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协作与教师专业发展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at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院校协作是指大学与中小学联合行动,彼此间建立起一种拥有共同愿景的共担责任、平 等对话、共享权益、优势互补、协调配合、共达目标的有机协作伙伴关系。它以协作、对话、实践、 学习和互惠为基本特征。院校协作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意义重大。为确保院校协作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功能的有效发挥,应采取以下三项协作策略:1.加强制度建设,将院校协作纳入规范运作轨道;2.完 善保障机制,为院校协作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3.采取多种形式,使院校协作充满活力与生机。 
其他文献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本文通过文献梳理 和统计分析,对我国西部义务教育城乡间的显著性差异做了全景式解读,认为其差异突出表现在办学 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四个方面。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除了自然条件外,还有教育资 源的差异性分配,以及教育制度导向的偏差。最后指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需要多样化的路向选择, 但责任主要在省级和中央政府;必须从政策导向、国家
本报告在梳理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和标准的基础上,调查研究了广州市义务教育均 衡发展的现状。广州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成就包括: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办学 条件明显改善;普及义务教育成效显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然 而,广州市的义务教育发展并不均衡,主要问题是:区域间优质学位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不能满足 社会的需求;区域间教育投入差距较明显,造成教育发展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作为基础性教育的义务教育的质量问题成为我们 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因而,为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重新划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的各项 指标,对整个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科学 构建,促使其成为科学判定教育水平高低和教育效果优劣的客观标准。
安徽省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出现了闻名全国的铜陵模式,使安徽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现阶段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想与现实之间还存在巨 大的差距,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是困难重重的。这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东中西差距、省内南北差距、城 乡差距、校际差距等方面。未来必须进一步统筹南北、城乡发展,须形成省内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普 惠制;贯彻落实就近入学,严格执行中小学办学标准化;
义务教育阶段是中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石。事实上,学生在义务教育期间相关部门是明 令禁止学生“择校”的,但这种现象却愈演愈烈。本文以择校所带来的问题为切入点,分别对择校的 原因、支撑择校理论进行剖析,皆在寻找一些对策消除“择校”的现象,还义务教育一片洁净的天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与之相适应的外语学习, 特别是英语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的历史还非常短暂,该领域的 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实践研究层面,用于指导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的理论认识还比较零落。另外,在实 践层面上也存在很多问题,如该领域的教材不统一,幼儿园英语教学模式陈旧,幼儿英语专业师资匮 乏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
师资困境一直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特岗计划”的实施,在一 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师资短缺问题,改善了教师队伍的素质和结构,激活了农村教育。但其在实施中 存在着特岗教师的质量和结构不尽合理、就业心态不稳定以及实施的“变味”和“变位”等问题。对 此,应规范准入制度,加强培训工作;倾注人文关怀,加大培养使用力度;选择适合乡村教育的教师 选拔培养模式;完善鼓励与优惠政策;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监管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的概念并以主观幸福感的结构为 基础,提出中小学生幸福感是指中小学生以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为基础对自我存在状态的主观心理体 验,是由需要、动机、目标、认知、情感、人格等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积极的 心理功能状态。目前还缺乏完整的、有针对性的中小学生幸福感评价研究成果,而此研究对于把握学 生幸福感现状和影响因素,促进学生幸福感水平提高具有
教师并非天然是知识分子,而是具备了相应的三方面特征“成为”知识分子的:自由漂 浮与非依附性;充当社会良心、投注社会批判;为理念而生、勇于质疑创新。然在现实的教师专业化 背景下,以上特征却在悄然消隐,而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则在促使这些特征的复归。
新课改带给中小学教师前所未有的挑战,使得教师参与课程发展有了新的变化。通过在 课程中教师的课程权力的论述,分析了教师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赋权的策略。以期提升教师的专业能 力,真正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