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资源型城市在长期对资源攫取和粗放式开采的背景下,部分城市开始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而亟需转型。虽然现有的很多研究都关注到城市产业经济的可持续问题,但却鲜有研究关注到城市空间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即资源型城市不但粗犷地消耗着有限的矿产资源,也粗犷地消耗着更加有限的土地资源。
本文从对抗城市蔓延的视角切入来审视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形态,定量的测度资源型城市在空间上存在的蔓延、碎裂化等问题,进而用回归的方法分析可能影响的因素并探索资源型城市特殊的蔓延机制。最后结合邯郸的具体案例提出相应促进可持续城市形态的规划工具。
本文首先定性研究了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形态,得出从外部空间形状来看,中国的资源型城市主要分为单中心团块型、连片带状型等两种集中型外部空间形状和双中心分散型、单中心多镇型、多中心组团型等三种分散型外部空间形状。从内部空间结构来看,中国资源型城市主要有四大特征,第一,城市空间结构多呈明显的分散型;第二,“双二元”的城市空间结构突出;第三,单位地块对城市空间影响巨大;第四,转型期“三区”的城市布局现状。
其次,本文也定量研究了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形态,发现无论在分形维数方面、在建成区扩张方面、在耕地面积减少方面还是在人口密度变化方面,中国资源型城市均存在比非资源型城市更加严重的城市蔓延情况。综合上述,本文最后判定,中国的资源型城市存在城市蔓延的状况。
本文考察了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形态影响的因素,发现除了城市规模、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等传统的影响因素外,与地域相关的一些因素也对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回归模型的比较和对影响因素的解释说明,对于中国的资源型城市来说,在不富裕、欠发达的地区也会出现低密度的蔓延现象——这与西方城市蔓延的机理不同,这意味着中国的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在对抗中国城市的蔓延时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本文继而探索了中国资源型城市特殊的蔓延机制,包括六方面内容。第一,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是资源型城市蔓延的根本动力;第二,政府的“GDP崇拜”和特有的土地制度是资源型城市蔓延的直接驱动;第三,工业用地的蔓延是资源型城市蔓延的直接外在表征;第四,产业需求和户籍限制的双重作用力是资源型城市蔓延的因素之一;第五,自然矿产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引导和约束是矿业经济时期蔓延的重要因素;第六,跳出“旧区”,另辟“新区”是转型期资源型城市蔓延的重要因素。
本文最后结合邯郸的案例,提出适合促进中国资源型城市形成良好城市形态的规划工具。包括在大都市圈层面对城市增长进行控制,有选择的保护各种开放空间尤其是位于城市边缘的开放空间,构建动脉与分支相互结合以格网状为主的道路体系,以及在城乡差距较大的贫困地区对城市增长进行更严格的控制等。
本文的理论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资源型城市蔓延状况的定量测度,丰富了中国资源型城市背景下的城市形态探讨;通过对资源型城市蔓延的影响因素和机制的分析,挖掘出中国资源型城市特有的蔓延机制,对城市蔓延的机理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补充。
本文的现实研究意义在于,应用紧凑、健康的、反蔓延的城市形态理念,对中国资源型城市未来的空间发展范式进行探讨。这不仅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一致,也为全球城市共同应对城市蔓延的挑战贡献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