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媜散文“跨文体”艺术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z28859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媜是当代文坛“新古典的现代性灵派”代表作家,也是中国台湾第五代女性散文领军人物,她在散文“跨文体”创作道路上进行了多方位探索。简媜散文集《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梦游书》《女儿红》《天涯海角》等广受欢迎,连获大奖,堪称经典;刘锡庆主编《中国散文通史》、丁帆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和林丹娅主编《台湾女性文学史》等文学史著都对简媜散文进行了述评。
  简媜的人生观和散文观深受佛禅文化影响。她大学毕业后在佛光山翻译佛经、参禅礼佛的经历,使她从创作起点上就具备丰盛的生命体验和向内发掘自我心灵的倾向,禅宗的真善美思想也成为其创作思想主轴。禅宗以“变”为宗、依“兴”而作的智慧,使简媜的散文在多种维度上偏离传统散文固有范式,从而形成了杂糅多种文体的“跨文体”艺术手法:佛教影响下的小说之虚构想象、诗歌之空灵境界、戏剧的冲突与化解技法等,都被简媜转化应用到散文之中。本论文从简媜散文的小说化、诗化和电影戏剧化三方面入手,分析简媜散文在禅宗文化影响下的文体“越界”探索及表现形式,进而总结简媜的散文艺术风格及其对当代散文艺术的贡献和启示。
  简媜散文的跨文体艺术探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虚构想象手法的运用。过去一般认为:散文重在纪实而非虚构。但“新散文”理论认为:散文同样应该运用虚构想象,这与“新批评”理论主张“审美性即虚构性”标准相符。简媜散文深受佛教变文与古代话本影响,记人叙事较多写僧人、女人和老人,叙事中体现出得失任运的因缘观;她在散文创作中进行“有限制”的虚构,借鉴小说的聚焦视角、细节刻画和典型环境描写方式来喻世明理;她以陌生化的小说化语言叙事记人,并加入闽南方言,使故事和人物更加亲切可爱。其次,简媜散文常呈现一种“诗歌的语言”,具有象征性、扩张性和审美性的意象系统,体现出简媜在“意会”“顿悟”思想影响下的诗性智慧;禅宗诗歌的美学境界影响简媜散文向诗歌“跨越”,用诗化语言和丰富意象创造出空灵的美学境界。再次,简媜散文借鉴和化用了色彩、构图、景别等电影视觉元素,描绘出一帧帧多姿的影像画面;其语言的动作性、揭示性和个性化带有鲜明的戏剧语体特征;电影的长镜头、蒙太奇叙事和戏剧冲突设置,在简媜散文中也都有迹可循。
  综上所述,简媜散文在禅宗审美文化影响下,进行“有限制”的想象虚构,散文在体裁上呈现小说化、诗歌化和电影戏剧化的“跨文体”倾向;其散文既具超然典雅的禅语之风,又有奇崛瑰丽的现代情思,整体表现出“新古典”的美学风格,对当代散文艺术创新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语言接触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同时也是当今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语言接触是语言演变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语言接触的研究,不仅涉及语言本体的研究,也会涉及到包含在语言接触中的人类文化进程的研究。但是传统的语言接触研究多集中在类型学差异较大的系统之间,对于类型学差异较小的语言接触研究尽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相对较为薄弱。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愈加频繁,语言接触的
学位
自杀是文学千百年来历久弥新的书写主题,被作家反复吟咏、抒写。1930年代,有不少作家都把自己艺术的目光投射、倾注于自杀书写,自杀者形象及其自杀行为成为很多作品的主人公与素材。据不完全统计,在1930年代文学中有近百部作品包含自杀书写,广泛涵盖了左翼、京派、海派、“战国策”派、东北作家群、台湾乡土小说等数大文学流派,见诸四十余位作家的小说创作以及多位剧作家笔下的话剧创作。当自杀书写在卷帙浩繁的文学作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天马行空的想象、魔幻的感觉、汪洋恣肆的语言都为研究者所称道。他笔下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地体现着莫言的文学观、价值观,“高密东北乡”的女性更是魅力独具,诠释着莫言以生命为信仰的女性观念。“地母”与“女娲”是人类童年时期各种神话、传说中的母性定位,虽然在流传过程中各有出入,但无论哪种流传版本,其强壮、生殖与爱,代表同情、慈悲、安息,代表四季循环、土地、永恒
