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建国后第一次教育大改革在追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基础上学习了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实践中不加批判地照搬了美国“道尔顿实验制”和“设计教学法”等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忽视教师主导作用、提倡废除班级授课制、取消讲授法、取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等做法,导致教学与生活混同,从而造成教学实践中的混乱状态,也无法培养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掌握系统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于是,在三十年代初期便展开了对实用主义教学论的批判,从而肯定了系统知识的重要性,恢复了班级授课制和教师的系统讲授法,以及教科书的作用,也明确了教学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这两者必须统一在使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在大力批判实用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凯洛夫为代表的教育理论,由于它是针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实践中的弊端而形成的,因此在实践中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即过分的强调了系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所谓进步与传统教育思想之间的摇摆在苏联建国初期第一次教育改革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研究通过苏联对实用主义教学论学习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试图找出属于教学的一些基本规律:教学自身的属性决定了它与日常生活的不同;教育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不能简单的否定、抛弃历史;教师的主导作用、班级授课制度、稳定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以及讲授法这些所谓传统的观点在我国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还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国的教育改革过程中同样也不能将其简单加以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