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高粱家族》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代表作品,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这部小说中,莫言选取了大片无边无际的高粱地作为背景,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家族里的先辈们在高密东北乡上演的一系列轰轰烈烈、英勇无比的情事与战事。受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影响,莫言打破传统的时空顺序与情节逻辑,以一种非常自由散漫的风格来讲述整个故事。
这部小说于1987年在中国大陆出版,第二年即被改编成电影《红高粱》,由张艺谋执导,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同年,该电影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并因此为莫言的这部小说赢得相当高的国际声誉。随后,该小说相继被译成近20种语言在全世界发行。
本论文所研究的《红高粱家族》的英译本由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翻译并于1993年在美国出版。该译作在美国受到广泛好评,不少文学评论家认为它非常忠实于莫言的原作。然而,通过仔细比较原作和译作,读者不难发现,葛浩文的翻译尽管很成功,但并非完全忠实于莫言的原作。译作中包含了对原作的大量改写,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诗学和叙事三个方面。由于本国意识形态的制约,葛浩文在翻译时改动了有关宗教的一些描述,并删除了大量政治方面的信息,同时改写了有关性和其它一些敏感话题的陈述。受本国主流诗学及译者审美情趣的影响,葛浩文对原作的语言层面也作了大量改写,包括词汇表达和文化负载词等。同时,语言成份的简化与删减也在译作中有所体现。考虑到叙事的类型和结构,葛浩文对原作也作了相关的改写,以便英美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意识形态、诗学和叙事,在一定程度上操控着葛浩文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基于此因,本论文采用系统论研究方法,重点运用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通过对比译作与原作中的大量文本,对《红高粱家族》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改写现象进行描述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