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环芳烃(PAHs)主要源于化石燃料或者生物质燃料的不完全燃烧,长期以来是环境领域研究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多数PAHs具有显著的“三致”效应。河西走廊作为甘肃省重要的商品粮食基地,人口分布集中,农业发达,同时还有钢铁、航天、冶金、火电、化工等重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相对较大。但是关于河西走廊地区大气PAHs的污染时空分布特征、来源、及其呼吸暴露风险较系统的研究,未见公开报道。本研究利用大气被动采样技术结合GC-MS在冬季、春季和夏季分别对河西走廊地区大气(主要是气相)中16种U.SEPA优控PAHs进行了观测,基于该观测数据,研究了大气PAHs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进行了初步的来源解析,运用B[a]P总等效毒性剂量BEQ和WHO的终身肺癌风险评价方法初步评估了河西走廊大气PAHs由于呼吸暴露导致的肺癌风险。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下:(1)大气Σ16-PAHs的污染水平:16种U.S EPA优控PAHs在河西走廊大气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2~4环PAHs全部都有检出,高环PAHs只有部分低水平检出,在采样期间河西走廊大气∑16-PAHs的浓度水平在0.129ng·m-3~22.516ng·m-3之间,平均浓度为5.634ng·m-3,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整体处于较低水平。(2)河西地区大气Σ16-PAHs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差异:Σ16-PAHs在大气中浓度分布规律是冬季>春季>夏季;2~4环PAHs大约占Σ16-PAHs的90%以上,萘(NAP)和3环PAHs在大气中的浓度最多,4环以上的PAHs受温度影响很大,夏季样品中浓度较高,冬季样品中浓度最低。(3)河西地区大气∑1Σ-PAHs的空间分布特征:∑1Σ-PAHs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张掖、酒泉、武威地区,天祝、瓜州、金昌污染相对较轻,民勤地区最低,这可能与各个城市产业结构、人口分布有关。河西走廊地区大气PAHs城乡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城市和农村背景点都远远大于背景点;从PAHs组成谱污染特征来看,高环PAHs在农村地区也有较高含量,可能由于该地区存在外来PAHs的输入和临时排放源。(4)利用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河西地区大气多环芳烃源解析表明:由FLA/(FLA+PYR)、IcdP/(IcdP+BghiP)的值初步判断河西走廊地区大气PAHs主要来源是:煤或生物质燃烧源、液体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源;利用主成分定量分析发现,河西地区各个季节大气PAHs主要来源是煤,液体化石燃料,炼焦,生物质和天然气源,各个季节来源存在差异,但是液体化石燃料和炼焦已经成为该地区主要的PAHs来源。(5)利用B[a]P毒性当量法和WHO的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评估河西地区大气多环芳烃呼吸暴露导致的肺癌风险显示:河西走廊地区大气多环芳烃的终身肺癌风险为3.48×10-7~2.61×10-6,同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在U.S EPA推荐的致癌风险可接受范围(10-6~10-4)内。冬季的终身致癌风险(2.61 × 10-6)要高于夏季(3.48×10-7),城市的风险要高于农村和背景,河西地区以张掖地区终身致癌风险最高,民勤地区最低,但是都在推荐的可接受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