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产业日新月异,深刻影响人类社会文明与发展。中学生作为科技人才的后备军,其科学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生活决策及公众事务参与,并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综合实力和人才竞争力水平。因此,有必要对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给予更多关注。近来随着学习理论研究中出现“冷认知”到“热认知”的范式转变,个人认识论、学习兴趣作为调控科学学习的重要因素,受到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学生对于知识本质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产业日新月异,深刻影响人类社会文明与发展。中学生作为科技人才的后备军,其科学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生活决策及公众事务参与,并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综合实力和人才竞争力水平。因此,有必要对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给予更多关注。近来随着学习理论研究中出现“冷认知”到“热认知”的范式转变,个人认识论、学习兴趣作为调控科学学习的重要因素,受到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学生对于知识本质和知识获得过程本质所持有的认识论信念,不仅影响学生对学习策略、论证推理模式以及信息整合方式的选取,而且对学习动机有着重要影响。学习兴趣作为刺激学习的一种内部动机,与个人认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科学素养也具有积极影响。2015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起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简称PISA)在科学素养测评框架中就特意探查了学生的个人认识论、学习兴趣等非认知因素,但国内目前缺乏对个人认识论、学习兴趣影响科学素养具体机制的探讨,并且将学习兴趣细分为情境兴趣和个体兴趣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章也不多见。基于此,本研究试图通过研究初中生个人认识论、情境兴趣、个体兴趣对科学素养的影响机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识特点及规律,为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提出更具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此,本研究主要聚焦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初中生个人认识论、情境兴趣、个体兴趣与科学素养发展现状如何?2.初中生个人认识论、情境兴趣、个体兴趣、科学素养是否两两显著相关?3.情境兴趣在个人认识论、个体兴趣分别影响科学素养中是否起中介作用?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测验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展开系统的研究工作。首先,通过查阅、梳理、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界定清楚相关核心概念,接着基于科学素养相关概念前沿发展趋势,借鉴PISA2015的测评框架模式,融入欧盟议会文化与教育部对科技信息解读与甄别的关注,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构建了初中生科学素养测评框架,编制了“初中生科学素养测评试卷”,并在国内外文献中选择了适用于初中生的个人认识论问卷、情境兴趣问卷以及个体兴趣问卷。随后,以C市92所学校的3070名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EXCEL2016、SPSS25.0和AMOS23.0对测评卷和问卷信息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和分析,最终获得如下结果:(1)初中生科学素养、个人认识论、情境兴趣和个体兴趣整体发展良好,均处在中等偏上水平。具体而言,在科学素养方面,初中生在知识维度得分高低依次为科学本质>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质科学;在能力维度,初中生科学解释与模型建构能力较好,观察与实验探究能力和批判与论证能力次之。在个人认识论方面,知识的来源、知识的确定性和知识的正当性这三个维度表现较好,知识的发展性维度发展相对滞后。在情境兴趣方面,初中生在各维度表现由好到差为:教师>课程>同伴>场馆>家庭。在个体兴趣方面,学生在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习科学的动机两个维度得分接近,表现趋同。(2)从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来看,在性别上,男生在科学素养、个人认识论、情境兴趣、个体兴趣上得分均高于女生,其中,科学素养和个体兴趣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学校类型上,初中生科学素养、个人认识论、情境兴趣和个体兴趣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整体表现为城市学校学生各项得分均优于县镇学校学生。(3)初中生个人认识论、情境兴趣、个体兴趣与科学素养两两之间在整体及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正相关。(4)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个体兴趣在个人认识论与科学素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9%。个体兴趣在情境兴趣对科学素养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非常显著,占总效应比例的67%。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从个人认识论、情境兴趣、个体兴趣入手对初中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对初中生个人认识论的关注和引导;包括教师要关注和了解学生的个人认识论;增强课堂情境性,促进学生个人认识论的发展;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关注教师的个人认识论,拓展建构主义教学实践。第二,创设情境,激发初中生的情境兴趣,包括加强家庭在学生科学学学习中的参与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科学学习中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积极的同伴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科学课程;拓宽非正式学习途径,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其他文献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劳动精神风貌的重要内容,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关乎到我国劳动教育大局部署的落实成效,自从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加强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已成为题中之义。农村地区丰富的劳育教学资源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必备要素,具备劳动背景的本土教师又是落实劳动教育的得力助手,在国家对劳动教育发展的强力推动下,农村小学劳动教育
在STEM教育理念迅速发展的影响下,科学课程作为STEM落地的主要渠道,寻找适合我国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新教学设计方式十分重要。尤其在新课程标准提出将“科学探究”转为“课程实践”,增加了“技术工程领域”板块,在对比“科—数”、“科—技”的整合之后,发现科学与工程的整合是解决问题的开端,是巩固学科核心知识、设计创造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科—工整合”培养的人才具有综合性、创造性以及接受失败和反思的能力,
课程管理权力的下放赋予了学校一定的课程自主权,教师也被赋予更多参与课程事务的权力。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让教师参与课程领导,唤醒学校内部的变革动力。课程改革对教师出了全新挑战,不少研究指出教师课程领导是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消极参与制约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教师个体的潜力和群体的合力尚未激发。教师课程领导作用机制研究能够揭示教师课程领导的内在发生机制与作用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至2005在我院确诊为终末期慢性肾脏疾病行血液透析治疗超过1年的264例患者,以生存5年以上为界限,把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之间性别、年龄、透析开始时间的选择和透析的充分性、营养不良、
教育普及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的共同使命,“联合国千年计划”(以下简称“千年计划”)自2000年正式提出以来,全球各国政府、社会和国际组织齐力推进普及初等教育的发展进程,现已取得明显进展。《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显示:到2020年,辍学的青少年和儿童人数比2000年减少了八成。由于执行千年计划,全世界有3400多万儿童重返校园。在2010年,发展中国家初等教育的入学率已达到90%。男女之间的性别差距在教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等师范学校承担起基础教育领域师资培育的主要任务,从优秀的初中毕业生中选拔招收师范学生,定向培养教师。这让许多优秀毕业生留在乡村,为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在中师近乎“掐尖”的教育选拔机制之下,中师生大多学习成绩突出、可塑性强、综合素质高,毕业后很快成为当时农村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为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然而他们由于
核心素养概念进入我国以来引发了持续的关注和讨论,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公布其研究成果后,围绕核心素养开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更是层出不穷。2018年1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发布该课程标准的修订版本,其中将核心素养发展作为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之一,这表明推动核心素养研究重心从理论转向实践成为必然趋势。核心素养要真正融入学校教育
当前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关注点聚焦于学生自身的综合发展,倡导教师积极与学生展开课堂互动。课堂上的师生有效互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以高中生物部级“优课”为例,分析课堂中师生言语互动行为和师生非言语互动行为的特征,以此探究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策略,为一线教师及后续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首先,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和总结了师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范本,语文教科书不只是知识技能的载体,也是道德教育的话语载体,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语文教科书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刻画以传递特定的道德价值观念,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以往的研究中,无论是教科书形象研究还是道德形象研究,对农民这个群体鲜有关注,习近平总书记说,“平凡造就伟大”,平凡的“小人物”身上同样孕育着伟大的道德品质,因此,笔者将
语文教科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有着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独特功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基础。语文教科书也是读者最多、最被看重的文本之一。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与以往版本的教科书相比增加了更多优秀革命传统教育类文本,尤其是反映革命传统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形象在语文教科书中大幅增长,使得党领导下的革命历史更清晰立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