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类语言中,不论是书面语还是口头语,人们往往很喜欢使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来表达语义。比起平铺直叙,使用比喻来表达时往往能更为形象生动,效果更佳。比喻,大致可以分为隐喻(暗喻)和明喻两种。与明喻相比,隐喻不论是从形式上还是效果上都有其特有的特点,它往往更能体现该种语言使用者的心理状态以及使用环境的文化思想等。对隐喻语句深层意义的理解体制进行讨论分析可以说是分析隐喻各个方面的基础。在隐喻研究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学者都在方方面面的领域中提出了各自独到的见解。从听话者以及说话者的立场来看,在使用隐喻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重点应是对该隐喻的理解。从隐喻的整体理解过程来看,主要应包括两大方面,即对隐喻的辨认和对隐喻意义的推断。西方哲学家塞尔就隐喻意义推断这一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理论体系。在塞尔的理论体系中,主要将隐喻的本体、喻体、喻义三者分别设为“S”、“P”、“R”,提出了八大原则,在对三者的关系作了分析的同时,指出了三者关系的诸多可能性。从听话者的角度提出了一整套求解R的可能值的原则,即塞尔原则。其八项内容分别为:(1) P事物根据定义就是R。如果是隐喻,R是P的显著特征之一;(2) P事物在有条件情况下是R。如果是隐喻,那么R的性质应当是P事物的显著或已知性质;(3) P事物常被认为是R,尽管说话人和听话人可能都知道R是P的虚假;(4) P事物不是R,也不是像R的事物,也并不认为是R,但它是我们由文化或自然所决定的事实,因此P语句在我们思维中与所感觉的R性质有关;(5)构成P事物的条件很像构成R事物的条件;(6)在P和R意义上一样或相似的情况下,两者之一,往往是P,在应用上有限制,在本义上不应用于S;(7)不属于“S is P”形式的表示关系的隐喻,和由其他句法形式(如涉及动词和谓语形容词)表示的隐喻;(8)有关隐喻的特殊情况,如转义等。本文在将西方隐喻理论“塞尔原则”应用到日语中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对日语应用过程中的塞尔原则进行了调整,提出了日语领域中特有的几点隐喻理解内容:①R事物与P事物在感觉上相通,即通感;②R事物根据某一特定典故或历史事件与P事物有相似或相同的特征;⑧R事物在语音上与P事物相近。此外,还以应用到日语隐喻理解中的新原则为基础,对汉日隐喻翻译方式进行了总结,将其分为“直译”、“借用”、“替换”、“添词”、“意译”等五种方式,并将其与塞尔原则进行对应分析,提出了自己较为独到的见解。本文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一、塞尔隐喻理解原则的运用:①塞尔隐喻理解原则的内容;②塞尔原则在日语中的运用(包括在日语运用过程中需要补充的内容以及提出的新的七大原则)。二、汉日隐喻翻译方式的分析。三、汉日隐喻翻译方法及理解原则的对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