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国家大力推动产业升级的战略背景下,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其中,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载体。在新版的教材当中,化学学科对于知识点的布局结构以及部分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教师,在积极拥抱变革的同时,必须在新教材投入使用之前对教材有充分的研究与认识。同时随着产业升级的脚步不断深入,科技强国战略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是创新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大力推动产业升级的战略背景下,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其中,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载体。在新版的教材当中,化学学科对于知识点的布局结构以及部分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教师,在积极拥抱变革的同时,必须在新教材投入使用之前对教材有充分的研究与认识。同时随着产业升级的脚步不断深入,科技强国战略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是创新型尖端人才。纵观国际各国科技与教育的发展,以美国为例,STEM教育理念在其国家科技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届美国主要领导人都把STEM教育理念放在教育发展的重要的位置。STEM教育是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虽起步较晚,但是可以踩着前者的脚印,吸取经验和教训,走出自己的道路。在近几年的高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中也体现出了化学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紧密结合的特点。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证研究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基于STEM教育理念对2019新版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海水中的重要元素”这一章的钠和氯进行研究,分析新版化学教材中有哪些板块体现了多学科知识的协同作用,是如何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融合来达到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探索将跨学科理念引入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并结合相关理论与课程要求对“钠”和“氯”两部分内容开展融合STEM理念的教学设计案例的开发,实践与评价。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第一部分:概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确定研究的目的,研究意义,通过文献阅读整理出STEM教育的起源、发展、国内外发展现状、基本理念和内涵,整理出本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思路。第二部分:对本文中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将STEM理念运用于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中的理论依据,本研究所借鉴的理论有建构主义理论、布鲁姆认知分类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第三部分:利用STEM理念对2019新版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海水中的重要元素”中的钠和氯进行分析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分析二个方面,然后结合自身经历提出对高中化学教材编写与高中教师教学的一些建议。经过分析,STEM知识点一共有64处,分布均匀,主要在科学探究,科学史话,科学视野,实验中多元化体现,STEM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目标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本质上是一致的。第四部分:依据STEM理念的流程和模式,再结合本人任职学校的情况对教材中“钠”和“氯”两部分内容,进行面向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设计实践研究,通过课后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谈话、测评等方式收集数据,整理分析。第五部分:分析本研究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展望。通过对本次研究过程的整理,结合观察学生在课堂中与课堂后的学习效果与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联想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说明基于真实课堂情景下的融合STEM理念的高中化学课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促进作用。基于STEM理念进行的教学设计、实践与评价为中学教师将STEM理念融合于教学提供了可参考的案例。
其他文献
在经过对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中物理图像的考查情况研究后发现:图像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难点,同时也是平时学习过程中学生解决起来困难的地方。图像能直观形象地描述、反映物理变化过程和物理现象,能鲜明地反映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手段。而在目前已有的研究手中,没有研究系统地对全国Ⅲ卷中物理部分的图像类试题进行梳理整合,都是对个别试题进行分析研究,没有广泛的研究内容和时间跨度,对图像专题的教学
化学史从历史的角度记录化学的发展历程,详细记载了化学如何从萌芽发展成为蓬勃的独立学科。化学史教育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将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既能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又能让学生体验化学科研者严谨的理论推理。2017年《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发布,更新了课程内容,明确了普通高中化学教育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伴随着2019年人教版新版高中化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课课堂教学内容多、教学进度快,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完全掌握教学内容。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课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课教学效率。本研究主要探讨微课在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课的教学实践研究。首先,明确了微课等核心概念,总结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视化理论在微课数学教学等领域的应用。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XH中学初二年级的师生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数
在多元化人才需求的时代背景下,2018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教育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化学课堂作为高中课程实施的重要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践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成为一线化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生成式教学强调以学生教,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外显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充分体现了学
进入21世纪,人才对于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国相继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以便更好地培养新世纪人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2017年我国颁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探究以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情境作为知识的有利载体,让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与情感的体验过程有机
近年来,建模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通过建模教学,教师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促使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同时,建模教学更加注重教师引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体现出人本教学理念,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但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化学建模教学的研究比较偏向于理论,而关于在自主学
初三是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的开始。在一年的时间里学生所需掌握的内容繁多且零散,如何让学生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有效地掌握化学核心知识,还能为高中化学的学习做好铺垫是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关心和思考的问题。物质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对微粒观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的探究世界本质。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宏观变化由微观结构来决定,微粒变化又以宏观的形式来体现。其中“分子和原子”的
21世纪以来,教育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各地,教育理念全面革新。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教师需要深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改善自己原本的教学方式,承担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然而,如何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让课堂体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学设计是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其目的是对教学资源和教学程序做出合理的安排。做好教学设计,需要教师依据教材、课标,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学生能力和水平,做出适应学生、适宜课堂的教学设计。目前的问题是学科核心素养与常规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推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高中化学教学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之上,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感受化学的学科价值。通过近几年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意义重大:它有利于调节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