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和社会奖惩对农村留守儿童决策的影响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m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决策被定义为决策者面对不确定结果时,基于已有信息和经验产生多个备选方案,并对多个方案进行评估与选择的过程。有研究显示儿童的决策能力受到奖惩强化物的影响。金钱强化物与社会强化物对儿童决策的激励价值存在争议,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儿童的年龄和经济背景。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在不同强化反馈条件下,决策的心理加工可能有所不同。为了进一步探讨金钱奖惩和社会奖惩对农村留守儿童决策可能造成的差异。本研究选取农村留守儿童120名(小学二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各60名)完成猜纸牌任务。实验一采用2反馈类型(获益、损失)×2年级(2、5)×2强化条件(金钱强化、抽象社会强化)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实验二采用2反馈类型(获益、损失)×2年级(2、5)×2强化条件(抽象社会强化、教师具体强化)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反馈类型和强化条件是被试内因素、年级是被试间因素,以反应时、正确-保持率(Win-Stay)、错误-转换率(Lose-Shift)为因变量。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一中,留守儿童在金钱强化条件下决策行为更理性,(1)在反应时指标上,五年级儿童在金钱奖惩条件下比在社会奖惩条件下反应时更短,对金钱奖惩条件更敏感;相比金钱奖惩条件,二年级儿童在社会奖惩条件下反应时更短,对社会奖惩更敏感。(2)二年级儿童和五年级儿童决策偏好均倾向于获益条件,表现为获益条件下反应时小于损失条件下反应时。(3)在正确-保持率(Win-Stay)、错误-转换率(Lose-Shift)指标上,五年级儿童在获益状态下保持率高于二年级儿童,表现为倾向于选择保守策略,在损失状态下转换率高于二年级,具有偏好反转现象。在实验二中,留守儿童在教师面孔强化条件下决策行为更理性,(1)在反应时指标上,二年级和五年级儿童在教师面孔强化和卡通面孔强化条件下的反应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2)教师面孔和卡通面孔在获益条件下的反应时小于损失条件。(3)在正确-保持率(Win-Stay)、错误-转换率(Lose-Shift)指标上,教师面孔在获益状态下保持率高于卡通面孔;五年级儿童在损失条件下,转换率高于二年级,表现为在损失条件下决策方式更冒险。本研究结论为:(1)五年级留守儿童在金钱强化条件下的决策行为更理性,二年级留守儿童在社会强化条件下的决策行为更理性。(2)五年级留守儿童在奖惩条件下能够更好的理解概率做出决策。(3)在获益情境下,教师面孔强化比卡通面孔强化更能影响留守儿童的决策行为。
其他文献
阅读可以分成精读和略读两种,精读是学习,略读是实践。略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从大量的文字中提取重要的信息。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略读教学,可将重要的内容“梳理”和“浓缩”成直观的图示,可以有效地帮助中小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系统,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真正起到快速地阅读,自主学习,提取信息的效果。思维导图(mind map)是一种解放思维的图文工具。近年来,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实
目前,作者在农村小学担任小学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作者发现掌握单词对小学生英语学习非常重要。就现行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而言,单词在课堂讲解上占据很大比重。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在单词上面存在很多问题,尤其体现在小学英语检测中判断发音,单词拼读和拼写的错误。因此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有音形义的意识。自然拼读法是目前英语为母语国家最为推广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单词拼读和拼写
201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及2016年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文件中,都对国际理解教育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本研究以小学三年级“小风筝·大世界”单元为个案,通过探索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课程的开发。本研究共包括四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面临诸多难题:1)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涵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以及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2)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科学探究活动课程居多,课堂管理难度大;3)现有教师专任化程度不够,教
本文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重语言、轻文化教学的现状,选取彬州市Y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情况研究,分析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期待能够为小学英语教学中改进和提升英语文化意识提供借鉴参考。本文在前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文化意识以及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的概念进行界定,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理论、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克拉申“可理解的输入和“情感过滤假说”
当下的教学还存在以知识为本、灌输为主,停留在浅层学习上的现象。为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必须实施素养为本的教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五个维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即为五个维度之一,具有鲜明的化学学科特点。调查发现,升入高三的学生其“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仅达水平1和水平2,如何提
单元复习课作为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课型,目前教学中仍存在复习方式单一化、复习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多处于浅层学习状态的现象。为迎合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任务安排,单元复习课的教学应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导,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促进学生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化。深度学习理念强调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迎合教育本质和时代发展要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因
当前教育信息化改革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作为信息时代教师的必备知识框架,成为了学者们争相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首先以TPACK组成元素为理论框架编制调查问卷,对凯里市255名小学数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凯里市小学数学教师的TPACK的现状;其次,选取TPACK框架中技术元素(TK)以及与技术相关的三个元素(TCK、TPK、T
文本分类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一项基础任务,在舆情分析、邮件过滤、问答系统、智能信息推荐等应用场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文本分类方法需要分布均匀且标注完全的训练数据。而在实际应用中,随着互联网上的文本数据及资源爆发式增长,文本数据逐渐呈现出载体形式多样、标注数据匮乏、类别分布不均衡等特性,给传统的文本分类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针对文本数据类别分布不均衡和标注数据匮乏,导致文本分类精度低的问题,本
化学核心概念的教学在整个化学教学安排中占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基础。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是高中化学教师在新时期的重要研究课题,根据认知负荷理论改进和优化教学策略,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从而在化学教学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本研究着眼于将概念教学趋向模型化、课程内容教学趋向结构化,帮助学生“减压”、“减负”,提高教学的效率。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探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负荷现状,以及学习高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