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门新闻纸》是清朝晚期由政府官员雇征的一批翻译人员将收集到的外文报纸翻译汇编成册的文献,其主要内容为鸦片贸易、国外军事力量等信息,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英文中译报纸,其内容涵盖了当时的军情夷务和时势百态,是翻译项目组织者、时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和制定禁烟抗英策略的重要资料,历史意涵极为丰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自问世以来,这一文献已有不少研究,但从翻译角度切入的研究十分少,零星涉及背景、赞助人和翻译策略。由于英文源本的缺失,缺乏翻译文本的对比分析,研究者无从对其进行更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相关翻译研究成果十分有限。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焦点从翻译内部延伸至翻译外部,译者受到的关注日益密切。《澳门新闻纸》由林则徐临时征调雇佣的四名译者完成,他们作为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译者,其身份特点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翻译态度、策略和方法,其翻译作为对晚清中外关系乃至中外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研究借鉴译者行为批评视角,通过对四位译者的身份属性进行考察,探析其在《澳门新闻纸》的翻译中所体现出的译者行为,并揭示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动因。本研究采用文本细读法和文本对比分析法,对《澳门新闻纸》的翻译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并结合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分析其译者行为,主要分为以下两个角度:在翻译内,译者作为语言人,如何使译文求真于原文;在翻译外,译者作为社会人,如何使其译文务实于社会。因此,本文的研究步骤分为三步:第一步从翻译内分析译者的身份,据此分析译者在译本语言层面对语言意义求真的译内行为及其原因;第二步从翻译外分析译者身份,据此分析译者受社会政治、赞助人、读者等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所采取选择翻译策略和方法的译外行为;第三步,分析《澳门新闻纸》翻译中译者行为在“求真-务实”评价模式中的倾向性及其原因。
研究发现,从语言人身份来看,四位译者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为其解读原文并翻译提供了语言能力基础,通过音译、仿译等方法,译者力求传达原文的意义和信息内容。从社会人身份来看,四位译者作为林则徐的雇佣译者,深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这决定了译者的务实行为,通过增译、减译和改译等方法,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国外信息的同时也尽量规避政治错误。整体而言,《澳门新闻纸》译者的务实行为较求真行为更显著,这与时代环境、文本体裁和译者自身素质是相符的。《澳门新闻纸》的翻译研究不仅可以拓展和深化林则徐研究和晚清译者研究,还对西学东渐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焦点从翻译内部延伸至翻译外部,译者受到的关注日益密切。《澳门新闻纸》由林则徐临时征调雇佣的四名译者完成,他们作为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译者,其身份特点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翻译态度、策略和方法,其翻译作为对晚清中外关系乃至中外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研究借鉴译者行为批评视角,通过对四位译者的身份属性进行考察,探析其在《澳门新闻纸》的翻译中所体现出的译者行为,并揭示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动因。本研究采用文本细读法和文本对比分析法,对《澳门新闻纸》的翻译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并结合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分析其译者行为,主要分为以下两个角度:在翻译内,译者作为语言人,如何使译文求真于原文;在翻译外,译者作为社会人,如何使其译文务实于社会。因此,本文的研究步骤分为三步:第一步从翻译内分析译者的身份,据此分析译者在译本语言层面对语言意义求真的译内行为及其原因;第二步从翻译外分析译者身份,据此分析译者受社会政治、赞助人、读者等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所采取选择翻译策略和方法的译外行为;第三步,分析《澳门新闻纸》翻译中译者行为在“求真-务实”评价模式中的倾向性及其原因。
研究发现,从语言人身份来看,四位译者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为其解读原文并翻译提供了语言能力基础,通过音译、仿译等方法,译者力求传达原文的意义和信息内容。从社会人身份来看,四位译者作为林则徐的雇佣译者,深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这决定了译者的务实行为,通过增译、减译和改译等方法,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国外信息的同时也尽量规避政治错误。整体而言,《澳门新闻纸》译者的务实行为较求真行为更显著,这与时代环境、文本体裁和译者自身素质是相符的。《澳门新闻纸》的翻译研究不仅可以拓展和深化林则徐研究和晚清译者研究,还对西学东渐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