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澳门新闻纸》翻译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ra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门新闻纸》是清朝晚期由政府官员雇征的一批翻译人员将收集到的外文报纸翻译汇编成册的文献,其主要内容为鸦片贸易、国外军事力量等信息,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英文中译报纸,其内容涵盖了当时的军情夷务和时势百态,是翻译项目组织者、时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和制定禁烟抗英策略的重要资料,历史意涵极为丰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自问世以来,这一文献已有不少研究,但从翻译角度切入的研究十分少,零星涉及背景、赞助人和翻译策略。由于英文源本的缺失,缺乏翻译文本的对比分析,研究者无从对其进行更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相关翻译研究成果十分有限。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焦点从翻译内部延伸至翻译外部,译者受到的关注日益密切。《澳门新闻纸》由林则徐临时征调雇佣的四名译者完成,他们作为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译者,其身份特点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翻译态度、策略和方法,其翻译作为对晚清中外关系乃至中外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研究借鉴译者行为批评视角,通过对四位译者的身份属性进行考察,探析其在《澳门新闻纸》的翻译中所体现出的译者行为,并揭示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动因。本研究采用文本细读法和文本对比分析法,对《澳门新闻纸》的翻译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并结合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分析其译者行为,主要分为以下两个角度:在翻译内,译者作为语言人,如何使译文求真于原文;在翻译外,译者作为社会人,如何使其译文务实于社会。因此,本文的研究步骤分为三步:第一步从翻译内分析译者的身份,据此分析译者在译本语言层面对语言意义求真的译内行为及其原因;第二步从翻译外分析译者身份,据此分析译者受社会政治、赞助人、读者等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所采取选择翻译策略和方法的译外行为;第三步,分析《澳门新闻纸》翻译中译者行为在“求真-务实”评价模式中的倾向性及其原因。
  研究发现,从语言人身份来看,四位译者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为其解读原文并翻译提供了语言能力基础,通过音译、仿译等方法,译者力求传达原文的意义和信息内容。从社会人身份来看,四位译者作为林则徐的雇佣译者,深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这决定了译者的务实行为,通过增译、减译和改译等方法,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国外信息的同时也尽量规避政治错误。整体而言,《澳门新闻纸》译者的务实行为较求真行为更显著,这与时代环境、文本体裁和译者自身素质是相符的。《澳门新闻纸》的翻译研究不仅可以拓展和深化林则徐研究和晚清译者研究,还对西学东渐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马汉的著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是一本影响世界海军战略和海权建设的重要著作,在世界广为传译。该书至今已有几十个汉语译本,但鲜有学者从翻译或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翻译风格为译者在译文中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偏好、反复出现的语言特征,而基于语料库研究方法使进行翻译风格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本文选用清末、民国和现代三个时期5个译本为研究对象,基于自建的语料库,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学位
军事翻译研究是一个极其重要但在中国长期以来被忽视的领域。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Alfred Mahan)的海权论三部曲,系统阐述海权制胜的思想,对世界各国的海军建设影响深远。从1900年至今,马汉的海权著作在中国不断翻译和传播,历经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不同的社会时期,翻译版本各异(约40个),译者人数众多(18人以上)。可是,目前尚未有学者深入探讨海权论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情况。有鉴于此,本文试图探
学位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20),政府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创新推进国际传播,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保证中国博物馆在与外国观众沟通时“讲好故事”,已经是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重要工作(2016)。博物馆“讲好故事”与解说文本的写作息息相关。而人际意义的研究恰能反映解说文本以何种沟通方式“讲故事”,以便构建文本与外国观众和谐的交流模式。由此可见,研究解说文本的人际意义是很有必
学位
社会网络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近年来愈发受到了研究者的注意。通常来说,社会网络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所有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的集合。而其中的社会关系则是社会网络可以影响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原因。研究表明,高校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社会网络的影响。而同事关系和师生关系是高校外语教师的社会网络中的两条主要社会关系。然而,尽管目前已有不少研究发现同事关系与师生关系影响了高校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
学位
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其教学策略的选择成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教学策略的重要意义,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也逐渐变多。国外的研究主要有教学策略的定义,教学策略的分类,教学策略对学习者的影响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国内的研究主要有教学策略模式的构建以及教学策略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研究。在国内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只有少部分学者探讨了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信念会对教
学位
翻译研究对译者身份问题的广泛探讨,始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并于90年代正式提出的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在文化这一大背景下的译者身份研究中,译者在翻译时并不是机械地完成语言转换,而是会受到译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译者在翻译时会有意无意地受到自身文化背景、个人意识形态及翻译目的等语言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翻译研究中,考察译者文化身份对翻译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方面,且对译者文化身份的研究也
《三寸金莲》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语言风趣、幽默、精巧,开创了市井小说新风格的先河。该书由大卫·威克菲尔译为英文,荣获1992-93“全美凯登翻译奖”。  偏离是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现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总会出现偏离原文的现象。尽管翻译中的偏离近年来受到学界的关注,但翻译中偏离现象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从认知角度来解释偏离现象的研究也不够丰富。因此,本研究试图从认知识解四维度来分
学位
高罗佩是著名的汉学家、小说家,他对《狄梁公四大奇案》的英译取得了巨大成功,从此他与狄公案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学界对高译本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讨论所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很少将研究焦点聚焦于高译本背后的文化问题,作为译者的高罗佩个体意识形态问题更是鲜有人谈及。  高罗佩一生钟情于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对中国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不同于其他译者的个体意识形态,影响了其翻译活动的方方面面。本研究从译
T.S.艾略特集诗人、剧作家、文学批评家和编辑于一身,是现代派运动的领袖,在西方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艾略特研究计划”和女性主义批评为当代艾略特研究提供了多样化的空间。既有的同类研究多着眼于其诗歌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往往聚焦于艾略特的厌女倾向等典型的女性主义议题。鉴于此,本文立足于该领域的经典成果,拟从性别政治的理论角度加以拓展,通过剖析艾略特戏剧作品中存在的女性二分法、青年男性阴性化和父权掌控者
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超验主义哲学家,后被人们公认为自然主义者。他的作品《瓦尔登湖》在其所有作品中最为出名,他在此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使其被公认为西方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同时被人们尊称为“美国环境主义的第一圣徒”和“美国环境伦理思想的重要奠基者”。这些称谓使得研究者多着重将研究集中在梭罗与生态及其衍生理论的相关方面。而作品体现出的其它方面则未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