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了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其中人地协调观居于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首要位置。随着信息和网络科技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即O2O教学模式)已被认可并逐步推广应用。如何实现O2O教学模式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有机结合,提升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是落实教育信息化和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本论文以运用O2O教学模式多年的山东省聊城市某高级
【基金项目】
: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SDYKC19061); 聊城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LYUYY1405); 聊城大学本科教改培育项目(G201905z); 聊城大学教改教研项目(G201716z)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了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其中人地协调观居于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首要位置。随着信息和网络科技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即O2O教学模式)已被认可并逐步推广应用。如何实现O2O教学模式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有机结合,提升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是落实教育信息化和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本论文以运用O2O教学模式多年的山东省聊城市某高级中学为例,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查、走访座谈、教学实践等途径研究了O2O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培养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证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O2O教学模式下高中生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影响因素1)学校与教研组层面:(1)学校、地理教研组对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不够重视,缺乏对教师开展人地协调观培养成功案例的培训学习;(2)缺乏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培养效果的评价激励机制;(3)软硬件设备更新、维护不及时,后台监管不到位;(4)受经费限制,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较少。2)教师层面:(1)部分教师对人地协调观的认知不够全面深入;(2)部分教师对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3)因教学时间紧,教师对人地协调观案例剖析不够深入;(4)部分教师没有严格按照O2O教学环节开展地理教学,难以实现对高中生人地协调观的系统培养。3)学生层面:(1)受传统应试观念影响,部分学生对人地协调观案例投入的时间精力不够;(2)受学习兴趣和学生自控能力影响,部分学生对地理课堂参与度不高;(3)部分学生对人地协调观内涵理解不全面,整体的人地协调观水平一般。2、O2O教学模式下高中生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对策与建议1)学校与教研组层面:(1)加大人地协调观宣传教育,组织观摩成功教学案例;(2)制定评价激励机制,记录育人档案;(3)及时更新、维护软硬设备,加强系统后台监管;(4)拓宽筹资渠道,增设有助于培养人地协调观的地理课外实践课程。2)教师层面:(1)育人先育己,深入剖析人地协调观内涵;(2)重视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按照人地协调观四个水平要求精心创设教学案例;(3)合理规划时间,加强对人地协调观教学案例的深入剖析;(4)充分发挥O2O教学模式的优势,助推高中生人地协调观培养。3)学生层面:(1)根据不同套餐班级,把控人地协调观案例学习时间;(2)创设人地协调观知识兴趣小组,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3)举行人地关系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辩论赛,充分理解人地协调观相关内容。3、O2O教学模式下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证研究以新教材高中地理(二)第四单元第四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例,教师在课前深入挖掘、解读本节内容中隐含的人地协调观育人价值因素,充分利用O2O教学模式优势,搜集整理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素材,根据学生课前反馈的问题和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四个水平创设教学案例并上传到教学平台。课中,教师严格课堂纪律、规范考评小组讨论、问题抢答、师生互动等每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师以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拨和激励评价,让学生通过教学案例系统掌握人地协调观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主动分析和解决人地矛盾问题的能力。课后,教师在O2O教学平台组卷检测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增设人地协调观培养相关的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或野外实地考察项目,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明确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课外实践加深对人地协调观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对教学案例进行实践验证,克服了前期调研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有助于增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阅读是获取新信息的必要手段,因此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然而在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课堂中缺乏互动环节,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只注重语法知识的讲解,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量不能保证。因此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让学生成为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与地理教学的融合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如何完善高中地理教学的信息技术利用,创建真实场景或虚拟现实以更好地表达空洞、抽象的地理问题?基于此,本文以聊城市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与实例观察等方法,在分析聊城市实际课堂与优质课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并从课前、课堂、课后三方面展开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城市化”教学设计。研究结果如下
2017年山东省开始实行新高考改革,选课走班教学作为此次改革的核心,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开展对山东省历史学科选课走班教学的深入研究,能够为山东省扫除选课走班模式障碍提供助力,为历史学科的选课走班教学提供方向指引。文章以聊城一中为主要调查对象,并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对山东省历史学科选课走班改革现状作简要概述,对选课走班的实施现状、选课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聊城一中选课情况,
史料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教学理念,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在最近几年的中考题和高考题中,史料频繁出现在试题中。选择题和问答题逐渐变成了“材料式选择题”和“材料式问答题”。在学习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文言文史料是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材料,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文言文史料运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师选用史料不恰当、课程资源匮乏、教学任务繁重,学生接受能力不同、课业
词汇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不断深化的英语课程改革给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更加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要求。然而,传统常见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讲解,学生记忆,下节课检查。这种模式下的词汇教学,往往学生不得法,也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在以上背景下,元认知策略的发展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研究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的语言学习策略及元认知策略的理论及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高中英语词汇
地理的学习是学生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途径,将地理核心素养渗入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作业作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必备的教学环节,教师通过设计合理的地理生活化作业能将生活与教学融为一体。因此,地理生活化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促进地理知识的活学活用,养成从地理视角看待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良好习惯。本文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陶行知
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口语交际承载了社会交往的主要功能和价值,拥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各个国家都对中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十分重视,甚至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近年来,我们国家对口语交际也非常重视,已将口语交际列为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与阅读、写作、识字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虽然我们国家一直大力倡导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学效果却不
阅读是四项语言技能中最重要的一项技能,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受到国内外教学专家和学者的高度关注。阅读是一个从阅读材料中获取信息的心理理解过程,根据这一理论,有学者开始把阅读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对图式理论的研究上。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背景知识,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应用已有的图式,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本研究旨在验证图式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并结合图式理论提出教学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研
近些年,纪录片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人物”类型纪录片。此类纪录片作品在数量可观的同时也存在着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存有缺憾。因此,为了提高“小人物”类型纪录片的创作质量,文章围绕“小人物”类型纪录片及其人物形象塑造方法进行论述。首先,从“小人物”类型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入手,归纳与“小人物”类型纪录片相关的定义,并从人物形象塑造角度分析得出“小人物”类型纪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每一位公民都应该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具有生态文明意识,而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尤为重要。地理学科因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素材,因此通过高中地理课程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渗透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