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楼皂苷I对膀胱癌的杀伤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mchens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膀胱癌是世界第十大肿瘤。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地区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2018年,全球估算新发膀胱癌549,000例,另有200,000人死于本病。膀胱癌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高发于50-70岁之间。对于高分期的膀胱癌患者,化疗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然而,现有化疗药物尚存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化疗过程中肿瘤出现耐药、严重副反应等问题。因此,研发新的化疗药物有很大的意义。重楼皂苷I(PPI)是一种植物根茎提取物,来源于百合科植物——重楼。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PPI对多种癌症有很强的杀伤作用。但是PPI对膀胱癌的作用尚无相关报道。研究目的:从细胞和动物层面探索PPI是否对膀胱癌有抗癌作用。若PPI可以杀伤膀胱癌,则继续在分子层面阐述该现象的内在机制。实验方法:体外实验:以人类膀胱癌细胞系为工具,研究PPI对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PPI对膀胱癌细胞系的抑制效果,测定IC50值。选择对PPI最敏感的膀胱癌细胞系进行后续克隆形成、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以及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关键蛋白表达改变。利用全转录组测序分析PPI对膀胱癌细胞内基因表达影响,分析发生显著改变的信号通路。免疫印迹法验证全转录组测序分析中预测的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关键蛋白在膀胱癌细胞中的定位变化。siRNA沉默关键信号通路基因后,再次测试PPI对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体外实验:构建原位膀胱癌裸鼠动物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组后,定期予PPI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使用动物成像仪观测不同组别的肿瘤光学信号变化。定期称量实验动物的体重变化。使用免疫组化观察两组膀胱肿瘤的关键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实验结果:较小浓度的PPI即可对膀胱癌细胞产生强大的抑制效果,其中T24和UMUC3膀胱癌细胞系对PPI处理最敏感。随着给药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PPI抑制膀胱癌细胞克隆形成、诱导膀胱癌凋亡的效应显著升高。细胞周期检测发现PPI可以导致T24和UMUC3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别阻滞于G2/M和S期。此外利用JC-1荧光探针,我们发现PPI还可以使膀胱癌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免疫印迹实验发现,在前述处理后的膀胱癌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和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1表达升高。全转录组测序发现PPI分别使T24和UMUC3细胞出现6254及1304个基因的表达改变,其中共同上下调的基因有338个,对这338个基因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FOXO3信号通路可能出现了激活。进一步免疫印迹实验发现PPI可以升高膀胱癌细胞中FOXO3转录因子及其下游目标蛋白BIM和NOXA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亦发现FOXO3转录因子在PPI刺激下出现入核现象。鉴于FOXO3信号通路在膀胱癌细胞中出现重要改变,我们在T24细胞中沉默了FOXO3基因,再次予PPI处理。实验发现沉默FOXO3基因可以部分逆转PPI对膀胱癌的促凋亡以及阻滞细胞周期的作用。动物实验显示,PPI可以显著抑制膀胱原位肿瘤在裸鼠体内的生长,且PPI并未导致裸鼠体重明显下降。免疫组化发现PPI处理组的肿瘤FOXO3表达升高。结论:本研究发现,PPI通过抑制肿瘤生长、诱导细胞凋亡以及阻滞细胞周期对膀胱癌发挥杀伤作用。此外我们发现,PPI通过激活FOXO3信号通路发挥前述效应。综上,我们认为PPI可以被列为膀胱癌化疗的候选分子药物。
其他文献
背景:血小板无力症(GT)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和形态多正常,但表现出对胶原、花生四烯酸和ADP等生理性激动剂的聚集反应低下或缺如,对瑞斯托霉素的反应正常。患者自幼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等部位出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不同患者之间的出血情况差别很大,甚至随着年龄增长,同一患者的出血症状也会有所改变。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纯合突变患者多见于近亲结婚的家庭。ITGA2
第一部分青少年起病与成人起病的1型糖尿病男性患者骨微结构临床分析[研究背景]1型糖尿病(T1D)患者骨折风险升高,除骨密度下降外,还存在骨微结构异常。关于T1D患者骨微结构研究的报道较少,至今尚无研究报道亚洲T1D人群高分辨外周定量CT(HR-pQCT)测定的骨微结构相关数据。此外,T1D患者起病年龄是其骨折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起病年龄也可能对其骨微结构产生不同影响。[研究目的]比较成人男性T1D
背景:尽管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是异常免疫介导的造血干/祖细胞损伤(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HSPCs)作为AA最主要的发病机制已获公认。高达70%的AA患者经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ntensive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ST)可获血液学缓解为此提供力证。然
目的传统希氏束起搏(HBP)植入离不开X线透视的指导。由于技术要求比传统右室心尖部位起搏方式复杂,通常需要很大的X射线透视剂量。本研究旨在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HB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与传统透视方法指导HBP进行对比。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有双腔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30例患者,15例患者接受三维电解剖标测(Ensite NavX系统)指导HBP(Enisite Na
[背景]由KCNJ2基因突变引起的长QT综合征7型Andersen-Tawil综合征(Andersen-Tawil syndrome,ATS)常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周期性麻痹和骨骼发育畸形临床三联征。既往研究发现全基因敲除的动物出现发育畸形,且不能长期存活。已有研究证实该基因突变影响了颅面部发育时的膜电位电压变化,进而影响重要的颅面相关基因表达导致ATS患者颅面部发育畸形。因此证明该致病基因会影响正
背景及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高危因素的存在,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目前逐步成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中常见致死性疾病,瘤壁内炎症的发生发展、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死亡及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是AAA发病的病生理基础目前已基本达成共识。文献提示巨噬细胞在瘤壁内起着推进炎症的发展,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死亡、细胞外基质降解的重要作用。同时实验室前期实验结果提示免疫蛋白酶体亚
背景: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以自身免疫系统失衡导致的血小板破坏增多,从而引起临床出血的常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多种复杂机制。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Thrombopoietin-receptor agonist)为二线常用药物,因其适应人群较广,起效快,维持久而被广泛
[目的]1.研究中药筋脉通(Jin-Mai-Tong,JMT)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2.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索筋脉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neuropathy,DPN)大鼠血清代谢表型的影响,分析筋脉通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潜在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1.对SD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第一部分 睡眠呼吸暂停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综述睡眠呼吸暂停(SA)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有较高患病率。根据产生机制,SA通常被分为阻塞型(OSA)和中枢型(CSA)。OSA存在咽部塌陷造成上呼吸道阻塞,而CSA则是脑干呼吸中枢调节功能失常引起。SA能造成胸腔内负压、阵发性缺氧、交感神经兴奋、炎症反应强化等一系列生理病理效应,造成心脏重构和心功能下降。证据表明,OSA和CSA均是心衰不良预后的独立危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规定,英语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英语学习者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四个关键维度。批判性思维作为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语言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前中国教育情景下,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众所周知,在当前英语学习领域,教育者对语言学习的理解已经从传统的学习语言知识的观点,如语法结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