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交替传译是口译学习者接触到的最基本的工作模式,丹尼尔.吉尔表示,译员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受困难诱因影响。本论文将研究语速这一困难诱因,探索其如何影响学生译员的交传表现。本论文邀请了10名外交学院口译专业研二学生参与实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材料是一则关于性别平等的Ted演讲。实验组和对照组将会翻译以不同语速播放的同篇材料,翻译过程会被录音用于后续研究。实验过后进行一对一采访,探究翻译中的难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替传译是口译学习者接触到的最基本的工作模式,丹尼尔.吉尔表示,译员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受困难诱因影响。本论文将研究语速这一困难诱因,探索其如何影响学生译员的交传表现。本论文邀请了10名外交学院口译专业研二学生参与实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材料是一则关于性别平等的Ted演讲。实验组和对照组将会翻译以不同语速播放的同篇材料,翻译过程会被录音用于后续研究。实验过后进行一对一采访,探究翻译中的难题以及译员采取的应对策略。利用SPSS工具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并分析数据。本实验研究发现快语速会影响学生译员的交传表现,译员的忠实性和流利性都有所下降。而决定交传表现的另一维度--交流互动感在两组实验对象中并无统计学差异。就认知层面而言,本实验发现快语速会对学生译员造成四大问题:听辨将会耗费更多精力;因对讲话不确定造成心理压力上升;做出更多推测;译员翻译语速增加。本论文根据采访结果提出了五大应对策略:重视听辨,策略性省略,合理推测,总结,要求演讲者放慢语速。
其他文献
中式英语是一中兼有英语和汉语的特点的混合语言。中式英语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但不幸的是,长久以来,它被视为一个问题,这是因为中式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产生误解,从而造成大大小小的麻烦。然而,对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人来说,完全避免这个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一个主要任务是准确,清晰传达发言人观点的译员来说,尽最大可能减少中式英语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研究如何克服中式英语是极具价值的
汉语和英语虽然存在共性,但是两者在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上仍存在很大差异。从句法差异上看,汉语是一种动态、灵活、重意合的语言,而英语则是静态、刻板、重形合的语言。因此,在中到英口译中,有时必须应用词性转换。但是,在汉英交替传译中,何时以及如何应用词性转换,还有待研究。为此,笔者建立一个中英平行口译语料库,将2014年至2019年王毅外长答记者问的中英文实录收入其中。笔者通过观察译员孙宁的记者会现场口译
对于口译学习来说,自主练习、刻意练习或者反思练习都是提升口译能力的重要途径。成为专业的口译员,可能需要上万小时的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自我评估作用重大。作为形成性评估的手段之一,自我评估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能力,确定学习目标并以此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对于学生的口译水平提升来说十分重要。但目前口译评估大多没有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这使得学生难以准确全面分析自身口译水平。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学生口译能力的提
本研究共选取了10名外交学院英语口译专业的二年级研究生作为实验对象,并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将会在译前准备时提供双语对照平行文本,对照组则将会提供非双语对照平行文本。通过对两组同学口译表现的录音和转写,再根据专业水平,忠诚度,语言面貌,语言质量以及整体质量评分。本研究是关于不同类型平行文本对英汉口译质量的影响的实验研究。在译前准备过程中,平行文本不仅能为译员提供背景信息,相关术语,还能够更好地
当前对于会议口译员角色的研究通常认为会议口译员在交流中扮演着“合作参与者”或者“文化协调者”的角色。这种认知不同于以往的研究以及各种国际翻译协会对于会议口译员的中立性要求。本文根据前人对于职业会议口译员的调查,对学生译员进行了调查。本文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与目的,总结了前人对口译员角色的研究,说明了问卷调查的设计与数据收集,根据获得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总结了研究结论并据此提出了建议。此问卷是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员,MTI学生必须进行口译自主学习。作为学生译员,了解提升口译水平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是有效进行口译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人们普遍认为,双语能力,口译技巧以及背景知识,是三个最为重要的口译能力素质。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外交学院英语口译专业的学生如何进行口译自主学习,他们在自主学习中是否注重了这些能力的提升,以及有哪些能力未能得到他们的重视。作者发现,几乎所有外交
以吉尔的评分模型为标准,本文围绕通过知识体系的建立识记术语,对英汉同传质量的影响这一主题,邀请了外交学院的同学,在控制主要变量的情况下,开展了实证研究,以探索两种不同的识记术语的方式对专业性较强的文本同传质量的影响,这也是较少有人涉及的领域。本文在理论部分总结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关于译前准备对译文质量影响的研究,综合了东西方主流口译质量评估标准,确立了本文在实验结果评估过程中所使用的口译质量评估标准。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各具特色。各地普通话也不可避免地受当地方言语音影响,带有地方特色。相对标准普通话,带有方言语音特色的普通话会在发音上产生偏误。会议口译中这种情况普遍存在,对译员听辨源语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根据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如果听辨过程遇到障碍,那么精力分配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口译的质量。目前,口译研究领域对中国方言口音影响译员表现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选取2017年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在“
流畅的输出一直是学生译员乃至专业译员在提高自身口译水平时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本文以第三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的中英交替传译为案例,研究现场交传的非流利现象。通过将非流利现象分为停顿、重复和修正,研究发现有声停顿是出现频率最多的非流利特征,其次是恰当修正、不同信息修正、单字重复。在Levelt的话语产出及自我监控模型下,本文类比分析了现场译员和作者自己的口译输出,找出二者非流利特征的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