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替传译作为翻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口译的发展和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交传,作为口译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国际会议中被广泛应用,对口译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标准。优秀的译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A语言、B语言功底和广博的知识,还要掌握娴熟的口译技能。
交替传译大部分属于对语篇的口译,讲话人的发言内容连贯且有意义,而篇章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衔接性。这就要求译员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衔接手段,使译文在语篇衔接上自然得体,意义上忠实于原文。
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框架,以2007-2012年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的现场译文为语料,从交替传译中最为常见的五大类衔接手段入手,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主要衔接手段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其在汉英交传中的运用以及译员的应对策略。
本文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并以定量的译语语料为支撑。研究发现:
(1)指称,替代,省略,连接以及词汇衔接是交替传译中最为常见的五种衔接手段;
(2)英汉两种语言的衔接分类大致统一,但英语注重形合而汉语注重意合,它们在衔接手法的运用上有所差别,英语常见显性的衔接而汉语偏于隐性的衔接;
(3)指称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高于汉语,重复则反之。其中,连接在汉英交替传译中出现的频率最高,而替代和省略则较少出现;
(4)衔接手段可以相互转换,常见的四种转换形式为重现,添加,省略以及替代。
目前,尽管国内口译研究取得了一些基础性成果,但整体上仍非常薄弱。相对笔译而言,口译研究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研究数量和影响程度均处于明显弱势。总之,口译研究仍未摆脱初始阶段直觉式、经验式的研究特点,很少从理论上对具体口译实践进行分析与说明,对口译实践中语篇衔接探索更是鲜有。因此,本研究尝试将翻译理论中语篇衔接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口译研究上,旨在为口译员更好地使用交传中常见的衔接手段提供较为科学和有效的口译策略,为口译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