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为进一步实现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这一目标,在生物领域需要研究型创新型人才。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生物核心素养,其中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都旨在培养创新型综合性人才。生物是一门来源于实验的学科,作为生物学科的“根”,基础教育阶段若轻视生物实验教学,则这一目标的实现就如无本之木、无水之源。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生物实验教学除“唯分数论”等观念因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为进一步实现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这一目标,在生物领域需要研究型创新型人才。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生物核心素养,其中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都旨在培养创新型综合性人才。生物是一门来源于实验的学科,作为生物学科的“根”,基础教育阶段若轻视生物实验教学,则这一目标的实现就如无本之木、无水之源。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生物实验教学除“唯分数论”等观念因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课时和操作条件限制,除此以外,中学阶段学校的实验设备和环境不足以支持一些拓展实验的开展。特别是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不断反复,学校授课经常受疫情影响,转为线上教学,生物实验教学面临较大压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学者关注到虚拟仿真技术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其良好的交互性、沉浸性、虚拟性和实践性等被人们所公认。导学案作为理论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用较少,有关导学案与虚拟实验教学整合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比较欠缺。采取怎样的方式将导学案与虚拟实验整合?编制导学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以及在疫情或者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开展实验教学?在线上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如何?本文将通过实践,探究导学案与虚拟实验教学整合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围绕导学案与虚拟实验结合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会产生何种教学效果展开。在疫情影响下,进行线上和线下实验教学,探究这种教学方式在不同场景下的教学效果,并以线上教学“检测植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和线下教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作为实例,展示在不同场景的课堂教学中导学案与虚拟实验教学的结合情况。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提出关于两种教学策略结合的建议。实验过程如下:在实验开始之前,对所在实习学校高二年级师生进行问卷调查、交流访谈,了解实践研究开展的背景条件及可行性。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后,以此为依据优化预编制的教学资料,为顺利展开教学做准备。本次实践研究以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对其中招考试成绩(入班成绩)进行分析,确保教学实践前学生水平的一致性。实践研究时,对照班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单采用虚拟实验的方法,实验班在先采用虚拟实验教学的方法,后用导学案与虚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教学。在进行评价时以多元化方式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以及测验成绩。线上实验由于无法进行同伴评价,按照测验成绩占80%,自评成绩占20%得出总成绩;线下实验按照自评成绩和同学互评各占10%,测验成绩占80%得出总成绩。此外,对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实验班的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导学案与虚拟实验结合后的学习情况和变化以及了解学生的感受。分析研究结果:从成绩上看,线上实验和线下实验中,实验班成绩均高于对照班。自评成绩(同学互评)中,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无显著差异,但测试成绩和综合成绩之间有显著差异。从实验班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上看,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参与度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对这种教学方式也比较认可。综合研究得出结论:第一,教学取得预期良好效果。第二,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高。第三,导学案与虚拟实验结合更适于特定情景或者开展拓展实验。比如疫情期间网络教学、教育资源有限的地区以及一些目前不能够在中学阶段开展的实验。第四,不关注、不重视生物实验教学的现象依旧存在。
其他文献
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实施,许多学校都开始原创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鲅鱼圈区实验中学原创的“三·五”教学模式较为完整,在教育实践中已经获得一定效果。“三·五”教学模式由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原则以及评价标准构成,具有自主性、互助性以及探究性的特征,其实施流程有课前的三个步骤与课堂的五个环节。《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课堂需要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状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而高效“6+1”教学模式是由“导”、“思”、“议”、“展”、“评”、“检”以及“练”这几个环节构成,形成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模式,摒弃了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弊病,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对高中
以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自制醇醚功能小单体、酰胺类小单体为原材料,利用H2O2-Vc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巯基丙酸为链转移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防冻型聚羧酸减水剂。分析了反应温度、酸醚比、酯醚比、链转移剂MPA的用量对合成防冻型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为:反应温度20℃,m(H2O2)∶m(聚醚大单体)=0.005:1,m(H2O2)∶m(Vc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确定了以培育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的教育理念,其中科学探究素养作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需要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进而使得其实现有效提升。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已经满足不了“新课程、新教材”对学生科学探究素养培育的要求,因此本研究以落实科学探究素养的培育为出发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对学历案的设计与应用,转变实验课中课堂教
以乙二醇单乙烯基聚氧乙烯醚(EPEG)、丙烯酸为主要原材料,在过氧化氢-硫酸亚铁/抗坏血酸引发体系下通过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一种高性能六碳型聚羧酸减水剂。分别以初始、1 h水泥净浆流动度为响应值,基于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法优化工艺配方为:酸醚比4.90,过氧化氢、硫酸亚铁/抗坏血酸、巯基丙酸、氢氧化钠的用量分别为EPEG质量的0.89%、0.18%、0.44%、1.05%。性能测试
<正>新年伊始,地方性征信平台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央行成都分行于1月18日发布了关于对四川征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征信”)企业征信备案的公示。这也是2022年以来,继深圳、上海后,第三个在地方性征信平台建设方面展现新动态的地区。近年来,我国征信业致力于推动建设“政府+市场”“全国+地方”的“双轮双层”驱动发展模式。各地方征信平台的落地,加上央行征信中心的建设,以及市场化的个人和企业征信公司,
<正>一、微课是课内课外学习活动的桥梁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习,要注重学习能力、方法、思维和自主性的培养。要培养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将由课堂延伸至课外。微课植入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外学生自学活动建立起"信息传递"的桥梁。1.利用微课进行"温故知新"——新旧知识衔接。化学学科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知识前后有密切关联,如果没理解旧知识,将对新内容学习产生障碍,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四川省石棉县新棉温泉开发历史较长,但是长期处于无序开采状态,前期针对新棉温泉的研究较为肤浅。为深入了解新棉温泉的地热资源赋存状态及潜力,揭示地热循环机理,定量评估研究区热储温度、冷水混入比例、地热循环深度等,从地下水在深部运移及上升过程中冷热水的交换作用的角度出发,采用Na-K-Mg三角图理论、混合模型、硅-焓模型等方法,分析新棉温泉的成因以及出露地表段冷水的参与程度。研究成果表明,新棉温泉的水质
构建开放、多元、引思的课堂,追求有效的课堂对话氛围,开展"师—生"之间的"我—你"对称式对话,以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在师生、文本、作者、编者之间的多元对话中,走向对文本的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