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不同亚型免疫活化与疾病进展的关系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WL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在流行和传播过程中为适应新宿主发生变异并逐步进化出新的亚型,不同亚型感染同一人群后发生重组产生重组亚型。目前,在中国最普遍的重组亚型是CRF01AE(39.71%),单一亚型是B亚型(17.52%)。研究发现,不同的HIV亚型感染后疾病进展速度不一样,其中CRF01AE亚型感染者疾病进展速度较快,明确不同亚型导致疾病进展不同的机制对于疾病预防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病毒、免疫、及宿主因素均可影响HIV感染患者的疾病进展,其中免疫活化因素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并无关于CRF01AE亚型进展较快是否与免疫活化有关的报道,因此HIV不同亚型对免疫活化及疾病进展的影响以及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DC细胞表达对免疫活化状态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否有助于疾病进展有待探究。B/B′亚型的流行曾一度在中国占主导地位,但有关B′亚型及B亚型的差异说法不一,且尚无关于B′亚型及B亚型免疫活化水平是否有差异的报道。本研究拟对CRF01AE亚型患者和B/B′亚型患者之间,免疫活化与疾病进展的关系进行研究,明确CRF01AE亚型是否通过影响免疫活化度而导致疾病进展速度不同,B′亚型及B亚型免疫状态是否有差异,为解析不同亚型之间疾病进展不同的免疫机制等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81例来自中国辽宁、吉林和河南的汉族HIV/AIDS患者,所有患者均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根据近全长HIV基因组测序和病毒序列亚型鉴定结果将患者分为CRF01AE亚型组和B/B′亚型组,B/B′亚型组包括B′236例,B 18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细胞计数、T活化指标CD38和HLA-DR、浆细胞样DC与髓系DC,使用ELISA检测趋化因子RANTES,MIP-1α,MIP-1β和SDF-1。使用Spearman相关性评估各指标与病毒载量或CD4+T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在相关性散点图中添加拟合线。结果:1.在B亚型和B′亚型HIV感染者免疫活化等指标比较分析中,B亚型与B′亚型的CD4+T细胞、CD8+T细胞、CD4+HLA-DR+T细胞、CD8+HLA-DR+T细胞、趋化因子MIP1α、MIP1β均未见显著差异。B亚型的活化指标CD4+CD38+T细胞、CD8+CD38+T细胞高于B′亚型,CD11c+DC细胞低于B′亚型,但平均秩差异不大。2.在CRF01AE亚型与B/B′亚型的比较分析中,CRF01AE亚型和B/B′亚型的CD4+T细胞无明显差异,CRF01AE亚型的活化指标CD8+HLA-DR+T细胞高于B/B′亚型。除此之外,CRF01AE亚型的CD8+T细胞计数高于B/B′亚型,而MIP1α、MIP1β显著低于B/B′亚型,同时CD123+DC细胞与CD11c+DC细胞均明显低于B/B′亚型。3.我们整合全部数据进行各指标与CD4+T细胞和病毒载量相关性分析,发现CD8+T细胞与CD4+T细胞计数正相关。活化指标中CD4+CD38+T细胞与CD4+T细胞相关性不显著(r=-0.102,P=0.09),但与病毒载量显著相关(r=0.245,P<0.001),而CD4+HLA-DR+T细胞、CD8+HLA-DR+T细胞、CD8+CD38+T细胞均与CD4+T细胞呈负相关,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CD123+DC细胞、CD11c+DC细胞与CD4+T细胞均呈正相关,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结论:不同亚型的进展不同的内在机制可能与T细胞免疫活化、DC细胞的保护作用的差异有关,为HIV不同亚型的治疗方案选择及治疗效果判断提供了新的参考内容。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提高肝胆胰外科手术的精准性,我们采用腹腔镜超声或腹腔镜超声联合吲哚菁绿成像技术辅助肝胆胰腹腔镜手术,探讨是否使用腹腔镜超声辅助腹腔镜肝胆胰外科手术对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并比较腹腔镜超声与术前不同检查方式对肝胆胰疾病检测灵敏性的差异。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12月间我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普通外科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肝胆胰疾病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脏疾
目的: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可靶向清除致病性B细胞,被广泛应用于结缔组织病(CTD)的治疗。间质性肺病(ILD)是CTD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但RTX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临床疗效仍存在争议。这项荟萃分析用于系统评价RTX
目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诱发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传染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作为针对HIV感染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重建免疫功能,降低相关并发症
目的:神经纤维瘤病是累及皮肤、神经、骨骼等多系统的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之一。本研究旨在建立我国较大样本的神经纤维瘤病队列,分析其人口统计学、临床及基因变异特征,深入挖掘基因型-表型关系,提升临床医师对这一罕见病的关注和认识。研究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7年9月至2020年5月以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泡泡家园神经纤维瘤病关爱中心的临床确诊或疑诊为神经纤维瘤病的患者资料。设计并填写信息登记
目的: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是一种血清中有高滴度抗核抗体(ANA)和抗U1RNP(n RNP)抗体,临床上有雷诺现象、双手肿胀、多关节痛或关节炎,肢端硬化、肌炎、食道运动功能障碍、肺动脉高压等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受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等。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目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导致的重大传染性疾病,目前仍无法彻底治愈且无疫苗研发。2014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了全球控制艾滋病的目标:“3个90%”。截至2019年底,我国关于AIDS防治“三个90%”数据依次为:75.7%,89.7%
目的:为了解析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异质性,分析其不同亚群的差异和功能。并通过与骨质疏松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对比,探索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理和机制。研究方法:从采集的骨髓中,提取单个核细胞,用免疫磁珠法提取间充质干细胞,经过质控后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将正常组和骨质疏松组细胞进行分群,对细胞亚群进行分析,明确差异基因,根据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终对细胞亚群作出解析,
目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体后会导致CD4+T淋巴细胞数目进行性减少,最终引发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持续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可以抑制HIV感染者体内的病毒复制,使患者的CD4+T细胞数目增加,
目的:自身免疫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AIT)是一种由遗传背景、环境和免疫失衡等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目前碘过量导致甲状腺免疫稳态破坏作为AIT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已被普遍认可,然而其过程尚未明确。炎症小体已被证实在多种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研究发现,相比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炎症小体在AIT患者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且主要
背景:原发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RT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远端肾小管功能障碍导致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碱性尿液的症状,约30%-50%的dRTA患者会同时出现低钾血症。但由于原发性dRTA的发病率极低且临床表现异质性强,部分不典型dRTA患者可能到成年后才被延迟诊断,从而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所以对不典型dRTA的早期诊治非常重要。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5种原发性dRTA的致病基因:S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