学位
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Gramsci)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民族—人民的文学”是葛兰西文艺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以“民族—人民的文学”思想为研究对象,阐释“民族—人民的文学”思想的提出原因、思想内涵、思想特点以及影响。  葛兰西在研究拉布里奥拉的过程中接触到实践哲学思想,为“民族—人民的文学”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在列宁的影响下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强大,并且在列宁的
学位
严歌苓以高超的叙事艺术创作了多部佳作,在当代文坛享有盛誉。论文借助叙事学的理论知识探析她的小说特色。  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  绪论部分:一是阐明家庭背景、部队生活和留美经历等对严歌苓小说创作的影响。二是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和叙事结构等角度,对严歌苓的小说叙事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和评价。三是指明本文的创新之处,如严歌苓利用“我”的身份差异形成互文性,借用固定式人物内视角实现了对
学位
丁惟汾(1874—1954)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风云人物,他不仅有功于革命,在学术上也颇有造诣。《方言音释》(以下或简称《音释》)乃丁氏集大成之作,全书旨在逐条逐词训释、疏解扬雄《方言》中的语词,注疏之突出特色在于“以音释义”,即以“声近义通”为原则训解字形、语义之间的种种关系,故“声训”是此著作训解词语的典型方法。因丁惟汾于政治方面多有事功,而其学术成就鲜有论述者,我们即从“声训”角度对《音释》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一大批以小城镇为叙事背景的小说。小城镇作为不同于城市与乡村的独特地理空间,呈现出融合传统与现代两种不同文明的特点,具有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特性。在以往的研究当中,这种城乡之间的小城镇叙事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描写小城镇人物与文化的文本处境尴尬且模糊。研究者往往将其归于乡土文学的范畴内进行解读,但小城镇已经呈现出不同于乡村的特质,且小城镇作为中国社会实际存在的空间实体,这一包
联绵词是一种特殊的汉语词汇,从古到今,很多学者都对联绵词进行过探究分析,综观前人的论述,各家对联绵词的界定和认识并不尽相同。在传统联绵词观念中,联绵词并不单指“双音节单纯词”,主要指那些在特定语境中结合较为密切、整体表意的词或词组。现代联绵词观念主要是指双音节单纯词,认为联绵词是不能拆开来解释的。现代也有一些学者对双音节单纯词的观念持质疑态度,认为联绵词主要来自于同义联合型的复合词,是可以分开训释
学位
毛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抄书家、校书家。其所藏书多达八万四千册,刻书达六百五十种,抄书达四百四十种,校书达三百种。在朝代转换之际,为保存、传播中国古籍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毛晋亦是一名学者、诗人,著有《毛诗陆疏广要》《诗余图谱补略》《明诗纪事》《汲古阁集》等。其中,《汲古阁集》分为《和古人诗》《和今人诗》《和友人诗》《野外诗》四集,前三集为毛晋倡和之作,第四集为杂诗。  《汲古阁集》至
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朱熹携门人林用中至潭州访张栻,并于岳麓书院进行会讲。张孝祥时知潭州,三人曾同游定王台,赋诗酬唱,并有记录此事的作品流传于世。之后,朱熹、张栻、林用中同游南岳衡山,三人一路酬唱,得诗149首,辑为《南岳倡酬集》(《南岳唱酬集》),张栻为之作序。其后,朱熹偕林用中、范念德东归,一路更迭唱和,途中28天,得诗200余首,辑为《东归乱稿》,朱熹作《东归乱稿序》。  朱熹此次潭州
学位