X70管线钢及焊缝在近中性p H溶液(NS4)中的应力腐蚀行为。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X
函数与动点问题是初中数学动态问题中的重点题型,已成为中考试题的一大热点考题.函数背景下,直角三角形相似中求动点坐标这类问题,又是相似三角形动态问题中一种特殊题型,之
  国际空间站(ISS)作为目前在空间运行的最大的空间微重力平台,可开展长期、有人照料的科学实验研究工作,为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条件.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历来是
会议
本文以一道课本例题及变式为基本结论,对同类数学问题进行模型提炼,改编、融合、归类、对比,进行结论的运用,解答较为复杂的平几问题.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
试题命制需要不断地对一些常见的、基本的图形进行挖掘、拓展、重组,进而形成一些新的试题.解题则需洞悉试题的深层结构,形成合理的、自然的解题策略.
  目的:现代人类睡眠与觉醒时间早已进化成8∶16比例,在16小时觉醒时段中,兴奋度并不持衡,而是高低不断变化,除了存在生物节律控制机制,还与很多因素相关,通过行为学调控可
会议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是提升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本文基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就生活材料的运用价值与策略进行了重点探
  手控追踪作业中,追踪显示方式直接追踪操控绩效。本研究对3类不同追踪显示方式追踪绩效进行了工效学评价,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并进行再评价。实验一、二维平面内不同追踪
会议
  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一种可有效控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运动症状的新型手术疗法。本文以事件相关电位成分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
会议
  长期在低地球轨道驻留是未来人类航天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但是,空间飞行环境与人类适应生存的环境在很多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早期的载人航天器在设计上主要是实现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