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f Cohesion in Chinese-English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ianxia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替传译作为翻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口译的发展和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交传,作为口译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国际会议中被广泛应用,对口译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标准。优秀的译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A语言、B语言功底和广博的知识,还要掌握娴熟的口译技能。   交替传译大部分属于对语篇的口译,讲话人的发言内容连贯且有意义,而篇章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衔接性。这就要求译员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衔接手段,使译文在语篇衔接上自然得体,意义上忠实于原文。   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框架,以2007-2012年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的现场译文为语料,从交替传译中最为常见的五大类衔接手段入手,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主要衔接手段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其在汉英交传中的运用以及译员的应对策略。   本文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并以定量的译语语料为支撑。研究发现:   (1)指称,替代,省略,连接以及词汇衔接是交替传译中最为常见的五种衔接手段;   (2)英汉两种语言的衔接分类大致统一,但英语注重形合而汉语注重意合,它们在衔接手法的运用上有所差别,英语常见显性的衔接而汉语偏于隐性的衔接;   (3)指称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高于汉语,重复则反之。其中,连接在汉英交替传译中出现的频率最高,而替代和省略则较少出现;   (4)衔接手段可以相互转换,常见的四种转换形式为重现,添加,省略以及替代。   目前,尽管国内口译研究取得了一些基础性成果,但整体上仍非常薄弱。相对笔译而言,口译研究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研究数量和影响程度均处于明显弱势。总之,口译研究仍未摆脱初始阶段直觉式、经验式的研究特点,很少从理论上对具体口译实践进行分析与说明,对口译实践中语篇衔接探索更是鲜有。因此,本研究尝试将翻译理论中语篇衔接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口译研究上,旨在为口译员更好地使用交传中常见的衔接手段提供较为科学和有效的口译策略,为口译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其他文献
本文在维索尔伦的顺应性理论框架下,采用文献分析研究和举例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罗伯茨《三国演义》译本的艺术性。本文认为:译文中的顺应性是译者在充分考虑各种主观因素
石黑一雄是当代最著名的日裔英国作家之一,曾四次获得布克奖提名,并于1989年凭借《长日留痕》获得布克奖。他与拉什迪和奈保尔并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另于2008年被《时代
近年来,搭配研究已经成为英语教学中的热门话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搭配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提出了许多对教学有指导意义的建议。语料库来源于大量真实可靠的语言
传统翻译理论视翻译为语际间的转换,强调以原作为中心,力求译文与原文的对等。然而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往往对原作做出不仅仅限于字符转化,还有内容和形式的改变,以达到更好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与交往日益密切,中国文化与各国间的交流日趋频繁。中国素以农业文明著称,故古代农家所总结的农业技术和所持的农业及农学思想自然就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对保罗·奥斯特《孤独及其所创造的》的后现代传记特征进行了研究。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1947-)是美国当代颇具影响力的作家,其作品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性和犹太性。发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1910年8月,日本迫使当时的朝鲜政府与其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朝鲜自此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沦陷。朝鲜人失去了祖国,成了亡国奴。由于日本残酷的殖民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